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克己慎獨 各位道兄弟姐妹大家好。感謝四川
2022-04-29 | 阅:  转:  |  分享 
  
克己慎獨各位道兄弟姐妹大家好。首先感谢上天的恩典,师尊师母的大德,给我们這個寶貴的机会共研道理。人初生在小孩子的時候是渾然淳樸,無識無知,
无半點物欲,雖然外面塵緣很多,但難入赤子之心,然而當知識一開,心性就向外奔馳,慢慢凡情多了,就容易被外面的物欲所誘惑,被外緣所牽引
,時常會貪著追逐,當心有一分的雜染,良知就會障蔽了一分,日子一長就會越蔽越深,越障,我們的靈性就越灰暗,令到我們迷而不返,只知道一
再去追求物欲享受,名利富貴,而不知要培養我們先天本原的真性,變得舍本逐末,再者,當踏入社會又受到種種不良風氣及壞潮流的影響,心性更
是迷矇,其次是所食一切的肉類是濁的,會助長血氣生出很多的邪火,吃肉多的人很容易暴躁,易生欲念,更令心性越來越混濁而不得清明,長此以
往,理性完全被物欲所遮染,到最後而落入一片情慾,是以如不做克己慎獨的功夫,是沒辦法將所染的污垢去除的,古鏡沒辦法重明。所以在下今晚
以克己慎獨為題,和大家互勉一課。何謂克己。克就是克制,克自,己就是私,就是欲,就是我,慎是小心翼翼,獨是很隱秘。俗語云:順行成鬼,
逆行成仙。世人大多數都順隨自己心之所好,每天只知道爭名奪利、貪財、愛色,縱容六根,貪逐世間六塵,追求快樂,很多時因為去爭取而令心生
出了邪妄、虛偽、狡詐,所以心越來越灰暗,不知道有天堂、有地獄,不相信有六道輪迴,只知道貪花戀酒,貪圖眼前的享用,而不顧及百年身後的
招災,每天在迷真逐妄,背覺合塵,真是顛倒無數,以苦為樂,以假當真,以邪為正,以不淨當為淨,以无常當為真常,這就叫做順行成鬼,比比皆
是,所以這個順就是順著人心好惡去行持。逆行成仙,如果能夠不順著人心所好,不被妄念所轉,不受外相所惑,不被外緣所誘,能夠舍惡從善,改
邪歸正,去妄存誠,不合理的不說,不合義的不取,不合道的不行,念念中正,時時真實,每一個念頭時時都能觀照,試問能夠這樣的,又怎會有不
成仙的道理呢?這就是逆行成仙之道。逆就是逆人心所好,順就是順天理的本義。人的罪惡行為,每每都是由念頭而來的,不要以為一念的微細我們
就可以忽視,彌天的罪惡都是由於當初微念之時不得謹慎,任其放縱,任其在心裡潛滋暗長,一但念頭熾盛不能壓制時,就會生發成行為,縱使未落
於行為,衹是念頭上一起就已經染污了我們的心田,就成為了過。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宋朝有一位叫韋仲達的人在翰林院當差。有一次他的魂魄被
鬼卒領到陰間,主審判官命手下將記錄他在陽間所做善惡的兩本冊子呈上來,當冊子呈上來一看,記錄惡事的冊子竟然是厚厚一本,而記錄善事的冊
子衹是薄薄一頁紙,主審官命下屬拿秤來秤一下哪本重?那厚厚的記錄惡事的冊子竟然比那薄薄的記錄善事的冊子還要輕。很奇怪,韋仲達看著那本
厚厚的冊子,不禁很驚訝就問,“我哪有做過那麼多的惡事。〞主審官回答:“裡面所記錄的過惡並非全部發生在行為上,大多數都是來自你的念頭
上,人祇要產生一個不正的念頭,心中的三司神就會自動的記錄下來,比如看見一些美色,動了壞的念頭,已經犯下了意念上的過錯。〞韋仲達繼續
問:“記錄善事的冊子這麼薄,為什麼會比記錄惡事的厚厚的冊子還要重呢?”主審官說,“有一次皇帝想建一個大的工程,修葺三山地方的石橋,
當時你上奏勸柬皇帝不要做這件勞民傷財的事,這一篇就是你當時奏章的底稿。〞仲達說:“我雖然有勸誡皇上,但當時皇上沒有接納,修葺工程仍
然繼續,這一份奏表為什麼還有這麼大的善功?〞主審官說,“皇帝雖然沒有接受你的建議,但你有這份心意,這份真誠,況且是關係到千萬百姓的
辛勞,你能夠諫奏皇帝,不怕皇帝不喜歡,倘若當日皇帝聽從你的意見,你的功德會更大,很可惜,你很多念頭是不正的,雖然只是一些細微的念頭
,但積聚下來就把你的善功德減了不少,而你將來也不能指望能升到宰相之位。”後來韋仲達果然衹能升到吏部尚書之職,最終不能晉升為宰相。韋
