分享

谁是希特勒的“五虎上将”?(上)

 兰州家长 2022-04-29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名将如云,在这些优秀的将领中,都有哪些人能称得上是“五虎上将”呢?二战迷们肯定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小伙伴们在评论区评出你心中的“五虎将”吧

1.约瑟夫·迪特里希(Josef Dietrich,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装甲兵大将)

文章图片1

约瑟夫·迪特里希是纳粹德国武装党卫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可以说他是武装党卫队的灵魂和奠基人。由于他在党卫军中拥有崇高威望,因此人们更喜欢叫他塞普·迪特里希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1928年迪特里希加入纳粹党,由于他敦厚耿直、诙谐幽默的个性,很快就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成为了他的专职司机兼保镖。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1933年纳粹党上台以后,由迪特里希组建专职保卫希特勒的党卫队柏林本部卫队扩充了规模,编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并完全取代了国防军警卫,全面负责帝国总理府的警卫工作。1934年,警卫旗队再次获得扩充,完全采用陆军标准步兵团的编制,并在官方称呼中加上“SS”的前缀,称为“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缩写LSSAH)。1935年,希特勒下令成立完全军事化的党卫队组织,即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erfügungstruppe,缩写SSVT)。在改编过程中,迪特里希意识到,作为最接近权力中心的精英单位,警卫旗队空有一身傲气,完全没有受到过正规系统的军事化训练,只适合做漂亮的“花瓶”,并不是一支真正的战斗部队,因此他要求警卫旗队的编制和训练必须急剧向正规军靠拢。随着一批国防军军官的加入,在警卫旗队中贯彻纪律观念,并开展正规化训练,警卫旗队官兵的军事素质大为提高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1938年至1941年,迪特里希率领警卫旗队先后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希腊战役。使警卫旗队从一支毫无军事经验的菜鸟部队成长为具有高度机动性和主动进攻精神的王牌劲旅。在作战中,警卫旗队一直冲在最前面,充当德军的攻击矛头,其迅猛大胆地穿插突破和狂热的战斗作风很好地诠释了闪电战的理念,令一向轻视党卫队的国防军将领留下深刻印象,也获得了希特勒的盛情夸赞。在纳粹高层的庇护下,警卫旗队的规模不断扩大。1940年3月,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正式改编为武装党卫队(Waffen-SS)。不久之后,武装党卫队内的众多单位纷纷升格为师级作战单位,唯独空缺武装党卫队第1师的番号,这当然是为迪特里希和他的警卫旗队保留的。由此可见,希特勒对迪特里希的偏爱和信任。希腊战役结束后,警卫旗队正式改编为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师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迪特里希指挥的警卫旗队师依然充当先锋部队,深入苏联腹地,一路迅猛突击,强突斯大林防线、围攻乌曼、奇袭马里乌波尔,兵临罗斯托夫。虽然迪特里希的部队最终止步于罗斯托夫,结束了他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征战历程,但迪特里希和他的警卫旗队师用骄人的战绩和旺盛的斗志赢得了国防军将领们的一致赞誉,奠定了它在纳粹德国武装力量中王牌部队的地位。1941年12月31日,迪特里希被授予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成为德军第41位获此荣誉者。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1942年7月,警卫旗队师被从东线战场调往法国进行修整和补充,并在那里被改编为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名为装甲掷弹兵师,实际上已经是一支装备精良的装甲师了,其下辖的党卫军第1装甲团第1营配备了当时德军最强大的“虎”式重型坦克,是德军仅有的几支装备“虎”式坦克的装甲师之一。随着苏德战局的急剧恶化,迪特里希义无反顾地率领着警卫旗队师再次重返地狱般的东线战场。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歼灭了保卢斯第6集团军,严重打击了德军士气。