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鸦片战争的背后:深陷泥潭的大英帝国,在远东的一次豪赌

 人文之光 2022-04-29

 西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争的结局以清朝割地赔款而告终。从此,清朝的主权开始受到了威胁。

  其实,鸦片战争对当时的英国来说,其实也是一场豪赌:因为英国当时也处于深陷泥潭的状态。

1、英国的扩张之路

19世纪的大英帝国进入了高光时代:因为英国实力最强盛的年月里,地球上的五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以至于有了大英帝国无落日的说法。

英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先发优势。所谓先发优势指的是早在17世纪的40年代的时候,英国就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在数十年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而就在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中国还处于明清易代的阶段;当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中国则处于康乾盛世的初期——再好的封建盛世,也和资本主义世界存在代差的。

不过,英国的先发优势在当时并不明显:虽然英国当时也在全世界开拓殖民地,但是,在欧洲,英国的实力依旧有限。而当时的欧陆,也都是封建制国家:法国在相当于中国乾隆后期的时候,才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沙皇俄国直到清朝同光时期,才废除农奴制;德国和意大利,则是相当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才完成统一。所以,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可谓一骑绝尘。

不过,资本主义的确立,对英国来说,意味着需要不断开拓市场,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对市场的需求更是严重困扰英国:英国生产了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销售出去,换回资本,然后进行另一轮的生产。而一旦市场出现饱和,那么,对于整个经济体系来说,都是致命的。

其实早在1825年(即清朝道光五年),英国就已经爆发了一场经济危机。而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37年,英国再一次深陷经济危机的状态中。

而想要解决经济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拓新的市场。

2、清朝的庞大市场

其实早在乾隆帝在位后期,英国人就盯上了大清帝国庞大的市场。当时的英国已经灭亡印度,在亚洲算是有了资源富饶、人力资源丰厚的根据地。其实乾隆帝也知道英国人的野心,因此拒绝了英国人的通商要求——毕竟,廓尔喀是清朝的属国。对于英国在南亚的扩张,以及对廓尔喀的觊觎,清朝多少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乾隆帝对英国通商的要求不予接纳,没有影响英国人的追求。在19世纪初年,英国不断派遣情报人员,在清朝沿海地区,进行各方面的情报信息搜集。换而言之,英国和清朝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对英国来说,迟早有一天,英国需要打开清朝的市场,输出自己的工业品;

对清朝来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坚决不能让工业品冲击清朝市场。

所以,基于这种矛盾,英国和清朝之间爆发武装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区别只是时间问题。

3、鸦片战争

1837年,深陷经济危机的英国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市场。而1839年,虎门销烟事件,也让英国有了挑起战争的口实。不过,当时的英国能否一鼓作气打赢清军,其实英国方面也并没有底气。所以在英国召开议会研究此事的时候,主张对清朝战争的票数,只比不主张战争的票数,多了一点点而已——毕竟,如果鸦片战争的结局一旦是英国失败,那么,对英国来说,必然要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

而道光时期的清朝,已经处于末世状态,所以,英国的获胜,几乎毫无悬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