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叙事特征

 白桦树2008 2022-04-30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摘要:医学领域叙事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叙事主体、叙事能力、叙事疗效等,但鲜有研究深入探讨医学叙事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作用。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叙事构成要素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叙事主体为主持医生和受益学员;主要叙事受益者为庞大的听众团体;稳定、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叙事框架加强了不同案例之间的可对比性;丰富多样的聆听形式以及“心身兼治、多病同治”的治疗特点突破了现有医学叙事研究中治疗病种的局限性。


“从科学走向叙事是当前社会学、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叙事治疗”与“叙事医学”的先后出现,“叙事”在医学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现代医学的“生命医学”视角开始转向后现代医学的“生命文化”视角,这也标志着人类医学从注重“基因、器官和医学实验数据”的医学模式开始转变为兼顾“文化、遗产、人际、心理和情绪的生命叙事”的医学模式。

不管是针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针对患者和医学专业人士的教育培训,还是医学研究中,“叙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叙事治疗领域专家佩恩认为,“谁在治疗过程中真正受益是叙事治疗中的重要课题”。

叶宽舒也指出,“从古老的部落社会到印度的史诗时代,再到今天的精神治疗学,故事讲述行为本身蕴含着对听众身心的巨大治疗能量”。

但在现有医学叙事研究中,还没有学者重点探讨叙事对听众身心的影响,而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主要特点是:激发听众身心的“巨大治疗能量”,“庞大的叙事 听 众 团 体”成 为 主 要 受 益 群 体 以 及 重 要 研 究对象。

笔者在对叙事主体、叙事能力和叙事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叙事特征,以期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展合作研究,拓展医学叙事领域的研究视角,有效提高医学人文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1.医学领域叙事的主要构成要素

叙事医学和叙事治疗两大领域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求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的最佳契合点,从而获得最理想的医患互动与医疗效果,但针对医学领域叙事的主要构成要素(即叙事主体、叙事能力、叙事疗效等)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并非一致,远未达成共识。

关于叙事主体和叙事能力,叙事医学主流观点强调医生的主体作用。叙事医学创始人卡伦认为,“叙事医学是由具有叙事能力的医生所实践的医学,细读文学作品和写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医生的叙事能力,即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感动的能力”。

国内学者郭莉萍、肖思莹等强调,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要探索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与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培养医学生、医生的叙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尤其是医患沟通技巧和能力。

但是,叙事治疗领域专家更注重患者的主体作用。有学者认为,叙事治疗的关键是把众人的生活当成故事,以有意义而能实践的方式体验他们的生活故事,以此治疗他们;而且,叙事治疗师始终扮演促进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态度、生命抉择、生命故事。也有学者强调医患双方均为叙事主体。

“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解构旧有的故事,重新建构新的叙事;疾苦的承担者成为讲述者,疾病的诊疗者成为倾听者、共情者、分担者,不仅关注疾病的生物学指标、疗效的获得,还关注身—心—灵的颠覆和颤抖,关注疾苦的历程和情节的变化。”

分析医患双方的叙事内容也是医学叙事的重要研究课题。郭莉萍认为,叙事医学的本质就是“能听到病人的故事、看到她的困境、能解释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被所听到的触动,为她做点什么”。

崔婉星等指出,“患者的叙事包括社会背景与心理状况全方位的叙事,而医生的叙事是纯医学的、直白的和有关普遍性原理的叙事”。

杨晓霖则强调叙事治疗包括三方面叙事:“病人或病患亲属关于疾病和痛苦以及重建被疾病摧毁的身份的叙事;医生归纳、传递医疗知识的疾病叙事;作为治疗工具的叙事”。

还有研究者介绍了叙事治疗中的一些技巧。佩恩建议每次咨询持续时间大约为50分钟,而且,咨询过程的录音录像很有帮助,但绝非必要。肖凌等强调,叙事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是来访者和治疗师使用积极细腻的语言去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

关于叙事目的与作用,叙事医学领域的专家认为,“叙事医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医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更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感情,更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叙事治疗领域专家则强调,“叙事目的是帮助遭遇社会意义下消极事件(如突发疾病)的当事人采用一种跳脱的角度看待自己所经历的问题,赋予它全新的解读,重新发现自身的能力,重拾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外,袁曦等认为,叙事有助于实现医学人文关怀的真正落地:可以增进医患双方的了解、加强沟通、拉近距离、争取共识,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就医体验、医生得到职业满足感,使临床医学更富有人性、更充满温情、更有益于诊疗过程。