仲達的過惡祇不過是念頭不正而已,尚且會折損他今世的福報,而他的善念雖然未被皇帝接納,但因為關係重大,況且不怕得罪皇帝,敢於去諫言,
所以有這麼大的善德。可見人的念頭行為實在是禍福的根源,念頭更加是禍福的機關,真是不能夠忽視。然而人的妄心實在是不易降服。固此,克己
,用這個克字,克制如果不用全力的手段,我們的意志就不能克服這個氣稟及物慾,會被氣稟所拘束,會被物欲所矇蔽,這樣正就不能勝邪,當理慾
交戰之時,沒辦法不被物欲所戰勝,理欲交戰是人生極端難處的時刻,如果不是平時存養有素的話,在臨時的理慾交戰之際,很少有理性能夠勝過欲
念的,是以,要時時提起我們的覺心,不要被這個欲念所成,要知道正邪不兩立,有正無邪,有邪無正,時時提起我們的正念,不要被這個邪念乘虛
而入,所以作為修道人必須要時時做遣慾的功夫,慾能被遣除,心就能夠清,心一清,妄念就空,慾能夠不生的話,心自然可以寧静,所以降服這個
慾念,一定要在細微處入手,要做到念起即覺,一發覺的時候馬上將它滅去,不要拖延,否則慢慢你的理念、力量就越來越薄,被這個欲念牽著走,
所以必須要時時提防欲念生起,念頭一起當下將之滅除,滅除這個念頭就好像殺賊一樣。古德禅师云:学道尤如守禁城緊把城头戦一塲不受一番寒澈
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学道尤如守禁城,緊把城头戦一塲:學道是人生最重要之事,關乎我們的生死大事。以前皇帝是很尊貴的,時時怕被敵人謀害,所
以有很多將領守護著,在城牆上有很多守衛,城外有一條護城河,外面的敵人不易攻進來,將士時時謹守城頭,謹防外敵入侵,所以對皇帝的守護是
非常之嚴謹。今天我們的道心就好像皇一樣,要怎麼守護道心不被外面的物欲攻佔?不被外面塵緣傷害?必須靠將士嚴守。將士是什麼呢?是我們的
視、聽、言、動。心君正,自然百體从靈,一個人的心君一正,視聽言動自然會聽令於心君。顔子能成為聖人的原因,完全得力於四勿,四勿就是非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四勿尤如囬四把利刃,能夠將外面一切邪緣斬斷。所以人能夠時時守著四勿,自然外面邪緣不能進入,
一切外物不能搖動你的心君,所以修道尤如殺賊一樣。有人説天道沒什麼可學,只是聽道理,叩頭,有什麼功夫可做呢?真的沒工夫做嗎?修道猶如
打仗一樣,要時時慎防自己的心王被外物所攻佔,一刻都不敢疏忽大意,時時固守著。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如果不是受到一番寒冷刺
骨的冰寒,怎能得到梅花開放。這意思讓我們明白,要心花開放,真心能夠流露,這個光華能顯現,就一定要受到一番寒徹骨。寒徹骨就是一切外來
的橫逆,坎坷誹謗,苦厄。梅花不是在尉風和暢的日子開花,而是在冰寒的時候才開,它受得寒冷,就如我們一定要受得住種種的衝擊、橫逆考驗,
否則心花不能開,人所以敢於為惡的原因,很多時就是不相信有因果的報應,不相信有六道輪迴,以為天地鬼神能夠欺瞞,不知道當做罪的時候,心
中的三司神就猶如人間的電腦一樣自動地記錄下來,然後自動和五行生克配合,而形成因果的報應,因為是全自動計算,所以一點都不會遺漏,正所
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除了這些,地獄還有一座業鏡台,當我們的靈魂來到業鏡臺前,就會產生一種感應的作用,能將我們在世一生的罪惡全部影
現在鏡里,無所遁形,任你怎樣能言善辯,到這時候都是百詞莫辯,衹能俯首認罪。業鏡台兩旁有一副對聯寫著:以鏡对心心印镜中生前甚事都活
現登台照惡惡宣台上死後諸刑不留情當一到業鏡台時,你的心就印在鏡裏,生前所做之事都活靈活現的顯現出來,就像播電影一樣。登台照惡,一
登上鏡台,諸惡皆現,由冥官將我們的惡行宣佈於臺上。死後所有的刑罰不會留情,地府的刑罰不同世間,是沒有人情說的,所以地府的業鏡台是照
