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云第 570 篇分享 合上《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的轻语,让我思绪万千。 1 “一个人在度过生命中每一小时、每一天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总体生命进程及其特征也不甚了解。” 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个自以为幽默的对话。 有人问我: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时常调侃地回答:我这辈子还没结束呢,怎么知道哪件事情,可以用“最”来形容呢。 没想到,段子里也藏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只要这件事情没有结束,只要身在其中,我们就无法了解整件事情。 当我们追求洞若观火之时,就已经承认,自己是管中窥豹之人。 2 “只有当我们度过了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或者在我们的整体生命终结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我们做的事、业绩和创作的作品真正联系起来,包括其中确切的因果关联,甚至才能了解到它们的价值。” 这几年,我经常做一件事情,就是不断去回顾自己的过去,尝试理出一条冥冥之中的人生主线。 我想我是抓到了,和你猜的一样,就是写作。 从爷爷送我带密码的日记本开始,从他对我说,未来会成为作家开始。 于是,作文写了6年,日记写了15年。 我从来没想过,写作文以后会有什么价值,当时只想作文分数拿个第一,然后被老师念给全班听,直到六年后,它成为我专业的助跑器,毕业论文的大东风。 我从来没想过,写日记以后会有什么价值,坚持只是因为无人倾述,直到十年之后再回顾,发现自己对情绪的觉察,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刻意练习。 没有回顾,我们就无法抓住藏在事情里的因果,那是我们的命运密码。 3 “只要我们仍然置身其中,那我们的行事就只能总是遵循我们那固定不变的性格构成,受着动机的左右和我们能力的制约。” 命运密码的其中3个数:性格、动机、能力。 同样做一件事情,有人心思缜密,有人火急火燎,这是性格使然。 同样做一件事情,有人为了名声,有人为了利益,这是动机使然。 同样做一件事情,有人轻而易举,有人拼尽全力,这是能力使然。 你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你会怎么做这件事情,你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渐渐拉开。 4 “我们的行事自始至终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在每一刻都做着我们在那一刻认为合理和适当的事情。” 我曾经问朋友,你选了这个不喜欢的工作,后悔吗? 她说,如果时间倒流,自己就会选到满意的工作吗?其实不会,以那时候的认知,这恐怕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了。 我们不能用知道了事情结局的眼光,去批判那些身在其中,不知全局的人,这不厚道。 这里,我们似乎找到了命运密码的第4个数,认知。 拥有全局认知的人,他坚持的合理,肯定和局中人是不一样的,就像急功近利之辈,嘲笑长期主义没有立竿见影的能力。 5 “如果一个人具备非凡的个性,那么,对自己的生命计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能够比任何一切都更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勇气,振作、鼓足信心,激励自己行动起来,避免走进弯路。” 我们追求对事态有全局观,而对自己的生命有全局观,也同样重要。 如果有力排万难实现计划的能力,无疑就窥探到了人生的全部图景,那必然是自信的。 即使有坑不能避,他也可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就像这句经典语录:只要结局是喜剧,过程你要我怎么哭都行。 生命计划,是非凡个性的专属,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只能是后知后觉:不知何时遗落的种子,会在你的至暗时刻,飘来花香。 “现时此刻的重要性甚少在当下就被我们认识清楚,而只能是在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 ——叔本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