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知道了一件事

 aaaaa11111 2022-04-29 发布于山东

古往今来,世人对于项羽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其中的争论有理有据。孰是孰非无法判断,毕竟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去看待任何一件事物,所产生的感觉也定然不同。

项羽是一个英雄,但他也多少有些枭雄的味道,很多人都认为项羽最后的失败是必然结局。当然,项羽虽然最后败了,但依然有人称赞他。

不过,项羽身上还有让人疑惑的一点,那就是项羽为何最后宁愿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如若过了,结局想来是不一样的。其实,不是项羽不想过武将,而是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亦或者说明白了一个道理。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知道了一件事

西楚霸王——项羽

说到西楚霸王,就不得不提一提他早年的故事了。项羽在小的时候,对待学习的基本上是三心二意,有时候想学习剑法,有时候要读书,还有的时候学习兵法等,学的东西虽然多,但却没有精通其中的一门。

可话说回来,或许就是因为他这样随性而活的状态,才使得最后的项羽能够拥有别人无法匹敌的大志向。小的时候,项羽虽说本事不大,但决心可丝毫不小。

项羽曾在项梁的带领之下,看着秦始皇的仪仗队从跟前经过,他毫不夸张地说道,他是可以被取代的。如此直言不讳的话术,想来也只有项羽这类人才能说出来吧,当然同一时期的刘邦也说过“大丈夫当如是也......”

或许在这个时候,就注定了二人之间的缘分,可惜的是,不是好友而是敌人的缘分。回看当时的画面,项梁虽然堵住了项羽的嘴巴,却丝毫没有打消项羽登上那个位置的决心。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知道了一件事

秦朝末年、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起义的大旗,项梁、刘邦等人也纷纷响应。只不过,在一次与秦军的对战中,项梁离开了人世,项羽自此便失去了亲人。

幸运的是,他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不断地前进,更是在征战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人才、广纳贤士,成为了起义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快,脱离了少年时期稚气的项羽,靠着一身的勇猛,将自己的名号名传天下。

项羽和刘邦的恩怨

随着项羽的崛起,另外一边的刘邦自然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拥有了自己的队伍。当时,两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努力,那便是消灭秦国。

在此情况下,楚怀王便立下了一个规矩:“先入关中者为王”。当时,项羽选择从西边打入关中,而刘邦则选择从南边进攻。靠着武力,项羽在巨鹿一战中,击溃了秦军最后的力量,使得自己的名气大增、实力大涨。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知道了一件事

只是,相比于项羽的武力,刘邦采取得更多的则是智取。靠着身边人的纳降,刘邦先让项羽一步进入了关中,按照楚怀王的说法,他就是实际上的关中王。

可惜的是,项羽不同意,仗着自己的势力,他在鸿门摆下宴席,让刘邦来赴宴。其实,这是一场杀机四伏的宴会,所幸经过张良的运作,再机上项羽并没有杀刘邦的决心,最后将其放炮了。

事后,分封天下时,项羽将刘邦分到了巴蜀之地,为两人的矛盾埋下了伏笔,这就是上天所注定的结果。在此后的几年,刘邦在巴蜀猥琐发育自己的力量,至于项羽这边则是战乱纷飞。

项羽这一边处理自己的琐碎事情,刘邦的重心则放到了还定三秦中,最终刘邦成功了,开始与项羽在中原逐鹿,四年之久的楚汉争雄拉开了帷幕。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知道了一件事

从结果上来看,项羽最后失败了,不是项羽敌不过刘邦,而是项羽在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刘邦集团。对身边那些人的建议,项羽虽然听,但却没有真正实施过。

一力降十会是项羽经常采取的方式,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似乎“以弱胜强”才能满足他的那一颗好胜之心。至于刘邦,反而是会懂得学会利用所有的资源,审时度势的同时还能够制造机会,这就是二人之间的区别。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项羽的自信最后还是败给了刘邦的油滑。楚汉争雄的末期,项羽深陷韩信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中,最后被逼到乌江边上。

看着滚滚的乌江水,在看着身边的几百的骑兵,项羽放弃了渡过乌江,而是转身于刘邦的十万大军交战。他以一己之力杀了上百人,最后在虚脱中自刎而死,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知道了一件事

自此之后,一代枭雄便从此离开了人世之间。其实,从当时的情况上来看,项羽是有足够的时间渡江,即使不能再度成就一番大业,苟且偷生的也能活下来。可是,为何他不选择渡过乌江呢?

项羽宁死不渡江的原因

对此,后人惋惜,项羽最后自刎江边的行为属实有些蠢。不过,这些人其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项羽之所以最后选择自刎,只是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懂得了一些事情。

四面楚歌、垓下之败后,项羽看着自己的部队解散、将领离去,他便知道了自己的运势已经没有了,日后想要翻盘也很难。况且,即使自己渡过乌江,刘邦也不会放过自己,使得江东的百姓在此陷入战火中。

在李清照的诗中是这么说项羽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的骄傲不允许他苟且偷生,更不允许因为他自己,让江东百姓再度遭殃。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愚蠢,而是他知道了一件事

若是刘邦,他无情无义的思维观念,或许不在乎这么多,但项羽却不行。在这一点上,他真的输了,输得十分彻底。总的来说,为了保全江东的那些父老乡亲,也为了自己最后的体面。

内心十分复杂的项羽,最终决定拿自己的这一条命,去换取世人的平安,结束这场战争。从这点来看,项羽最后自刎江边确实就是大义之举,也是为何项羽失败了,但司马迁、李清照等人依旧对他推崇备至。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才是对项羽最客观的评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