現我們一生的罪過。除了地府之外,上天也有一臺天鏡,名為考証台,當我們靈體回天時經過九陽關,然後到和陽關考證你所修的,在這天境顯示我
們在世修行的福慧是否具足,並且能夠分析我們修行的功行,能量達到什麼境界,宇宙之間祇有這兩台靈境,一個是地獄的業鏡台,是屬於陰的,是
照做業的陰魂;一個是九陽關里和陽關的考證台,屬於陽的,是照一些回上天的修行人。這兩台鏡都是上古古老金仙運用他們的大神力與天地的靈氣
而做成的,不要以為自己隱蔽的心念上天看不到,要知道每當我們的念頭一生出來時就猶如一道電波發出去,和天地鬼神是息息相感通的,這一點靈
光雖然衹是具備在我們方寸這麼小的地方,然而當一放出去的時候,放之則彌六合,充滿了這個宇宙,是以同天地鬼神一氣相接,是無稍間斷,能夠
渾然無跡,我們自己不覺察。所以說,人可瞞,天地不可瞞,人可欺,天地不可欺。天地就在我們的心,心就是天地,心无一刻同天地能夠隔絕,試
問我們做事能不能夠不給自己的心知道?可以瞞騙自己的心?你能夠瞞騙心就可以瞞騙天地鬼神,試問人怎麼可以瞞騙自己的心!怎能夠離開天地鬼
神的監測,要知道上天的神明望氣之生,一看我們身上所浮現的氣機就知道我們的心,隨應我們的心而至,當善念一起就感召到吉神,惡念一起就會
感召到凶神,是以吉凶禍福完全是由自己的心所感召而來。仙佛有詩云:善恶心起雖未為氣先發現神早知逐氣而來知動静故曰心起已随之人的靈氣運
于五臟六腑,五官百骸,上下往來,是總攝於心,當意動,念頭一起,就會隨心而應用,這個靈氣就會現在我們的頂門,同虛空的靈氣相接,而一般
巡遊監察的靈神就會看到你的氣有感而來,望氣就知道我們的心,是應我們的心而至,不用等到我們的行為做出來才相應,神與神相同,氣與氣相感
召,人的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的氣會隨著心一動而現於頂門。肝氣屬木,它的顏色是青色,當我們念頭一動於心時,心動于肝,頂門上的氣就會隨
著心出於頭頂,而變化顯現出來。當起一個仁愛的心,欣慰的心,孝德的心,敬愛的心,你的氣就會現出青紫正色,如果仁德心是純的,清中帶有光
華,如果起一种暴露的心,瞋恨之心,鬦狠的心,氣就是清黑而暗濁,就好像霧一樣。腎氣屬水,顏色為黑色,當念動於心時,心動於腎,氣就隨著
心出現於頭頂而變化顯現,當起一個正智心,恩深救濟之心,這氣就是黑圓正色,如果善德是純的話,清中帶有光華,如果起一種欺詐之心,險惡之
心,淫邪的心,奸巧之心,氣就會黑暗而渾濁,像煙一樣。肺氣屬金,色為白。當念動于心,心動于肺時,氣就會隨著心出現在頭上變化顯現。起義
心,正直心,仁德心,這氣就是白素正色。意德能純的話,清且發出光華,如果起一種殺害之心,殘弱之心,謀奪之心,歪癖之心,色白而混濁且暗
,像塵一樣渾濁。脾屬土,顏色屬黃,當念動於心,心動於脾時,氣隨心上透于頂門就會變化顯現,當起一個正信心,忠義心,仁德心,柔順心,這
個氣就黃紫而正,信德純存的,清中還會發出光華,如果是一個貪求心,幻妄心,陰害心,怨罵心,這氣黃暗而渾,濁如霧一樣。心氣屬火,顏色為
赤。當念動於心,心運其氣時,氣就會隨著心出現在頭上變化顯現。當起一個禮讓之心,虛衷之心,敬畏之心,氣色紫赤且文順。禮德純的話,清且
發出光華,如起一些背禮之心,勃亂之心,忤逆之心,嗔恨之心,顏色就會變得赤黑而暗,濁如煙霧。總而言之,我們頭頂的靈氣是隨著心的五臟所
流露出來,隨心的善惡由五臟所流露出來。完全屬於善心的,這個氣息正而純,清且明,完全屬於惡心的,這氣色昏而暗,俗且污垢,如果是善惡交
雜,氣色雜而散亂,時清時濁,時暗時明。所以,以上這五氣是隨著我們心念動而顯現於外面,故此神明望氣知人,一看人的氣机就能夠辨別這个人
是善是惡,念頭是善還是惡,祂們就會隨氣而來,不需要看我們的行為,當我們想行善或行惡的時候,神明早已知道,就會將這個賞罰的機緣來等待
我們,故此説,心起已隨之,不用等待行為做出來,才知道是善是惡,早已經在我們善惡念頭生起的時候已經了然一切,故此吉神凶神,都是由我們
自己正邪,善惡的念頭所感召而來,所以說心正就會招正,心邪就會招邪,一切都是由心意念頭所感召而來。故此,心念是禍福吉凶的樞紐。有詩雲
