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题散文:春天的磁场(王佩文)

 吴越尽说 2022-04-30 发布于浙江

作者:王佩文


       黄昏,老同学在群里@我,说是可能要管控,有没有囤点菜。囤菜这件事,真有些纠结:我们家平日里不开伙,不囤吧,万一封控真的要抓狂,家里除了米面油,菜是一点都没有。囤吧,还真没有它们的位置,冰箱不够大。总是很胆大的我,还是选择了后者。虽说我和老公吃得不多且不讲究,随便对付即可,可因为有儿子在家,男孩子不同,是越野车般能耗大。周二时整理了冰箱,囤了点净菜和容易储存的土豆和西红柿。悄无声息,两天过去,踅摸着该把菜带到老妈家一起吃了。

       苏州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宣布不封城,物资充足。笑自己还是坚持不住地跟风。经同学一提,鬼使神差,又去囤了点。缺菜的窘境到底还是在潜意识里左右到了我。看着冰箱里鸠占鹊巢的菜傲然占着主位,居然有点小心思盼着被封了。回头一想,自由与疫情比,还是牺牲它们吧。

       晚上十点,小区物业群里开始讨论,沸沸扬扬,从未这么热闹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即视感。十一点,官宣,一只靴子落地。潮涌退去,慢慢恢复平静。对未知,才有恐惧和焦虑;对既定,倒是坦然接受。毕竟疫情多时,心理建设已确立,不影响我脆弱的睡眠。

       结婚之后,一直由母亲操持家里的饭菜。五十多岁的人,每天只需考虑一顿早餐。一直笑言自己是幸福之人。如此这般管控升级,便要我自己操持一日三餐。虽然多年不近庖厨,但想来家常菜应该没问题。曾经的锻炼给足了我底气,到底不似年少时那样慌乱。把已有的荤菜蔬菜搭配,开出一张菜单,均匀一周,千万不要吃了前面没了后面。蔬菜按照先绿叶后果实再块茎的顺序,荤菜按先鱼虾后肉类的顺序。蔬菜包上厨房纸装袋贴标签冷藏,荤菜洗净贴上标签冷冻。强迫症似的井井有条。一边干活,一边想起奶奶的两句话来:一个女孩子,读书要紧,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持家。奶奶是旧式女子,从不否定读书的重要,但总是坚持女孩子会持家是第一要务。还有一句话就是家务事都要学会,拿出来就是,不需要做是你的福气。奶奶作古已经四十年了,她没文化,简单的话语几近哲理。疫情之下,封闭之中,会做一日三餐竟然是头等大事。

       不断地有电话和微信进来,询问情况。笑答:一不小心成功入围。一个个明确表态他们在非禁区,可以帮我送所需的东西,颇为感动。身边总有关爱我的亲人朋友,特别温暖幸福。最夸张的是老父亲,他失聪,关照老妈要给我买个母鸡送来。还是母亲理性,先打电话过来询问。我坦然笃定的口吻打消了父母的顾虑。父母眼里,我永远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

       不需要且不喜欢,让我很少做菜,但并不发憷,毕竟,年轻时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我买菜做饭操持全家。那时觉得很苦,若干年后却变成了我的底气。所有的苦都不会白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是财富恩泽自己。重新拿起锅铲,我依然能镇定,不用尝咸淡就能让菜出锅。儿子说比较清淡,适合你,他不是很喜欢。在成都呆了四年,他的口味偏重。我重新下锅,狠狠地加了一勺辣酱爆炒,他吃得龇牙咧嘴叫爽。美食的标准因人而异,我之甘饴你之畏惧,你之美味我之嫌恶。欢喜就好。然后他说,在封控的时候能吃到这些,满足。得到表扬的我沾沾自喜,看来激励式教育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成年人。

       饭毕,楼下走一圈,做个核酸采样,几乎不用排队。常态化的采样已经没有初时长龙式的排队及焦虑,高效且井然有序。有人在广场上打羽毛球,有人在邻居家小院里投篮,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蹒跚学步的孩童跌跌撞撞地欢喜着。仿佛我们童年时弄堂里的欢闹。偌大的小区,邻居间这么友好,这么亲近,像个大家庭,倒是难得的画面。

       小区里的杜鹃花开得正盛,那种由不得你不欢喜的灿烂。高处的玉兰已经暗自结苞,飞鸟在大树间追逐,它们不关心人间的疫情。同事群里,我的小伙伴们又在为过路货车司机准备“爱心包”而忙碌着呢。“大白”“小蓝”各种人群都在坚持着,我们只是被管控,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2022-04-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