苏军乘胜追击,大军进抵哈尔科夫,准备彻底消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为了挽救濒于崩溃的南翼战线,武装党卫队第1“警卫旗队”师、第2“帝国”师和第3“骷髅”师组成的党卫军装甲军1943年6月改编为武装党卫队第2装甲军)陆续抵达战场。不久,第5“维京”师也赶来支援。这是德军几支精锐劲旅首次聚首。他们成为曼施坦因力挽狂澜的一张“王牌”。在哈尔科夫前线,武装党卫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警卫旗队师与其他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无论是初期的坚守,还是后期的反攻,他们一直都是德军防御的盾牌和进攻的矛头,常常不顾巨大地伤亡,顽强据守,奋勇突击,给予苏军重大杀伤,最终取得了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住了苏联红军的反攻狂潮这场胜利犹如一剂强心针,重振了德军自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来一系列失败而跌入谷底的士气,稳住了战线,得以为纳粹第三帝国续命。1943年3月21日,迪特里希被授予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成为德军第26位获此荣誉者。在希特勒的授意下,纳粹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大肆鼓吹,制造“党卫军无敌”的神话。宣传部长戈培尔宣称:“警卫旗队是一支把自己奉献给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军队,在波兰、在法国、在希腊,特别是在辽阔的东方,始终坚持战斗。他们作为党卫队的中坚,早在1933年之前就已经为国家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奋斗。他们的领导一一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迪特里希,是一战的老兵,是1923年11月的斗士,是元首忠诚的伙伴,是老资格的党卫队领袖,现在是武装党卫军的将军。他在十年前创建了警卫旗队,并且始终亲自领导这支部队。这支队伍最初只有一个团,现在已经扩大为一个师。他在今天被授予了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他和他的战士们最大的快乐和骄傲。”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1943年7月,苏德战端再开,双方在库尔斯克展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作为主角之一的警卫旗队师当然不会缺席这场决定纳粹德国命运的决战,但它的创始人迪特里希却被调离东线。元首赋予了他新的任务一一组建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军。迪特里希返回法国成立了他的军部,同时抽调警卫旗队师部分官兵,并从希特勒青年团中招募未满20岁的青年志愿者一同组成新的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掷弹兵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1944年春,迪特里希协助隆美尔稳定意大利局势后一起被调往法国,并在那里构筑防线阻止盟军登陆。不久,在东线被打残的警卫旗队师也被调来法国划归迪特里希指挥。在盟军登陆前夕,迪特里希指挥的党卫军第1军下辖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国防军第130装甲教导师国防军第21装甲师。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迪特里希的部队奉命前往法国卡昂,狙击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面对盟军强大攻势,警卫旗队师和希特勒青年团师顽强阻击,合力将英军牢牢锁在卡昂地区。警卫旗队师第101重装甲营第2连连长魏特曼中尉还创造了指挥四辆“虎”式坦克和一辆4号坦克击毁英军25辆坦克、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通用载具的记录。直到8月初,卡昂仍如一道铁门,英军始终未能突破。1944年8月8日,迪特里希被授予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成为德军第16位获此荣誉者。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尽管迪特里希死死拖住了英军的脚步,但美军在诺曼底已经取得突破,巴顿率领的美军第3集团军从南面迂回,与卡昂地区的英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法莱斯口袋”,身在其中的西线德军陷于灭顶之灾。