:祸福随心作轉机久於善道革前非福缘善慶逢諸吉全在回头一念歸祸福随心作轉机:禍福都是隨著我們的心念而招感回來,也是由它轉机,善會轉為
惡,惡也會轉為善,縱使我們起了惡念,上天會懲罰你,降罪於你,但如果能夠起一個善念,所謂一善可回天,將天心挽回,暫時不懲罰你,給機會
你將功補過。所以縱使我們過去做了什麼錯,沒關係,彌天罪惡難得一個悔字。久於善道革前非:久于善道,能夠從此時常在善方面行持,去改革前
非。福缘善慶逢諸吉:一切福緣善慶的事都會來,一切吉祥的事都能夠再次呈現。全在回头一念歸:全在於我們能否覺悟回頭,能夠真的一念歸於善
,從此保持這個善念,不要喪失,是以念頭不可以不謹慎,不要以為一個念頭不緊要,不會造成什麼禍患,如果我們不知道在當下革除,一旦念頭熾
盛時,縱使知道是錯,理智無辦法能夠敵得過,會甘於去做罪。中庸云:是故君子慎心物於隐微?遏意惡於動机。隱微就是念頭欲動未動的時候,
動機就是心湖像波浪一樣在微波蕩漾的時候。現在世界時局災劫彌漫,遍佈全世界,我們推究這個劫難因何而來,實在是由人的壞念頭而成罪惡所形
成的。因為罪惡起於我們心物隱微當中,這心物是什麽?貪欲、瞋念、愛慕、這是我們人心的私欲,如果不將這些私妄克徐,對自己,對家庭,對社
會,對國家都會做成禍害,不能慎心物於隱微,意念就趨向於惡,就流於貪嗔癡愛,相因而動機,故此心是大同的仙道,心是浩劫的動機,心是萬事
的源頭,心也是萬變的樞紐。當我們行於正時,可以修身,可以齊家,可以為社會,可以治國,帶來無數的好處,當我們行於偏時,身不能修,家不
能齊,國不能治,會帶來無窮的禍患,是以一切都是由心所做,心可以做天堂,心可以做地獄,心可以成佛,心也可以成畜生,就看怎麼去運用我們
的心。古德云:一念灵知,如同一火也烧檀则香,燒糞则臭,所燒不同,能燒之火不二這一念靈明的覺知就好像火一樣,火用來燒檀香就散發香氣,
燒糞就產生臭氣,所燒不同,燒檀或燒糞,能燒的火不二,都是由火燒出來,就好像水一樣,當混濁的泥水靜止一段時間後,水就會變得清澈,但一
攪動,水就會混濁,雖然是濁,但如果給時間去靜,慢慢泥塵又會再沉下去,水又會變清,如同鏡一樣,有些鏡會很昏暗不能照物,有些卻清明能照
,昏明是不同,但昏暗的磨一下會變回明鏡。由此可知,根源的重要,其分別可說是天淵之別。中庸子思夫子特別警戒説:莫見乎隱,莫显乎微,故
君子慎其独也。見:同現,就是表現的意思;隱就是隱暗的地方;顯就是超著;微就是細事,慎就是小心翼翼,獨就是很隱蔽的。人只知道在很著眼
、很明顕的地方小心翼翼,這個時候我們的行為很容易被人知道,很容易被人所測試,我們就會比較小心翼翼,但每每在一些人家看不到的時候,我
們就會忽略,故此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就是說在沒人見沒人知的地方,要小心謹慎,就猶如在一些明眼地方一樣,會時時怕被別人窺見一樣,所以。
隱微的內心所動的念頭,很多時候以為神不知鬼不覺,被人所見所聞,我們很多時候就可以隨意放縱而不加以小心謹慎,不知道我們的心同天地鬼神
息息相關,人有一個念頭,上天早已知道,所以必須要慎心物于隱微,莫見乎隱,莫显乎微,人所不知,而自己獨知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心。雖然人所
不知,但半點不能放從,是以君子因為知道這個心念非常之可畏,可以令到我們萬劫不復,故此要事事存著一種戒慎恐懼之心,恐防我們天理有失,
在意念未動欲動之際,未發將發之時,尤其是此時,更加要慎物醒策,一發覺有些微不正的念頭生起,不善的意想,立即要斷其根,壓止這人欲在裡
面盟芽,蠢動,勿使其潛滋暗長於隱微的心念當中,這就是慎獨的功夫,克己慎獨實在是修道人不可缺少的功夫,能夠力行克己慎獨的功夫,不但衹
能夠化氣稟,止息物慾,停止妄念,慢慢還可以令德性日進於高明,超凡入聖,聖人所以成為聖人的原因,是因為能夠克己慎獨,不放縱自己的私欲
