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古时代天皇氏所创天干地支,最初的时候是干支分别单独使用,以十天干记日,以十二地支记月,至黄帝时,大挠氏开始将干、支组合成六十甲子并配纳音五行进行使用。 所谓纳音五行,实际上是假借五行,它不是木火土金水的真正五行,它是假借五音宫商角徵羽与气化感应而成,一音十二律,五音共六十律,始金(商). 火(徵) .木(角) .水(羽) .终土(宫)。 六十甲子纳音中的“同位娶妻,隔八生子”生律法与曾侯乙编钟生律法之间具有左右旋之别,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同时“六十甲子纳音”形态背后隐藏着的“六十律旋相为宫法”的事实,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律与历、干支与十二律、五行与五音之间的哲律一体同构关系。
古人将人的命局分为四柱(八字)合成,如此,世人总有八十一万种各各不同的命局。不同的推命术对生辰八字的用法有所不同,古代纳音推命是以年柱作为本人,结合其余三柱,推命局之好坏,在《三命会通》中有专门论纳音取象的介绍。 纳音五行的原理: 1、金始土终原则: 2、进八生才原则: 3、倒六生子原则 先贤模拟人在出生时“倒生”的生命现象,与万物从根而生(倒生)相呼应。故八卦六爻从下向上倒画而成重卦,六十甲子从金开始“倒六生子”而成纳音。 知道了上面三个原则,我们就可以解析推导纳音五行怎么来的了。 首先,给六十甲子标上序号,即1甲子、2乙丑……59壬戌、60癸亥。 其次,确定第1位天才金,即甲子金,再按“金火木水土”的纳音次序“倒六生子”,循环回到甲子金后便产生10个纳音五行。 再“进八生才”,从第1位甲子金进八位生出第9位的壬申“地才”金,再次按“金火木水土”的纳音次序倒六生子,循环回到壬申金后便又产生10个纳音五行。 再次,“进八生才”,从第9位壬申金进八位生出第17位的庚辰“人才金”,再次按“金火木水土”的纳音次序倒六生子,循环回到庚辰金后又产生10个纳音五行。 如下图: 经过三次推衍生成后,共产生了三十位阳性纳音五行,再按阴阳之道配偶,阳干支配阴干支,便生产出甲子乙丑金、丙寅丁卯火、戊辰己巳木、庚午辛未土等六十花甲子纳音。 纳音五行的推导: 知道了纳音怎么产生出来的,想要记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将天干两两编号:甲乙为1,丙丁为2,戊己为3,庚辛为4,壬癸为5;然后按12345的固定顺序循环,以对应的天干数为地支起点,一个数同时管两个地支,只要数三次即可,然后倒回来重复数,天干落到哪里,就从哪里数地支的一。即: 年干定位起子丑,顺数三位折回头。 举例:比如“戊申”,从中指尖起“子丑”,然后无名指尖数“寅卯”,无名指根数“辰巳”,数了三位则返回中指尖数“午未”,再到无名指尖数“申酉”,数到申了,所在位置为“土”,所以“戊申”的纳音五行即为“土”。以此类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