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托,现代标准法的分析

 乔元庆 2022-04-30 发布于上海

我们从乔托开始回顾油画的发展史。当然我们知道乔托时代,油画颜料还没有发明出来,他的作品主要是湿壁画,木板坦培拉,或者其他的媒介。一般的美术通史都以崇敬的方式介绍历史上伟大的画家。这是应该的。不过我们从学习油画的角度,如果仅仅这样去做,就可能失去了一种批判的能力。

作为学画的人,不具有批判的能力,就不具备创新的能力。

可以说,即使是学习油画的人,对于乔托的了解或者兴趣,往往都不高。比如老师很少有人会用乔托的作品来让学生去临摹,也很少会讲解乔托的作品。为什么?我感觉主要是因为乔托的画,从现代的标准来看,乏善可陈。

比如我们以他的作品《宝座上的圣母子》为例:

忘掉乔托,忘掉他是大师,用现代的标准来看这幅画,随便挑毛病。比如:圣母的脸部结构不是很准确,阴影的块面不太对,脸部和前胸的受光不太协调,鼻子有些比例失调,眼睛的结构太平了,锁骨的结构没有画出来,...等等。右手的立体感不够,太平。婴儿的坐姿不合理,婴儿的脸成人化了,整个婴儿太小,...

换句话说,我们很可能有意无意地会用现代标准来衡量这幅画,下意识地批判这幅画。

这个是一般艺术史教科书所不采用的方法。我们这部油画简史,将采用这个方法,叫做“现代标准法”。

不管是谁的作品,我们都这么批判一下。

然后我们再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新一轮的评价,我们叫“历史折扣”。

经过这样两轮批评,我们就比较清楚历史上大师的画究竟何以在史书上留名。

当我们打一下“历史折扣”的时候,我们知道乔托之前,上千年的中世纪画法,都是平面画法,就是人物和整个画面,都是平面的画法,不讲究立体感,自然就没有现代素描的这些表现手法。而乔托(也包括他的老师奇马布埃,以及其他一些当时的画家)开始注重表现人体的立体感了。

乔托这幅画大概是1310年画的。我们看看他的老师奇马布埃1270年的圣母子画像:

我们用现代标准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学生的素描效果要强于老师。但是我们切不要以为奇马布埃没有努力探索素描表达方法。我们看看另一组奇马布埃的画:

这是1200年早期的流行的拜占庭风格的十字架。耶稣的像画在木质的十字架上,悬挂在教堂里。

奇马布埃在1270年左右画的十字架。他把手臂的肌肉和腹部的肌肉都用轮廓线勾出来,使用了阴影和高光,来表现肌肉的结构。

十年之后,奇马布埃再画十字架,又进一步了,他取消了轮廓线,用明暗来体现肌肉群,表现肋骨和腿骨。

乔托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努力。而这种画法应该是得到了金主的认同,也得到了后起画家们的效仿。

到了我们现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得到了极大的认同,那是一个毫无疑义的绘画高潮。我们不可否认,正是乔托(也包括奇马布埃以及同时代的另外一些画家)开创了素描画法。漫长的中世纪,在乔托的时间点上,绘画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

作为现代的画家,我们不难把这些前人的画批个体无完肤,但是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就是起源于这些前人。如果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有他们那种创新的能力吗?有那种悟性吗?

因此“现代标准法”是我们应该使用的工具,但是“历史折扣”帮助我们探寻绘画发展的轨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