,時刻光明自己的本性,這個功夫無非就是慎心物於隐微?遏意惡於動机。然而這個心意可敬也可畏,可敬就是可以希聖希賢,成仙作佛是這个心
,可畏的是作奸犯科,六道沉淪,也是這個心。是以這個心不可以放緃,一念之差天願之別,所以修道人要時時持住這個慎獨的功夫,在我們自心上
打掃得乾乾淨淨,沒有一絲一毫私妄的念頭摻雜於其間,只以天理這二字住在心裡,在處事接物時總是以道為重,以理為主,以禮為首,以意為行,
在理慾交戰時穩守天理,不被富貴名利所動,不被厲害得失所搖,不受親疏貴賤左右,能夠隨機應變,不被人心主宰,只以天理守著心境,心中衹能
容得下天理二字,時時在人所不知,己所獨知的心地當中提高警惕,時常慎防我們的靈明昏昧,當不正的念頭一起時,自己就警惕自己,不可起這個
念頭,有無形的鬼神在監視,當一個偏斜的意念生起,就自己警惕自己,不能生這個意念,有無形的鬼神在指責,雖然在形跡上不能看到鬼神在監測
、指責我們,但覺得是實在存在的,真的有無形的鬼神在傍監測.指責於前,這樣我們的心就會戰戰兢兢,絲毫歪念不敢起,半點偏失不敢生,這時
天理良心自然能夠顯露出來,人如果能夠時刻警惕自己,天理自然顯現於無間,不敢以陰暗的歪念起於心地,縱使是一念之微細都不敢輕輕放過。然
而要謹慎在幽暗獨滋之地,首先要学會克己。所以孔子説“克己複禮,”這個己就是私,就是欲,是損害仁德的心物,小的來說是聲色犬馬,大的是
富貴名利。凡是有所為,以後天的人心所為的,就是為己,就是己。什麼叫禮?公、正、理。這是成就仁德本性的心得,但是無所謂自然而然率性而
為,這就是合乎理,如果不將這私己克盡,就无以复回靈性的理體。有人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很多人對這句話是曲解的。其實這是一句真理
,衹是世人不明白內中真意。要知道什麼是真己?什麼是假己?如果不明辨清楚,就會顛倒了。理性本來人人具足,這就是真己。這個肉身是後來有
的,人心是後來生的,這個是假己,但世人個個都是人不為己,都是為肉身打算,為私心打算,這是為己嗎?有為真性打算嗎?有為理性打算嗎?這
不是為己是害己。當這假身是自己,害自己靈性是為己?追逐世間的富貴、物欲、名利就是為己?其實是害己!所以不為自己,不為自己的理性良心
打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上天怎會不誅滅你呢?總是為這假我作奸犯科,上天怎會不誅滅你?所以要明白。很多人對這句話是曲解的,其實這句
話是真理。所以人心實在是不易降服,總是反反復複,一受到挫折,橫逆就會變掛,我們的舊惡就會再複萌,如果不抱定一個堅心的志向,理性很多
時候都不夠氣性所鬥。人因為一個我字不能放下,就生出種種煩惱執著,因為一個我字生出了很多的緣,我思我的利益、我的榮華、我的富貴、我的
得著,我思人的不是,人的無禮,我思人不合我之心意,奪我的義,毀我的名,爭我的益,這千百樣的思,生於心地,這種種不正之思就是己,都是
以我的利為出發點,我恐怕這個利被別人所爭,被別人所奪,在自己己心獨知獨覺的心地當中,我們必定會暗中生出種種抵制的方法,等待將來臨事
時,怎麼去与之抗衡,如此,我們心中的天理就沒辦法可以鎮掃這種種的邪思,就失去了克己的功夫,是以,這個我字實在是天理的大患,如果不將
這私己克盡去除,怎能回復我們天理的純全。三教聖人都是無我的,正因為无我,他們的真性才可以解脫自在,發揮自如。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肉身是四大假合,緣生緣滅,無有真實,了无自性,四大五蘊一一非我,和合也无,內外推求時,百年之後,畢
竟成空,這肉身哪有我存在,沒一時實相不變的我存在,實實在在內里不斷地生滅生滅,“我”字怎麼寫?兩個戈,左戈右戈,一個正戈,一個反戈
,狼毒殺傷的禍害都是由這個戈字而生。克己功夫修持的主力是“天理”二字,天理內外功夫都可以說兼俻在內,能體用並行。在以誠意為體,在外
以盡性盡理為用。如果能夠誠意具足,自然天理不會失去。誠意無妄,就不會欺人,不會欺己,也不會欺天,這就是內性功夫,在外能夠盡理,自然
