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乡村影像:在山上拍到好多山苜楂的图片,一次看过瘾

 胶东故事会 2022-04-30 发布于山东

农耕有顺序,野菜亦有时令。在胶东半岛,四月底五月初这段时间,正适合吃“山苜楂”。

山苜楂的学名为“长蕊石头花”,不过在民间,人们一般用别的称呼来叫它。以胶东半岛为例,不少县市区对之的发音都接近于“山 ma zha”,只是具体的写法上有所出入,有的写作“山苜楂”,有的写作“山麻楂”,还有的写作“山蚂蚱”。本文采用的是第一张写法。

关于“山苜楂”的外观特征和生长习性,网络上查询到的资料显示: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淡褐色至灰褐色。茎数个由根颈处生出,二歧或三歧分枝,开展,老茎常红紫色。叶片近革质,稍厚,长圆形,长4-8厘米,宽5-15毫米,顶端短凸尖,基部稍狭,两叶基相连成短鞘状,微抱茎,脉3-5条,中脉明显,上部叶较狭,近线形。

山苜楂本身可以开花结果(花期6-9月,果期8-10月),但由于胶东乡村大多习惯采食它的叶子,所以不少朋友对它的花和果并没有太直观的印象。

与荠菜、苦菜、蒲公英等常见野菜不同,山苜楂不仅冒芽晚(生长年数久的山苜楂,可以形成近似灌木的秸秆),而且数量相对较少,并非所有的山上都能采到,因此颇有“物以稀为贵”之感。在价格方面,荠菜、苦菜一般卖五块钱一斤,而山苜楂则可以卖到一斤七块钱左右(这是前些天在海阳县乡村打听到的行情)。

总体而言,多石的山地,比较适合山苜楂的生长。而海阳市满足这一条件的地方就比较多。之前在讨论山苜楂的时候,曾有朱吴镇的朋友留言说他们老家那里就有不少。耳听为虚,有图为证,接下来这组图片都是在海阳乡村(主要就是朱吴镇)拍到的山苜楂的实景,图片数量比较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次看过瘾。

采下来的山苜楂叶子,经过焯水之后,可以加工成包子馅或者饺子馅,味道相当鲜美,吃过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吧。另外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在采摘山麻楂的时候,掐掉嫩叶即可,不用伤及它的根,循环利用,方为善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