随着东线苏军的大反攻和西线盟军的登陆,纳粹第三帝国已成强弩之末,人们对元首的忠诚和信任正在减弱,自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之后,国防军高层弥漫着恐怖和猜忌,很多高级将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被秘密警察处决。尽管迪特里希对局势忧心忡忡,但他还是忠实地执行着元首各种不切实际的反攻命令。在盟军掌握制空权和强大火力优势下,迪特里希的任何反击都是徒劳的,“法莱斯口袋”正在慢慢扎紧。在西线德军行将覆灭时,迪特里希带领他的部队冲出了包围圈。半年内,警卫旗队师第二次被拼光打残。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1944年9月14日,迪特里希奉命组建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并被晋升为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装甲兵大将。该集团军下辖党卫军第1装甲军(包括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包括第2“帝国”装甲师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虽然迪特里希指挥的部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党卫军的精英早已在历次大战中损失殆尽,追随迪特里希多年的众多老部下,或残或亡或被俘,毫无作战经验的娃娃兵被大量征召入伍,曾经的王牌部队已是今非昔比。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1944年12月16日,悄然集结于阿登山区的党卫军第6集团军向美军发起突袭。尽管党卫军有着高昂的斗志和精良的装备,但在拥有雄厚支援保障和强大空中优势的美军面前,迪特里希和他的第6集团军却表现相当糟糕,只有警卫旗队师下属的“派普”战斗群取得突破。随后在围攻巴斯托尼的战斗中,党卫军始终不能突破美军阵地,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希特勒不得不下令终止阿登战役。1945年1月8日,迪特里希的部队被迫撤出战斗。面对败局,身为“元首老战士”的迪特里希和他忠于的元首渐生嫌隙。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1945年1月初,东线苏军已经解放了全部国土,并将战火燃烧到第三帝国的腹地,纳粹帝国大厦将倾。希特勒为了保住最后的石油来源地,将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集团军调往匈牙利,准备在3月间发起一次大规模攻势。这次攻势是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行动,党卫军集中了三个装甲军参加这次行动,吉勒党卫军第4装甲军也划归迪特里希指挥。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1945年3月6日,德军发起全面进攻。迎击德军的是经过四年战争锤炼的苏军百万雄师,党卫军在苏军的三道防线前撞得头破血流。3月16日,苏军发起反攻。德军防线随即开始崩溃,迪特里希唯一能做的只是尽量迟滞苏军的推进,让尽可能多的部队从匈牙利撤到奥地利。“党卫军无敌”的神话彻底破灭。希特勒为此大发雷霆,下令剥夺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所属四个党卫军师的荣誉袖标,他还特别指出警卫旗队师不配佩戴有他名字的袖标!支撑迪特里希和党卫军老兵们血战到底的精神支柱瞬间崩塌,他们感到为之奋斗多年的领袖抛弃了他们。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党卫军第6集团军退入奥地利后,随即参加了维也纳保卫战。这时候的警卫旗队师再也无复当年“元首御林军”的优越地位和骄人气势,濒临崩溃的德军后勤根本无法补充党卫军巨大的战斗消耗,迪特里希的第6集团军只剩一个空架子,战斗力极为虚弱。这是迪特里希的最后一战,他们不再为元首而战,也不再为纳粹的千年帝国而战,他们仅仅为生存而战。他们明白,党卫军在东线战场上犯下了太多的残暴罪行,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被苏军俘虏。当苏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奥地利时,迪特里希率部拼死抵挡,他们只希望美军能够尽快占领德国南部。5月1日,传来了希特勒自杀的消息,第6集团军最后的士气荡然无存,迪特里希的部队开始瓦解,官兵们纷纷作鸟兽散。迪特里希本人则向美军第7集团军第36步兵师投降。迪特里希及其下属因一系列屠杀战俘的暴行,被判终身监禁。1955年,迪特里希假释出狱。1958年,迪特里希又因“长刀之夜”血洗罗姆纳粹冲锋队被西德政府判刑18个月。半年后,因健康问题获释。1966年,迪特里希在家中死于心脏病,终年74岁。