處處能小心謹慎,防微杜漸,所行出來的都是大公無私,一切都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大眾的事,這是外王之功夫,能夠這樣內性外王俻足,聖賢之能
事就完成了。能夠在內存著誠意,外邊能夠盡理,心地一定是皎潔光明。在人所不知,自己所獨知的內心也自然能夠掃盡一切的邪思妄想,纖毫不留
,縱使偶然會有絲毫微細的私心私念生起,但在天理聖光照耀之下自然容不得,就如一件清白的衣服,難容一點污垢。天時緊急,不能容許我們再拖
慢,必須要真修實做。一般人要自我覺察細微的心念是比較困難,因為生生世世習慣以人的好惡、情緒做判斷,給自己念頭所困惑,被周遭環境所影
響,所以要瞭解什麼是真正自己的良心,很多事我們都認不清,時時活在人心種種的因緣假相當中,難以自拔,因此要覺策出真心,一定要靜心不可
,萬般的思慮、執著都要放下,才能見到真正的自我,所以在行為舉止造作的當下,必須時時有一種覺察、警惕,要知道明白自己的心思,言語行為
上有沒有不當、不誠、不實的地方,而能夠立刻把它收回改正,這就是修行的功夫。在言行思想上自己能夠掌握,就必須在言行未發之前,這个心思
能漸漸抓得住,慢慢自主,時時自覺,處處知曉,修道就能夠在行為、言語、心思,從外而內,找回我們最正確的心靈的狀態,這是一個真正以真我
主宰的真人,真正能夠徹悟本來的人,修行要時時去覺,事事去覺,一覺即明,明之後就不會有迷惑,明明白白,不會顛顛倒倒,迷迷餬餬,心中有
光明,心才能有道航,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心中才能自信呈現,能夠安住於自性的淨土,心就如极樂天堂一樣,對于一切都不須去求,無論在在處處
都是逍遙自在,就好像佛菩薩一樣,無論天堂、地獄,人間,心都能解脫自在,由此可知心念關係非輕,關係到一個人的升降与沉淪。所以要時時迴
光返照,當下一個念頭如果是正念,我們要把持住,不要讓它退失,如果能夠這樣時時去涵養,必定能夠正果成真。所以這不是世間有為金錢、物質
、富貴、名利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時下宗教所稱,從外所得的功德、福報所回報而來,而是自己內心實證出來的,一個人的明心見性,在宇宙間是最
珍貴、最難得的事。再多的權勢、名惠、財富,始終是短暫,不實,會有失去的一天,如果今天我們不求自心的解脫,不求回復我們本來的真性,始
終都是輪迴的眾生。六祖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不但學法無益,修道也無甚大用,不明白真心,真是白白活在人世上,故此,上上乘之法門
,是教我們認識真正的自己,一個不懂得尋回真正自我的人,雖在修行,但都是浪費光陰,實在是令人感慨感嘆。如果我們一生白來世上做這些事情
,受那麼多苦,不如不來,被業力所轉,我們人不能不來,今生為何出現于世間?無業不轉人。我們都是受到累世業力牽引,沒辦法不來這世間受身
,來到人世間受百般苦楚,解脫無由,所以眾生實在是很苦,如果今天自己不能醒悟,不能解脫,仙佛也無可奈何,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佛衹
能指引,但不能替我們修持,六道眾生在輪迴圈中不停輪轉,就像永不停止的陀螺一樣,心口意不斷在做罪,我們自甘墮落就算了,但知否我們連累
諸天仙佛,諸天仙佛不忍心,所以倒裝臨凡,受到紅塵污染,有些因此而迷落。此時天時緊急,巳到末運之時,上天降下大道,喚醒世人,指破迷津
,直入衆生心性的核心,引導眾生走出迷陣,不要再起惑造業,明白我們根本所在,解脫輪迴受報的苦況,是以大道降世,是使眾生能有這个殊勝之
因緣,萬載難逢的機會,今天得聞三教心法,可以說是萬劫之奇緣,如果我們再不努力,在自性真我中尋找,徹底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修道,怎麼去瞭