尽管医学领域的叙事研究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但有关临床干预、随机对照研究都不够全面:以癌症和儿科研究最多,也有针对心理疾病、视听障碍、慢性疼痛、糖尿病,以及妇产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叙事实践研究。

总之,“叙事”已成为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但有关叙事主体、叙事能力和叙事疗效等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的阐述比较零散。无论是医生专业知识的讲述,还是患者生命故事的分享,都缺乏相对成熟和普适性的研究框架。

2.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简介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自1997年有了第一个成功案例,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成为深受患者欢迎的一种全新医学模式。

一部长达3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给世界一个惊喜》的作者对该疗法进行了极高的评价:“同时接诊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这在人类医疗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医疗奇观!”

该疗法的主要治病机理是:以蒙医学心身统一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以及光电声像等现代技术,形成患者“身-心-灵”之间的互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开发患者的心理能量和身体潜能,以激发他们自身的潜意识与免疫力,使疾病得到好转,甚至疗愈。具体而言,“心身治疗的效果与心理能量的激发呈正比,激发心理能量的关键又在于潜意识的参与。所以,通过视频、音乐、语言等一系列信息,强化大脑对心理治疗的接受,致使情绪放松,增加免疫系统的活力,达到治病治心的作用”。

“健康教育讲座”是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主要治疗形式。此类讲座由“患者讲述—医生点评疏导—患者团体聆听”等环节构成。

通俗地说,这也是一个讲故事、听故事、点评故事的团体心理疗法。每次3小时的现场讲座,除了主持医生进行约10分钟的开场白及40分钟相关理论介绍,主要包括6名——8名受益学员的分享及医生点评疏导。值得说明的是,学员们在分享前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自己的分享过程被录像并在今后的课程中进行重播。

迄今,蒙医心身医学团队共组织800余场讲座,收集6千余份珍贵的患者分享及医生点评的视频资料。

由于该疗法具有“心身兼治、多病同治、疗效高、见效快”等诸多优点,近年来,求治患者数量呈井喷式发展态势。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心身医学团队在内蒙古、北京、黑龙江、浙江、海南、青海、甘肃、新疆等地成立了66个治疗点,组织患者参加健康教育讲座视频课程。

3.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叙事特点

佩恩认为,在叙事治疗中,有必要“选择其他患者或社区成员加入咨询过程,通过生命经验的共鸣增强来访者的生命力量”。

同雪莉也指出,“叙事治疗倡导使用外部见证人技术鼓励来访者将成功故事分享给周围人,因为听众对于丰富人生故事的发展、建立对个体身份的深度总结、对来访者生活中所期待的结果的持久性和扩展性都非常有用”。但这些加入者的身份只是“局外见证人”,并非叙事主体。

在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叙事中,叙事主体是主持医生和受益学员,但主要受益者并非现有研究涉及的叙述患者或医生,而是庞大的听众团体,而且疗效显著。体而言,该疗法在叙事主体、叙事框架、聆听形式、叙事疗效等方面,呈现以下独特性。

(1)现身说法的学员叙事。蒙医心身互动疗法主要采取受益学员现身说法的治疗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受益学员可以宣泄以往治病过程中积压的负面情绪,抒发受益后的喜悦心情,并获得现场学员们在情感上的支持与共鸣,从而起到深化治疗、巩固疗效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听课学员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病需求以及相似的求医问药经历,这种现身说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听众的参与意愿,有效解决分享学员与听众团体的心理阻抗,使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释放心身压力,给机体自愈奠定基础

(2)教育与治疗并重的医生叙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主持医生的理论讲解和点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前所述,学员分享之前,主持医生组织进行约40分钟“理论介绍”。

该环节主要涉及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治病机理,包括蒙医学、心身医学、心理学、养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学员分享之后,医生在“点评疏导”阶段,根据学员的治病过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员科学地选择和配合不同治疗形式以达到最佳疗效,并引导学员积极思考,提高悟性,获得“明心见性”的效果。

在这两个环节,医生叙事的关键,是“通过解释、劝说、安慰、鼓励等一系列心理疏导和心理暗示治疗技术,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教育与治病的双重效果

