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副耳熟能详的千古名联,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一言先生 2022-04-30 发布于河南

对联,是我国汉语言文学所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上至庙堂下至民间,对联既有风雅励志的属性又有民风民俗的风情。经过千百年来已经融入到中国人民的心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独特传统文化。

可以说对联是雅俗共赏、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当祭祀、磕头、闹洞房、敬鬼神等很多传统在当今社会饱受争议的时候,对联文化仍然坚定地屹立在文化之林。

对联虽然可以简单地看成是两句话,但是这两句话可以承载的文化之重却并不简单。

最基础的春节对联承载着欢乐喜庆;书法大师的对联包含着书法艺术;文化大师的对联包含着哲理;艺术大师的对联包含着戏谑、机巧、幽默……

文章图片2

千古名联0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一副典型的自勉联,用于激励自己立志奋进与自信,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有志向的人,做事就会成功,当初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征战,最终踏平山河险峻的关口;只要肯吃苦肯坚持,上天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这副对联的出处有三种说法。

其一在吴恭亨《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所作。金声在被俘后拒不投降,临刑前大呼:“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此一息也!”他遥拜明孝陵后端坐饮刃。

其二在邓文滨《醒睡录》记载,此联为前明孝廉胡寄垣所作。

但是让这副对联广为人知的却是蒲松龄,他在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将此联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用以自省。

文章图片3

千古名联02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也是一副知名度颇高的对联,出自明代学者胡居仁,也是一副自勉联。表达作者刻苦攻读、持之以恒的决心。

胡居仁小时候就有超乎同龄人的聪慧,人们都称他为“神童”。稍大一些,他学习《春秋》,每日能诵读千言。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辞等,无不涉猎。成年后,师从崇仁硕儒吴与弼,饱读儒家经典。可以说,他一生都在坚持学习坚持做学问坚持传播文化,始终不曾放弃。

后来毛主席曾写下了我们更熟悉的“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彼时主席还在长沙求学,以此联鞭策自己。

文章图片4

千古名联03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传说陶渊明辞去官职回乡种田,过起了怡然自得的田园放歌粗茶淡饭的老农生活。

有一天一个后生去请教他,有什么读书的妙法可以像陶先生一样学识渊博呢?

陶渊明让后生蹲在田地里盯着禾苗看,看了很久陶渊明问他,禾苗长高了多少?

后生说,没见长高。

陶渊明又问,他没长高,最后的粮食是从哪来的呢?

陶渊明又指着磨刀石问后生,磨刀石中间为什么凹陷进去了呢?

后生说,磨刀磨成这样的。

陶渊明又问,是哪一天凹进去的?

后生摇摇头。

陶渊明告诉他,读书和学习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总有一天会学有所成。最后写下这副对联送给后生。

文章图片5

千古名联0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很多人通过鲁迅先生知道这副对联。这是明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题给东林书院的对联,用于警示读书人,读书与关心世事事都很重要。风声、雨声、读书声要听进心里,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关心。

读书固然重要,但是闭门死读书读死书就会走进死胡同。有人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有人读书是为了改变世界,无论哪种,都应该打开书斋审视现实。

文章图片6

千古名联05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这副对联出自四川青城山,言说事在人为,不能放弃努力而全凭天做主,命运最终的主宰者还是要靠自己。胜负之心却因人而异,却都是出自人心,争强好胜不是错,但是绷紧的弦容易折,高强度的钢容易断,能屈能伸张弛有度才是生活。

曾国藩曾说:凡是做大事者,人的谋略占一半,天意也占一半。

天意的那一半我们无能为力,但是人为的那一半我们尽力了吗?只要尽力了,即便不成,也要在心里给自己留下退一步的空间,千万不要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

文章图片7

千古名联06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副对联出自北京潭柘寺弥勒佛像。

在佛教典籍中,弥勒佛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在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他代表着“量大福大”。“大肚”与“大度”相谐,提醒人们减少纷争、笑口常开。

文章图片8

千古名联07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这副对联出自郑板桥之手,用于强调抓住要害,捞干的少废话。

隔靴搔痒地去赞扬毫无作用,入木三分地去评价,就算是批评也是精彩的。

郑板桥是一个活得很“通透”的人。古代文人对于卖画卖字这事儿向来遮遮掩掩,郑板桥却不,他不仅光明正大还特意制定了价目表。

《板桥润格》堪称是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价目表,“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

而且人家还说得明明白白,你求字画给我送礼物就不必,你怎么知道我喜欢什么呢?还是直接给钱的好。(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直白中还带着幽默,竟然让我想起了德云班主郭德纲在台上的相声段子了。

文章图片9

品读名联以及对联其背后的故事,颇有乐趣,通过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感悟其深刻内涵,产生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