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是还钱吧。两个读音一句话说明白。甲骨文字典说字——还

 赵文耕 2022-04-30 发布于山西

【甲骨文字典,P155,还】

还,从行,从眉,从方,唐兰释为还之本字。

【演变,还】

 有的甲骨文将""省略成""。金文省去甲骨文"",用""代替甲骨文,强调远行者"眷念回望"含义。指离家远行者眷念回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chuò]"改写“還”。汉字简化后写作“还”。

【回听直播音频】

【其他解读】

在网上查到一种说法是,“还”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彳[chì](道路)、从瞏(回环),会意从路上返回之意,兼表声。金文增加“止”字和回环状,突出回环之意。小篆整齐化、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還”。汉字简化后写作“还”。

方,表示发配边境的犯人。还,甲骨文=(行,前进)+(眉目,张望)+(方,发配边境的犯人),表示被发配边境的犯人对家乡眷念回望。

不管是哪种解释,都能看到返回这个意思在里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hái][huán]。在日常我们用这个字的时候,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贻笑大方,甚至还会吃上官司。比如说,欠条里写的还,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还钱的故事,本来是还了多少钱,结果变成还欠多少钱,最后法律都界定不了,你是还了还是还欠。

【全部归还=全不归还?】

《说文解字》:“还,复也。从辵、瞏声 ”。

本义: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如:还乡还俗衣锦还乡、返老还童。

还乡:回到家乡的意思,如南史·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还有表示就反转方向,乡通向。如《庄子·渔父》:“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衣锦还乡是一则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人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衣锦还乡,也作衣锦荣归。这则成语指富贵以后穿着锦绣衣服回到故乡(衣:穿;锦: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含有回乡炫耀的意思,后泛指荣归故里。后来,“衣锦还乡”逐渐成为在外游子奋斗的目标。不过现在衣锦还乡不是靠衣服了,基本都是豪车还乡,特别过年的时候,农村的车比城市还要多,还有就是家里的别墅三四层,一年到头就住那么几天。

还:hái,衍义:引申指“依然仍然”。如:这本书还没有看完。指“更加”。如:今天比昨天还冷。

关于还与还两个读音,在这我分享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买椟还珠》,买椟还珠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为了想把珠宝卖得更高价一些,于是想到一个好办法,选了上等的木材,做成精致的木盒,雕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还用不同名贵的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迷人,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他想,要是把珠宝放到这些盒子里,肯定能吸引郑国人,说不定他们会抢着买他本人的珠宝,到时候就能大赚一笔,谁知道郑国人买了盒子后,发现里有颗珠宝,于是把珠宝还回给楚国商人,他还以为那人喜欢的是他的珠宝,没想到是他准备的木盒子太过精致,竟然抢了珠宝的风头,这着实让珠宝商苦笑不已啊!看来自己并不适合卖珠宝,更适合卖木盒子

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 ,-宋·惠洪《林间集》,据《林间集》记载:一天法眼和尚问大家:“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大家回答不出。正好泰钦禅师来了,说:“系金铃的人能解下来。”后人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惹出来的麻烦由谁去解决;在句中一般作分句;也可独立成句。也说“解铃系铃”。

【还,不同书法书体】

“解铃还须系铃人”至少有两层寓意:

第一,思考问题要学点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找答案;很多时候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用常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久而久之,形成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有的时候,惯性思维走不通,不妨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就能找到自己那个不同的答案了。其实一个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惯性思维!而真把惯性思维与逆向思维都融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无论过程如何,结果都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在初中课本就学了田忌赛马的故事,按常规思路赛马,田忌比赛一直输。但只是转换了一下思维,反其道而行之,以下马对上马,把最劣质的马匹对付齐威王最优质的上马。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结局就反转,从而转败为胜。

第二、解决矛盾要靠抓根本、抓关键,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也得怎么去解决。来看看丙吉问牛”的故事有一天,西汉宣帝的丞相丙吉外出,路上遇到有人斗殴,打得头破血流、横尸路边,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

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农赶着牛走过来,那头牛不停地吐着舌头喘气。丙吉就马上让车夫停车,问是怎么回事。下属很不理解,丙吉重视牛却轻视人,这岂不是轻重不分吗?

丙吉说:“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路人斗殴,自然有地方官处理,无需丞相亲理。我只要适时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即可。但牛的事就不同了,现在是春天,不应该像夏天那么炎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热而喘息,那就说明今年的天气不正常,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那就需要我这个丞相来做些事情了。”

不管是还,还是还,我们做人做事,应该遵循古之本义,向走前的时候,多用眼睛看,时不时回头看看,反省自己走的方向是否对,用心去做事,不忘初心,正知正念走下去,命运总会还你一个康庄大道。

阅读更多:
开放三胎肯定行。甲骨文台历说字——行
中老年养生与小篆书法学习的关系
能换个角度说道德经吗——试着从文字切入
关于《说文解字》的几点事实
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比开学第一课更重要
最应该掌握的500个甲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