(3)可重复使用的叙事框架。按照蒙医心身互动疗法要求,分享学员的叙事框架主要包括三方面:参加课程前的就医情况、参与课程后的调理反应及疗效、对心身互动疗法的感受与认识。数千名已经参加分享的患者,尽管年龄、性别、病种、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都通过这个叙事框架,讲述以往求医问药、成长或成家立业过程中的艰辛,同时分享来到心身互动课堂后的收获,使分享者本人及听众团体在同悲同喜、同频共振中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

实践证明,这样的叙事框架具有稳定、高效、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值得强调的是,叙事框架的稳定性,极大程度地加强了不同案例之间的可对比性,因此,该疗法所收集的6千余份患者分享及医生点评录像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4)丰富多样的聆听形式。因为求治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包括新加坡、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学员,每次现场讲座几乎都是一票难求,所以,有机会到现场聆听讲座的患者数量极其有限,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聆听的是由现场讲座编辑而成的录像或录音课程,包括放松音乐、经络养生操、学员分享及医生点评

此外,为了满足上班族及不方便到治疗点的学员需求,心身医学团队特别制作了手机应用程序及微信小程序音频课程。这些课程的疗效虽然不如现场课程,但越来越多的学员反映音频课的疗效也很神奇,例如,有的学员分享道:“只听了17天音频课,持续10年的抑郁症好了!

(5)庞大的叙事听众团体。在现场讲座,通常由数百名、有时高达3000多名患者组成庞大的 “听众团体”,聚集在某医院大讲堂,甚至在规模宏大的体育中心或艺术馆,通过聆听患者的生命故事及医生点评收获健康。每天还有约2万名患者通过视频录像课或手机音频课参加治疗。

这些聆听讲座的庞大的“叙事听众团体”并非现有研究中的“局外见证人”,而是主要受益群体。因为分享学员通常是在多家权威医院接受过治疗但疗效甚微的疑难杂症或重病患者,他们跌宕起伏的求医问药经历很容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使听众的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达到身心疗愈的目的

据多次现场讲座的初步调查发现,约80%听众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甚至痊愈。因此,在今后医学叙事研究中,听众团体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6)显著的叙事疗效。国内中西医学、蒙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曾对“蒙医心身互动疗法应用研究”进行课题论证。主要评定结果为:“心身兼治、多病同治、疗效高、见效快”等。

蒙医心身互动健康教育讲座的疗效,远远突破了现有医学叙事研究中涉及的病种和诊疗科室的局限性。

不少疑难杂症患者用“创造了生命奇迹”“拯救了我的家庭”等字眼来肯定治疗效果

关于该疗法在治疗失眠、癌症、牛皮癣、抑郁症、高血压等疾病的临床疗效,蒙医心身医学科研团队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有的患者在参加课程的初期就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疗效,但该疗法鼓励重症、疑难杂症、慢性病患者按季度接受7天小疗程或3周~5周大疗程

4.结语

医学叙事强调讲述、聆听与疗效,但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治疗过程中呈现多种奇特现象,说明叙事的接收方式与疗效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例如,有些汉族学员听蒙语课,有些学员在嗜睡状态听课,有些学员听音频课,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还有很多学员分享道:听课后出现打呵欠、闻到异味、流泪、排气、发烧、出红疹等调理反应;调理反应之后,疾病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这些常规思维难以理解的现象,说明叙事疗效与叙事接收方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亟待叙事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跨学科研究。

总之,蒙医心身互动疗法在叙事主体、叙事框架、聆听形式、庞大的叙事受益群体、叙事疗效等方面呈现出诸多创新性特点,而且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深入探究蒙医心身互动疗法在叙事治疗“真实世界”中呈现的独特性,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疗法的疗效机制,也将加深我们对疾病、健康、人体、生命的认识,因为“真实世界的证据可以同时纳入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所提供的有效证据,共同加深对疾病和患者的认识,推动医学的发展”

也许,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杜博思的观点,更深刻地揭示出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科学性及其巨大的研究价值:“只有当医生和患者都学会了应用自然的治愈力量来驾驭身心之力时,现代医学才是真正科学的医学。

来源:医学与哲学

作者:纳贡毕力格; 吴红云; 包文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