文章图片47

2.保罗·豪塞尔(Paul Hausser,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装甲兵大将)

文章图片48

保罗·豪塞尔被称为纳粹德国“武装党卫军之父”,虽然党卫军不是由他缔造的,但正是他塑造了党卫军的“军魂”。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豪塞尔出生于一个正统普鲁士军人家庭。1899年入伍服役。1932年从德国陆军退役时他已是一名中将。1934年在老战友介绍下认识了希姆莱。当时刚组建的以警卫旗队为主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急需具有专业军事素养的军官帮助其建立并实现系统化的管理和训练,在希姆莱盛情邀请下,豪塞尔离开了冲锋队,于1934年11月15日加入党卫队,随即豪塞尔被任命为党卫队布伦瑞克军校校长,并着手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训练体制。同时他还兼任了党卫军布伦瑞克巴特特尔茨军校的督察。1936年5月22日,这两所军校合并为一所党卫军总军校,豪塞尔仍担任督察。任教期间,在国防军服役多年的豪塞尔意识到,他只有以国防军的素质和精神为蓝本进行训练,将国防军多年积累并行之有效的军事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党卫队的年轻学员们,才有可能为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军事骨干, 才能使特别机动部队成为一支精锐的、有战斗力的部队。豪塞尔毫无保留地把普鲁士军人传统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经验,通过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灌输给了他的学员们。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1936年10月1日,豪塞尔开始担任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督察,他将原本散驻各地的各个营集中起来在慕尼黑成立了党卫队德意志旗队SS-StandarteDeutschland)。1939年8月10日,豪塞尔兼任党卫队特别机动大队总指挥,并率领德意志旗队参加了波兰战役。1939年10月19日,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下属四个旗队中的三个(即“德意志旗队SS-StandarteDeutschland)、“日耳曼旗队SS-StandarteGermania)和“元首旗队SS-StandartederFührer合并组建为党卫军第一个师级作战单位一一党卫队特别机动师,由豪塞尔担任师长。他成为党卫军首位师长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1940年4月1日,豪塞尔晋升为党卫队地区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中将,并指挥党卫队特别机动师参加了入侵法国的战役。1940年5月13日,豪塞尔指挥特别机动师快速突入荷军防线后方,与空降到鹿特丹的伞兵会合。14日,德军攻占荷兰首都鹿特丹。党卫队特别机动师在这次作战中表现相当出色。1940年12月1日,党卫队特别机动师改编为武装党卫队“德意志”师。后来为了避免与国防军“大德意志”团混淆,1941年1月28日,该师更名为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摩托化步兵师。1941年4月,豪塞尔指挥帝国师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夺取了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来德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经豪塞尔精心教学的武装党卫队在战场上迅速成长,其狂热战斗的精神和绝对服从的意志使得国防军将领刮目相看,也令希特勒深感欣慰。特别是由豪塞尔指挥的党卫军帝国师更是被纳粹高层视为“帝国之花”,第三帝国将最优秀的士兵和最精良的武器都优先配备给了帝国师。1941年5月,帝国师被调往波兰,准备参加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1941年6月22日,数百万德军攻入苏联境内,豪塞尔指挥的帝国师作为先锋部队,一路狂飙突进,接连击溃迎击的苏军,先后占领贝里西沃高尔基罗姆内索斯尼察地区。9月16日,帝国师经过激战,占领了苏军重兵防守的普里基,彻底切断了基辅地区苏联红军的退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就此展开。苏军为了突围,集中全部火力,不惜一切代价向罗姆内的德军北部战线发起强攻,妄图打开一个缺口。战况异常激烈,为了冲出包围圈,苏军将士前仆后继,如潮水般反复冲锋,德军两道防线已被苏军先后突破,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帝国师及时赶到,堵住了包围圈的缺口。面对数十倍与己的苏军进攻,帝国师死战不退,牢牢地将包围圈的缺口堵死,遏制住了苏军的强悍攻势。9月19日,基辅陷落,苏军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66.5万人被俘。1941年10月1日,豪塞尔晋升为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上将。10月14日,豪塞尔在格杨斯克附近作战中被一发炮弹炸伤,他失去了左眼和半个下巴,不得不离开帝国师返回后方医院休养。10月16日,帝国师切断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的道路,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合围。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伤愈后,豪塞尔奉命组建新的党卫军装甲军。1942年7月9日,党卫军第一支军级部队宣告成立,该军由武装党卫队第1“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师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合编而成(后来又加入了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并由豪塞尔出任党卫军首位军长。作为纳粹王牌军,党卫军装甲军下属各师均下辖一个装甲团,并且都编有一个“虎”式坦克连,在装备、兵员补充上都会优先照顾,这些都是国防军普通装甲师望尘莫及的。1943年1月开始,豪塞尔率领这支王牌军重返东线战场,这时候的苏德战争已经发生逆转,保卢斯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灰飞烟灭,苏军发起了反攻狂潮,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危在旦夕,豪赛尔的党卫军装甲军要为纳粹第三帝国逆天改命。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1943年2月2日,苏德双方在哈尔科夫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苏军凭借雄厚的兵力对哈尔科夫形成合围之势,党卫军装甲军在哈尔科夫城内顽强死守,伤亡惨重。14日,哈尔科夫周边的形势已经无可挽回,苏军从西北、东和东南面进逼城下,但希特勒仍然坚持哈尔科夫守军要战至最后一人。豪塞尔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哈尔科夫已经陷入重围,坚守毫无意义,只能是第二个斯大林格勒。16日,在德军守军即将覆灭的最后一刻,豪塞尔果断违抗命令,指挥党卫军装甲军兵分三路在苏军南面防线一处薄弱地带拼死打开一条通道,并从苏军占领区狂奔猛突,冲出了苏军包围圈。希特勒对豪塞尔擅自撤退大发雷霆,想要把他撤职查办,但考虑到前线的形势和他在武装党卫军官兵中的威望,希特勒最后打消了这个念头。事实证明,豪塞尔的撤退是明智的,他不仅挽救了德军的这支王牌军,也为随后发起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保存了有生力量。