解心靈的狀況,才可以發現真正的自我。千百萬劫以來,我們被心中的物慾染污甚深,如果找不到上乘法門,找不到解脫方法入手,如果上天不將這
大道降下指引,无名師為我們點破,我們再輪迴萬世也無辦法可以解脫輪迴生死,不但找不到正確修行的名路,還會誤入旁門,甚至墮落三惡道。今
天求得名師一指點,指出這名路,必須要努力修改宿世之迷心,步入光明之心路,撥開迷惑心性的迷霧,,要自我肯定,決定無疑,下定堅毅之志,
才可以突破種種障道之因緣。是以學道之人,除了广度眾生之外,自心眾生不要忘記,要時時度自心的眾生,要淨除心中輪迴這種染了污垢的種子,
不要讓這些業識在心中藴藏,複回我們真如靈明的本心,能夠認知本然清靜、空寂、靈明之心。心中時常保持一股靈明空寂,保持不生不滅,不垢不
淨的狀態。心中能夠無事無爭,能夠坦然對於萬事萬物,無論順和逆,一切不再分別對待,不再起好惡,不起人我念頭,慢慢就可以將業滅除,心業
不再起,自然就不會再種因,果報就無由而生,所以說寂滅就是這個意思,而不是說涅槃的心像木石一樣不生不滅,完全像死物一樣無靈知,無覺照
的,這種叫頑空。佛心是動靜自然,常應常靜的,在應當中能夠常靜,在靜當中能夠常應,應靜同時並非像磚瓦木石一樣,像行屍走肉一樣。所以千
萬不要誤解仙佛聖賢那种無為之心。有人誤解以為一念不生,完全什麼念頭都沒有,就叫做正道,這叫死無。一個念頭都沒有,怎麼去成全人?見父
母怎知行孝,對子女怎知教育?怎知善用方法去引邪入正,啟迪愚玩。佛菩薩不是無念,這个念不是由後天之念頭而起,而是無念之念。六祖大師說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很多人不明白無念之念,不是後天人心所起之念,而是先天本源自信應物之時所起的覺照,這一定要清楚瞭解。修道人
若能放下一切煩惱掛礙,心就活潑玲瓏,自然法喜充滿。在過去曠世劫以來,我們一直沒有機會求得真道,未能認識真正的自我,今天是何其萬幸得
受正法,有機會找回真實的自我,實在應該感到無比之珍貴,無比之幸福,無比之快樂,知道道這麼寶貴,人生還有什麼遺憾呢?有些人還怨這怨那
,宇宙間這麼難得、這麽尊貴的道都得到,還埋怨什麼!遺憾什麼呢!曆劫以來迷昧的本心在枉受輪迴,如果今天不是末劫應運,我們哪有這机緣,
這是一个奇緣。修道真是無上的尊貴,無比的幸福快樂,也是光明的泉源,是人生路上最豐盛的享筵。所以說,行盡天下千萬路,唯有修道不誤人,
世間千條路,萬條路,全部都是岐路,是死路一條,從我們一出生開始,有誰不是步向死亡!終結就是死亡,我們就是“赶死隊”,唯有修道才是生
路、光明之路、逃脫生死之明路,唯有修道才能悟到我們的光陰,悟到人生,離開真道,世間一切幸福快樂都祇不過是風花雪月,短暫而不實,況且
還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試問世間有什麼好貪戀的,看得破的還有什麼煩惱?有什么憂患?有什麼罣礙?有什麼痛苦?是以,不修道的人一生都是
苦,這身就是苦本,在世間完全沒有真樂,沒真幸福可言,得的都是很片面、虛假.短暫的假樂。所以希望各位道兄弟姐妹快點將我們的心重返心靈
的世界,回歸諸佛那一種禪悅法喜之淨土,這個淨土就在我們心裡,逍遙於無量的光明真理的大海當中,不要再自我坐困愁城,自己愁困束搏著自己
,在這形象世界從求道、修道、行道的路途當中,發出我們的毅力,邁向心靈清靜、莊嚴的淨土,從日常生活當中去實踐這個理想,解開意識的束縛
,複回真性的逍遙自在顔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帝是什麼人?是大堲人,我們是什麼人?雖然肉身是一個平民百姓,但論先
天我們這點靈性何嘗不是由上天而來,何嘗不是皇母賦予我們,何嘗不是像舜帝一樣,是本自具足一切的智慧,無异無別,有為者如果能夠真正懂得
為靈性作打算,這個有為不是說後天的事業,不是説為這個肉身作打算,這個有為能夠真正懂得為真性作想,生死大事作一個了斷,為你的德業而創
