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计算 找华算】超过1万个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2022年4月19日,Nature发布了一则撤稿声明: 撤稿声明中写道: “Epitaxy of advanced nanowire quantum devices”一文的作者希望撤回这项工作。在准备公开发布的基础数据时,发现在准备最终发表的数据中,一些数据被不当删除或裁剪,我们及时通知了Nature杂志的编辑。我们在图4a和c以及扩展数据图7和8中发现了不合理的数据删除和裁剪,这影响了理论曲线和实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弹道运输的主张。因此,我们撤回了这篇论文。 这篇撤稿是啥内容? 2017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Erik P. A. M. Bakkers教授在Nature发表了论文,Epitaxy of advanced nanowire quantum devices,开发了一种自下而上合成单晶InSb纳米线网络的技术。 半导体纳米线是实现各种低维量子器件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当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的半导体纳米线与超导体接触时,可能会出现包含非阿贝尔准粒子的物质的拓扑相位。为了充分利用非阿贝尔任意子的潜力(它们是拓扑量子计算的关键元素),它们需要在控制良好的编织操作中交换。编织的基本硬件是连接到超导岛的晶体纳米线网络。 在这里,作者演示了一种自下而上合成复杂量子器件的技术,特别关注具有预定义超导岛数量的纳米线网络。结构分析证实了纳米线结晶质量高,以及外延超导体-半导体界面。纳米线“标签”的量子传输测量揭示了Aharonov–Bohm和弱反定位效应,表明了一个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的相相干系统。此外,在这些混合超导体-半导体纳米线中,还展示了接近诱导的硬超导间隙(具有消失的子间隙电导),突出了首次编织实验所需的成功材料开发。我们的方法为实现外延三维量子架构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些架构有可能成为各种量子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已经被引用了203次,说明了它在学术界引起的反应之大。 当年这篇文章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获得了铺天盖地的报道。 ![]() ![]() ![]() ![]() ![]() 原文链接 |
|
来自: 新用户06711368 > 《科研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