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中立笔下的父亲、母亲勤劳朴实

 生态文明层 2022-04-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父亲》中的这位纯朴的农人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画家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

他们的命运实际上

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

罗中立出生于四川一个工人家庭,他承袭了父亲在美术方面的爱好。196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中二年级时,他来到离家200多公里远的四川达县。罗中立说:“我们学校那个时候因为整个教学的方针就是为政治服务,为要生活,深入火热的工农兵群众当中去教学,学校在大巴山新村小学。”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热情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罗中立等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们围在新村小学的空场里,村长喊着学生的名字,喊到一个就被一户村民领走。

罗中立被一个叫邓开选的老人领到了他家的土屋里,那天的蛙鸣特别响,星星特别亮。他在那头吸烟,“那个烟味让我到现在都闻不了烟味。我一直不吸烟,但是那个时候都非常喜欢,都闻惯了。”罗中立说。在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里,罗中立很快与自己的房东大爷搞好了关系,夜里就和老人睡在一个床上,邓开选老人也就是后来油画《父亲》的创作原型。

油画《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以领袖像的尺寸,运用超写实的表现手法,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包含深情地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产生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从这幅力作中不难看出,中国美术走向了写实的艺术高峰,作品内容更多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美学重新被重视的有力见证。

图片

如果说,《父亲》是一曲大气磅礴、震人心魄的交响,那《春蚕》便可以视为一首娓娓道来的钢琴独奏,富于抒情与感概,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情怀。罗中立用《春蚕》为代表,用纪念碑式的构图和超写实主义手法塑造着中国普通人的典型形象,用最真诚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批判意识和当代文化价值,他的作品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乡土”所表达的意义,而是现一种文化的理性、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对个体的尊重。

创作于1980年的《春蚕》,与罗中立著名的《父亲》是同一时代的作品。“其实《春蚕》就是《父亲》的姊妹篇,也可以叫'母亲’吧,我就是想表达一种对母亲的感情。《春蚕》描绘的就是传统中国农耕社会里男耕女织的分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表现一位母亲形象。”罗中立介绍。

  作为《父亲》的姊妹篇,罗中立继续以母亲为形象创作了油画《春蚕》,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来,亦表达艺术家对农村、对农民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无论是《春蚕》还是《父亲》,在表现手法上依然处于罗中立早期的绘画风格,即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的艺术风格。罗中立用《春蚕》为代表,纪念碑式的构图和超写实主义手法塑造着中国普通人的典型形象。

图片
罗中立其余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艺术家简介


图片

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重庆市璧山县人,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校长。1977-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19863月返校。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