建,這就叫做有為者。亦若是:亦能如瞬帝一樣,可以在世能夠成為聖人,出世能夠成為仙佛,世人本來不難能成為聖人,因為人人理性本自具足,
無异無別,不須向外求,但可以古今以來能成聖成賢之人不多?是因為在不難當中,有至難的弊處,不難的就是天理良心人人本有,至難的是人心不
易被降服,如能固守良心不變,以天理鎮守住人慾,不被人心所左右,時時克己慎獨,存養有素,精勤不殆,縱使不能成為聖賢,也不失在世間成為
好人,善人,就怕我們沒有這份信念,沒有這份堅毅,天時非常緊急,實在不容許我們再拖慢,人生苦短,無常迅速,,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被浪費,
要知道現在是淘汰年,上天要淘汰,不能再濫竽充數,如我們今天不真修,將來到最後必定被淘汰出局。現在正是上天選拔真才的時候,我們必須要
真修實做,改過懺悔,行功了愿,不要以為修道多年一定會悉透這考関,如果今天不從心性上修持,德性上提昇,掃除一切貪妄之心,一個魔考就能
令我們前功盡弃,佛堂何嘗不是有很多真修之人,到後來根基打得不好,一場考就掃落了很多,就如一場風雨,很多枝葉果實都凋零,留下的寥寥可
數,在現時的升降關頭半分都不能大意,一定要抱穩我們的信念,堅持願力,衝破重重考関,必須要時時行慎獨功夫,人本來是從上天而來,應該回
上天而去,回首當初,有誰不是靈山一脈,有誰不是上天的佛子,無奈自從人會下世之後漸漸迷失真我,在這塵海漂流,任由生生世世沉淪於六道迷
而不返,實在非常之嘆息,上天本來是靈性的家鄉,天堂、佛國、聖域之家,人人都可以去,奈何我們時常在世間被六賊所迷,被才色所誘,被名利所困,被物欲所綁,每天困惑於塵勞之中,迷昧于茫茫業色之中,不知道求我們自性的圓明,真我的解脫,衹是追求六根的貪欲,如此虛度人生,實在可悲可憫,人生苦短,百年光景很快就過,這肉身怎能長久,不要以為今天不修還有來日,今年不修還有來年。來年?明天都難以預料,今天不知明日事,要知道無常迅速,時不我予,一口氣不來,就成為隔世,浮生若夢,今天要及早醒覺,不再沉迷於紅塵假境當中,一旦無常至,方知夢裡人。無常來之時,才知道人生如夢,有何用?所以不要再蹉跎歲月,辜負今生修辦的大好姻緣,至於一些未聞道、未求道之人,難怪他們迷昧,而今天我們不但能聞道,已經求到這最珍貴的大道,三教聖人的心法都已得到,最上一乘的都已得到,今天如果仍然不知進取,今生被假我所勞役,做身的奴隸,實在是愚昧不堪,愚不可及,天上地下唯道獨尊,有什麼比道更加尊貴!今生既然能得道,我們就應該努力去修持,拿出我們向道的誠意,如能始終如一,將來一定有望進入聖賢之列,他朝龍華會上按功定果,名列仙班,不辜負今生修辦一場,最後以課題《克己慎獨》以貫定格送一首詩給大家。克?盡綱常守五倫己?责當明盡本份慎?防心魔来作祟獨?知之地更當心克盡綱常守五倫。今天修道是從人道修起,人道不修,天道遠矣。必須要克盡綱常,綱常就是三綱五常。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守住我們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這發揮出來是君臣有義,父慈子孝,夫妻和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己责當明盡本份。自己的責任要明白,作為一個修道人,責任是代天宣化,挽同胞於苦海當中,要替師分憂,化世界為大同,這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要盡白陽弟子的本份、責任。慎防心魔來作祟。要時時慎防自己內心的心魔來作祟,其實外魔並不可怕,自己的心魔最可怕。獨知之地更當心。在我們心裡獨知獨覺的地方更加要提神,小心謹慎,不要讓業識慢慢再浮起,不要被這惡的種子萌芽生長。時間已到,就比下班。
献花(0)
+1
(本文系归家之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