文章图片69
文章图片70
文章图片71

哈尔科夫失守后,曼施坦因并不急于夺回它,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德军首先对冒进的苏军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波波夫快速集群发起反击,在击溃西南方面军后,再调头对付沃罗涅日方面军,重新攻占哈尔科夫。豪塞尔指挥的党卫军装甲军成为曼施坦因敢于实施哈尔科夫反击战的一张“王牌”。在这场反击战中,警卫旗队师和国防军部队负责牵制沃罗涅日方面军,帝国师和骷髅师充当反击尖刀,向西南方面军发起凶猛的冲击。在打垮西南方面军后,党卫军装甲军调转攻击矛头向哈尔科夫吹响了进击的号角。在哈尔科夫城内,党卫军与苏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他们逐楼逐屋的争夺,双方激战持续了三天。3月16日,党卫军部队完全占领了哈尔科夫。这次胜利挽救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稳住了东线战场的局势,使纳粹第三帝国获得喘息时机。豪塞尔指挥的党卫军装甲军在这次作战中脱颖而出,名声大噪。党卫军在战场上的强悍作风已经为苏德双方所共知,苏军在作战中不得不考虑有这样一支劲旅的存在。

文章图片72
文章图片73
文章图片74

哈尔科夫反击战结束后,苏德双方进入短暂的休整期,两方都在为下一场生死较量摩拳擦掌。1943年4月28日,豪塞尔的党卫军装甲军改编为武装党卫队第1装甲军,6月1日,又更名为武装党卫队第2装甲军,仍下辖第1“警卫旗队”师、第2“帝国”师和第3“骷髅”师,全军总员额68796人,装备坦克和突击炮494辆,各型野战炮98门。1943年7月5日,曼施坦因发起了“堡垒”行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在库尔斯克上演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发起钳形攻势。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的豪塞尔指挥党卫军第2装甲军率先向库尔斯克南翼发起攻击,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猛攻苏军第52近卫步兵师的阵地,骷髅师则在右后方负责掩护。苏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利用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布置的三道纵深梯次“铁壁”消耗德军的攻击“矛头”,待德军攻击力量消耗殆尽后,再调集苏军强大的预备役集团发起全面反攻。党卫军第2装甲军凭借装甲优势不计伤亡地凶猛进攻,成为整个德军的突击矛头,其麾下的三个师齐头并进,接连刺穿苏军两道“铁壁”,兵锋直抵普罗霍罗夫卡。在这里苏德两军集结了超过1600辆坦克(包括突击炮和自行火炮),与党卫军第2装甲军对阵的是苏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坦克对攻战。

