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佛语有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朵花,可以窥见全世界;一片树叶,可以观摩整棵大树。人心,亦是如此。一颗小小的心,就可以主宰世间万物。 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人生,就是一场修心的旅途。人生下半场,守好四个字,修好一颗心。 1、柔 老子有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水,能够穿透天下最坚硬的金石。无形的力量能贯穿无缝隙之物。因此,我便知道至柔的功用。不言说的教育,无为而功自成的益处,世人是很少能明白此等道理的。 王阳明在平定了“宁王之乱”后,反被诬陷与宁王勾结。武宗半信半疑,就派人围住了王阳明在江西的官署。不明就里的士兵们在官署门前辱骂他与宁王勾结,还贪污了宁王府的大部分家产。 面对寻衅,王阳明不急不恼。反之,他始终态度温和,对将士嘘寒问暖。当时已入冬,他就动员城里的居民回乡,将房屋腾出来给士兵住,以免其受冻;同时遍贴告示,希望当地居民多加照顾背井离乡的士兵。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将士们又羞愧又感动,开始认可王阳明,进而停止了滋事扰乱行为。 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句箴言:“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只要我们能沉得住气,不管我们的处境多么恶劣,不管对方的态度多么蛮横,我们也能冷静应对,化险为夷。 2、容 《王阳明家训》中记载: “能下人,时有志;能容人,是大器。”阳明先生教导子孙要心胸开阔、待人宽厚,做一个有气度、有胸怀的人,拥有大人之气节,方可成大事。 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高,谦卑和容忍都是必备品。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有了吞尽天下江河的胸襟。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武宗被奸臣鼓动南游检视。随行中,正好有两位宠臣公公。于是,王阳明在镇海楼设宴款待此二人。 宴席过半,他令人撤去楼梯,并拿出一叠书信,正是两位公公勾结宁王的证据。王阳明交予他们,表示不再追究。后来,两位公公从中大力斡旋,终使王阳明免于被诬陷之祸。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不是怯懦;宽容,不是卑贱。能容人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大人之气象,能终身相随,我们便受益无穷。 3、磨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作为哲学家、思想家,他勤学苦读。作为军事家,他躬身实战。平南赣,擒宁王,破八寨,战无不胜,功勋累累。 对普通人而言,其实每个人都有“事上磨”的机会。当面对不义之财时,磨炼不被诱惑的心;当需要承担责任时,磨炼有担当的心;当承受压力时,磨炼勇敢的心…… 孟子有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那些你遇到的苦难,咽下的委屈,其实都是来成就你的。 一个人吃苦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消耗,另一种则是收获,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姿态去承受。愚者怨天尤人,却吃尽了生活的败仗;智者沉默不语,终能否极泰来。 人这辈子,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若始终以正念面对,不断磨砺心性,终可做到遇急不乱,遇事不慌,大器可成。 4、稳 王阳明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贪恋过去,忧心未来,只会让自己失去本心,徒增烦恼,甚至造成悲剧。 王阳明认为:苦不入心,心便不苦,生活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失去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 他在龙场谪居期间,写下了千年传诵的《瘗旅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正德年间,有一个小官带着儿子和仆人,从龙场路过去上任,阴雨天黑,投宿于一苗民家。没想到,第二天这个小官死了,下午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三天连仆人也死在山坡之下。 王阳明命两名童子去把三具尸体埋了,悲伤感慨:如果你实在贪恋这五斗米的俸禄,就应该开心上任,为什么要这么忧郁呢?路途遥远,餐风宿露,哀愁积心,内外夹攻,岂有不死之理?我离家来此已有两年了,同样也经历了这些,但却能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我始终保持着豁达愉悦之心,从不像你这样悲悲切切。 完全没有情绪,不是活人。但能不能克制,就是愚者与智者的区别。心不安定,则一事无成,拥有积极的心态才是生活的开始。 《黄帝内经》有言:“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的各种情绪,直接对应着身体的五脏六腑,需心神安稳,方能修得身心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