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怕鬼”孩子突然害怕,妈妈的回答很重要,对孩子影响大

 阳的阳 2022-04-30 发布于天津

晚上睡觉前孩子突然跟我说“妈妈,我害怕,我不敢睡。”

“妈妈在这呢,你怕什么?”我看见孩子一脸认真地表情回复道。

“妈妈,我怕鬼,床下面有鬼。”孩子看着我的脸说着,表情既认真又害怕。

“哦,那你看见了?鬼是什么样子的呀?长得像小兔子吗?”我问道。

“我看见了,就是像小兔子那样,白颜色的,有长长的耳朵呢。”孩子的语气似乎轻松了很多。

“哦哦, 那一定是小兔子特别喜欢你,它专门跑过来逗你玩呢,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哦,现在小兔子也困了回家找妈妈睡觉了哦,宝宝现在也要跟妈妈一起睡觉啦”我用轻松的语气跟孩子说。

孩子听了我的解释似乎不再感到害怕,趴在我的身边很快就甜甜地睡着了。

孩子总是会突然说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话,或者突然感到自己很害怕,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孩子为什么会感到害怕呢?妈妈又该如何回答呢?

想要解开这些疑团,那就跟我一起接着往下看吧,说不定你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孩子害怕的原因有很多孩子处于泛灵论阶段6岁之前的孩子处于泛灵论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会觉得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会把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看作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

你常常能够看到孩子把玩偶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给他们穿衣服跟他们说话聊天;孩子会觉得摔倒的椅子会很痛,甚至会心疼得大哭。

孩子会把生活中的物品想象成各种样子,有些孩子害怕某个物品就会觉得那个物品会对自己产生威胁,所以有时候会突然说自己害怕甚至大哭。

电视动画的影响孩子都爱看各种电视动画,有时候动画中出现的某个场景或者人物让孩子会感到害怕,因为孩子会把动画中虚拟的人物形象带入到现实生活中来。

我女儿有段时间总说幼儿园里面有怪兽,到了幼儿园她的情绪就会变得很烦躁甚至低落。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观察我才发现,原来女儿那段时间特别爱看奥特曼,里面会出现可怕的怪兽形象,女儿每次都会拿着玩偶挡住眼睛躲在我身后。

嘴里一边说着害怕一边偷偷地看动画,女儿把动画中的虚拟人物幻想成现实生活中的东西,甚至看到人的影子都会觉得那是可怕的怪兽。

孩子自己觉得好玩有时候孩子说害怕并不是真正的害怕,孩子在跟爸妈玩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类情况。

孩子一说害怕爸妈就会表现得很紧张,对孩子问东问西,这时候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

孩子并非真正的害怕,她只是在逗乐爸妈,觉得这是一种好玩的事情。

妈妈这样做会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孩子害怕的时候妈妈只回复“别怕”是不够的,因为孩子并不能清楚地理解和认识妈妈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甚至可能因为妈妈的含糊其辞孩子反而感觉更加神秘和担心。

在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妈妈不妨尝试这么做。

带着孩子一起勇敢面对害怕的情绪孩子性格弱小,遇到害怕的事情总是想着去躲避和逃避,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毫无益处,害怕的情绪会藏在孩子的潜意识当中,根本没有消除。这种情绪在今后的某个时刻会突然出现给孩子带来更深的伤害。

妈妈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勇敢直面害怕的情绪,让孩子能够自己完全接纳负面情绪,更让孩子理解自己的害怕情绪完全是正常的反应。

例如孩子跑得太快摔了一跤,膝盖受了伤害怕的大哭,从那之后孩子都不敢再跑步,总是躲躲闪闪。

这时候妈妈要告诉孩子勇敢地去面对,不是每一次的跑步都会摔跤,上一次摔跤是一个意外,是因为孩子自己没有掌握好平衡感。

现在只要孩子自己把握好平衡感就能够保持身体平衡,不会再轻易摔跤。

孩子能够勇敢面对之后就会放下心中的心结,重新打开内心的大门接纳全新的自己。

无条件地陪伴孩子孩子在害怕的当下妈妈可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要能够安静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就可以。

无条件地陪伴孩子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妈妈永远支持你,孩子会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无限的力量。

孩子害怕大哭的时候第一件事永远是哭着双手张开找妈妈抱抱,这时候妈妈的怀抱和安抚最能抚慰人心,让孩子得到支撑。

另外,陪伴孩子是需要无条件的,不附加任何的其他任务或者条件。

《害羞的芋头》这本书中就有这个体现,小芋妹妹因为害怕紧张总是会不敢勇敢地表达自己,在经过了很多思想斗争之后总算突破了自己,在公众场所表达自己。

书中结尾中就阐述当你感到害怕、害羞的时候最希望别人给你的首先就是一个安静的陪伴。

因为安静的陪伴能够让孩子平复自己的心情,感受到一股去穷的力量。

每当孩子说害怕的时候,妈妈不要简单地回复别怕,我们试试帮助孩子直面内心的情绪,让孩子去感受内心 变得改变自己。

也许,你家的孩子就能慢慢变得胆大很多,不再常常感到害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