文章图片75
文章图片76
文章图片77

正当豪塞尔指挥党卫军第2装甲军与苏军拼死搏杀时,本应南下配合的中央集团军群却停止了进攻,因为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在正面进攻中遭受巨大损失,根本无力再战,所以莫德尔已经指挥第9集团军转入全面防御。南方集团军群立刻陷入被动,虽然党卫军第2装甲军表现出色,令苏军伤亡惨重,但有苏联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团补充前线,根本无惧任何损失,最终德军的装甲利矛折戟在苏军的铜墙铁壁前。在东线德军发起“堡垒”行动时,西线盟军已经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岌岌可危。希特勒意识到在库尔斯克已不可能突破苏军防线,便急着要调党卫军第2装甲军前往意大利保住他的法西斯盟友。7月13日,希特勒下令终止“堡垒”行动,7月17日,曼施坦因命令南方集团军群全线撤退。虽然德军没有取得胜利,但武装党卫军部队的强悍战斗力再次得到了充分证明,在整个库尔斯克战役中,党卫军第2装甲军始终是推进最远的部队。7月28日,豪塞尔被授予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文章图片78
文章图片79
文章图片80

在停止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攻势后,豪塞尔被派往意大利稳定局势。1943年12月,豪塞尔又被调往法国,在那里豪塞尔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麾下的三支王牌装甲师相继被调离,希特勒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他们为第三帝国续命,划归豪塞尔第2装甲军指挥的是新成立的武装党卫队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武装党卫队第10“福隆德斯伯格”装甲师(成立初期都是装甲掷弹兵师,10月份升格为装甲师,第10师成立初名为“查理曼大帝”师)。1944年4月,豪塞尔再次被调往东线,解救被苏联红军包围在卡马涅茨-波多尔斯克的德军残余部队。6月,再次被调往法国诺曼底地区抵挡已经登陆的盟军。1944年6月28日,豪塞尔接替自杀身亡的弗里德里希·多尔曼就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成为党卫军首位陆军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8月1日,豪塞尔晋升为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装甲兵大将此时的纳粹德国大厦将倾,豪塞尔也无力回天,他无法阻止德军防线的崩溃。

文章图片81
文章图片82
文章图片83

1944年8月间,西线德军陷入盟军法莱斯包围圈中,处境岌岌可危,希特勒仍在不切实际地命令残破不堪的德军装甲部队集结起来向盟军发起全线反击,当时只有党卫军部队在忠实地执行着希特勒的反击计划。在盟军强大攻势下,党卫军的反击无济于事,只能是将德军主力部队更快地送入绝境,尤其是第7集团军,干脆已经深陷战场无法自拔。就在巴顿指挥的美军和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即将完成对法莱斯地区的合围时,豪塞尔当机立断,指挥他的部队从距法莱斯东南32公里的阿尔让唐地区仅2公里的缺口处冲出包围圈,保住了德军近10万人的主力部队。在这次解围战中,豪塞尔被子弹射穿下颚,再次受重伤。8月26日,豪塞尔被授予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文章图片84
文章图片85

1945年1月23日,豪塞尔被任命为上莱因河集团军群总司令。5天后,上莱因河集团军群改称G集团军群,豪塞尔改任G集团军群司令。该集团军群下辖第1集团军第19集团军。4月3日,豪塞尔因与希特勒发生激烈争吵而被解除职务。随后,他担任了西南方司令部总参谋长。纳粹德国投降后,豪塞尔在奥地利被美军逮捕。纽伦堡审判期间,豪塞尔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他虽然身为党卫军指挥官,但并没有犯下屠杀平民的罪行。1949年,豪塞尔从囚禁中获释。被释放后,豪塞尔一直居住于路德威希堡。战后,他积极活跃于“党卫军老兵互助会”上,为前武装党卫军人员争取福利,在老兵中他深受尊敬。1972年12月21日,豪塞尔在路德威希堡去世,终年92岁。数千名前党卫军成员出席了豪塞尔的葬礼,他的遗体被埋葬在慕尼黑的瓦尔德弗里德霍夫公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