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脉络梳理:从中共苏区分局到华东局的历史演变

 兰州家长 2022-04-29

很多读者阅读新四军历史的时候,都会感觉脉络非常复杂。其实,如果我们把握住主线的话,历史也可以非常清晰。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时,决定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分局,由项英、瞿秋白、陈毅、陈潭秋、贺昌等组成,项英任书记。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南方办事处,陈毅任主任,梁柏台任副主任。接着又成立了中央军区,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继续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邻近根据地坚持斗争。

文章图片1

项英、陈毅

中央分局及其中央军区演变为华中局与新四军的主体;并演变为未来华东局与华东军区、三野的主体。

  • 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代办处、以项英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为中国共产党留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党政军领导机关。
  • 中共苏区中央分局1937年12月撤销,新建为长江局东南分局;1938年9月,长江局分拆为东南局、中原局和南方局。1941年5月4日,东南局、中原局合并为华中局;1945年10月,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为华东局。
  • 中央军区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及闽浙赣五个军区及直属的红二十四师、红十军团,为新四军基础班底。
  • 中央军区突围后,项英、陈毅在赣粤边。二十四师余部与闽西部队会合,在邓子恢、谭震林、张鼎丞指挥下开展闽西南游击战争。红十军团余部在粟裕、刘英带领下在浙南开展游击战争。
  • 中央军区所辖军区和直属部队余部为新四军主体,并纳入了高敬亭的红二十八军余部,及张云逸、袁国平等中央派出人员。

中央局机构设立的历史演变——中共苏区中央分局

1934 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以统一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保卫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以下为中央分局主要负责同志名单:

文章图片2

中央分局领导层牺牲巨大

1935 年 2 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央分局、临时中央政府南方办事处、中央军区困在于都南部。中央分局决定将部队分成9路,由主要负责人分头率领向外突围。

  • 项英、陈毅以赣粤边特委名义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与中央和其他组织失去联系。
  • 陈潭秋、谭震林突围到达福建杭永岩地区,与张鼎丞、邓子恢等会合,组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 其余人大多牺牲或者失去组织联系

1937年9月24日,项英前往南昌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并达成协议,并与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系。项英、陈毅以中共中央分局名义发表《告南方游击队公开信》,正式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将游击队改称抗日救国武装的指示

1938年初,苏区中央分局结束。

中央局机构设立的历史演变——长江局东南分局

193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央分局、成立长江局东南分局,主要负责人员名单如下:

文章图片3

项英和陈毅主要负责新四军军务,东南分局日常工作由副书记曾山主持。对很多人来说,曾山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是东南局、东南分局的日常工作实际主持者,新四军建立过程的具体负责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中央局机构设立的历史演变——东南局

1937年7月19日,项英致电长江局并中共中央,建议在武汉失守时,在长江以南设南方局。长江局根据中央指示,经过讨论,提出将长江局一分为三,即将长江局领导的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在长江局管辖的长江以北地区设中原局;在长江以南设南方局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原局、东南局和南方局。东南分局改称东南局、组成人员与所属组织不变。

1940年6-7月,中共中央指派饶漱石任东南局副书记,充实领导力量。

文章图片4

皖南事变爆发,项英牺牲,饶漱石、曾山加入中原局,分别任(饶)中原局副书记、(曾)委员。

中央局机构设立的历史演变——华中局

1941年5月20日,中原局、东南局合并为华中局。华中局主要负责人员如下: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华中局成立后,华中政局进入稳定阶段。因刘少奇和陈毅回延安,华中局工作实际上由饶漱石主持。

中央局机构设立的历史演变——华东局

1945年10月25日,华中局、山东分局合并为华东局。除饶漱石、陈毅外,山东分局副书记黎玉被任命为华东局副书记。

1948年初,康生加入华东局任第二副书记。

1949年初,淮海战役之后,挺进大西南之前,邓小平、刘伯承一度加入华东局,分别任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华东局常委(刘)。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华东局主要负责人是书记饶漱石、副书记陈毅、黎玉、康生。

1949年2月,华东局常委改选,黎玉、康生落选华东局常委,邓小平、饶漱石、陈毅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刘伯承、张鼎丞、曾山、粟裕任常委。

1949年8月,邓小平、刘伯承最后一次参加华东局会议。

兼论从中央军区到新四军的历史演变

中央分局建立后,项英任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龚楚任参谋长。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书记项英、委员陈毅,贺昌,这是最初的中央军区领导班子成员。

文章图片9

贺昌

之后,龚楚叛变,贺昌牺牲,项英、陈毅为中央军区主要负责人。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中央军区除下属军区部队外,其直属部队为二十四师和红十军(后来与红七军团合并为红十军团)。中央军区及直属部队去向如下:

  • 1935年2月,二十四师在突围中大部损失,只有几个连突围到闽西,与闽西部队会合,在邓子恢、谭震林、张鼎丞指挥下坚持游击战争。
  • 1935年1月15日,红十军团在德兴县被伏击,粟裕、刘英率800人突出重围,在浙南坚持游击战;方志敏、刘畴西、寻淮州等人牺牲。
  • 1935年2月,项英、陈毅率本部在突围后以中共赣粤边特委名义,在赣粤边地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8年1月上旬,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

文章图片14

叶挺虽然是新四军军长,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中,项英是书记,陈毅是副书记,叶挺不在军委成员之内。新四军实际上是以项英为主要负责人。

文章图片15

新四军创建期只有10329人,6200条枪,领导层主要来源包括项英、陈毅的中央分局;邓子恢、谭震林、张鼎丞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粟裕、刘英的红十军团余部,高敬亭的红二十八军余部,傅秋涛的湘鄂赣游击队等。

  • 项英、陈毅是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领导人,所以由项英、陈毅出任中革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副书记。
  • 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为中央分局委员,分别出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二支队司令员、三支队副司令员。
  • 粟裕、刘英为中央军区直属的红十军团代表,粟裕任二支队副司令员,刘英任浙江省委书记。
  • 高敬亭为红二十八军代表,原本不在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管辖范围内,被补充纳入新四军系统,高敬亭为四支队司令员。
  • 张云逸、袁国平为中央派出人员,增强新四军领导力量。
  • 其余游击队中,傅秋涛湘鄂赣部队人员最多,任一支队副司令员,之外还有黄道、叶飞、周骏鸣等人各自率领的游击队。

新四军之后事情已经讨论过,不复赘述:新四军体系沿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