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剧生活喜剧《瞎子算命》

 谈艺聊曲 2022-04-30 发布于江苏

扬剧生活喜剧《瞎子算命》

谈 曲



早年的扬剧以喜剧见长,无论男女演员均以丑行启蒙。

在扬剧的小花脸演员中,有四位闻名剧坛的男演员,被观众誉为“三个半小花脸”。因他们均擅演《王瞎子住店》《瞎子算命》等“瞎子戏”,又被誉为“三个半瞎子”。

在扬剧众多的“瞎子戏”中,以《瞎子算命》最为著名。《瞎子算命》又名《王瞎子算命》或简称为《算命》,原为扬州清曲曲目,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扬剧尚未合流之前,花鼓戏率先将该剧原样搬演,演出时主要的唱词和唱腔部分基本来源于扬州清曲。

而在“三个半瞎子”中的鲍春来和陈立祥两位演员演出的《瞎子算命》则最具特色,并将该剧流传下来。


陈立祥饰王瞎子

“瞎子”鲍春来,幼年从叔父鲍荣贵学戏,专工丑行。1953年加入南京市联三扬剧团,加入剧团时年事已高,基本脱离舞台演出,主要从事编导工作,1958年调至南京市戏曲学校从教。鲍春来早年将《瞎子算命》从扬州清曲移植到扬剧舞台,且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形成自己的演艺风格,并为《瞎子算命》倾注了毕生心血,也为该剧日后成为扬剧优秀代表剧目夯实了基础。

“半个瞎子”陈立祥,16岁起学唱扬州清曲,1938年进入扬州“许家班”班社任正音课老师,同时随班在各地演出。1949年加入南京市力进扬剧团(后更名为南京市实验扬剧团、南京市扬剧团),以后又加入江苏省扬剧团、江苏省戏剧学校。陈立祥同样为《瞎子算命》付出大量心血。

据老艺术家们回忆,鲍春来、陈立祥两个版本的《瞎子算命》舞台呈现,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的不同。首先,他们都是来源于扬州清曲曲目并以幕表戏性质存留于扬剧舞台,不固定唱词等。其次情节基本相同,但他们艺术风格迥异,可以说各领风骚。鲍春来注重的是表演与现场逗趣,而陈立祥以语言丰富活泼,诙谐幽默特色,舞台上多用一语双关的俏皮话、歇后语,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早年的扬剧《瞎子算命》是一出以王瞎子为主角的闹剧。内容晦暗,格调不高,言语间有大量男女情色挑逗,且全场通篇宣扬封建迷信和江湖恶习。五十年代初在全国推行的“改人”、“改戏”、“改制”的“三改”运动中,扬剧《瞎子算命》一度被封存于历史尘埃当中。

1954年在上海举办首届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各剧种有大量传统剧目经过重新改造后获得新生。鲍春来翻出珍藏多年《瞎子算命》的题纲,率先对该剧进行整理、改编。扬剧《瞎子算命》终于有了第一本正式的剧本,随后又鲍春来又邀请陈立祥为该剧补充部分念白。当时鲍春来、陈立祥共同整理的《瞎子算命》剧本,虽然剔除了一些不健康的语言,但主题内容与传统的幕表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突破,只不过是将唱词与念白固定成本而已,因此不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瞎子算命》再一次被束之高阁。

1956年,江苏省各市都在举办挖掘传统戏曲暨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鲍春来依然不甘心《瞎子算命》就此沉沦,深刻剖析前期失败的原因,于是拿着剧本邀请南京市文化局专业编剧张震群共同进行改编整理。

有了专业编剧的介入,扬剧《瞎子算命》终于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和突破,甚至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编后的《瞎子算命》说的是:曾母孀居多年,只有一爱女,因此一心想为女儿寻一户高门大户人家,从而耽误了女儿的婚姻。曾姑娘适龄未嫁,见右邻右舍的姊妹们均为人母,心中不免烦闷,但儿女婚姻之事又羞于启口。一日乘母亲不在家,便悄悄找算命的王先生推算婚姻。不料,瞎子王先生江湖谋生,装神弄鬼,胡说八道。曾姑娘非但没有减轻烦闷,反而增添几分新的烦恼。

原来的《瞎子算命》是说少女怀春,找算命先生推算婚姻,偏遇好色的瞎子王先生借算命便利与之调情。剧中只有王瞎子与曾姑娘两个人物,但曾姑娘从头至尾只是个陪衬,甚至没有几句台词,加之全剧以王瞎子说白为主,说白又极其冗长,鲜有唱腔,如同独脚戏一般,因此缺乏戏剧冲突,更不符合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当然最致命的是全场通篇宣扬宿命论等,主题立场也不符合当时大的历史环境。不过,扬剧《瞎子算命》也有好的地方,就是该剧的语言大部分来自于劳动人民,生动活泼、幽默俏皮,即有生活气息,更具有鲜明强烈的地域风格。

改编后的《瞎子算命》把曾姑娘调整为第一主角,把王瞎子从主角降为陪衬。这样的调整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了曾姑娘的戏份,而是要让曾姑娘成为中心后,让观众看清“算命先生当中头一名”的王先生是如何一步步利用人们的善良,惯行江湖把戏存心骗人钱财,这也是对算命这个行业予以有力批判与否定,让更多的观众认清了“算命”的实质是什么。这样的调整增加了该剧的观赏性、趣味性与戏剧性,更有了教育意义。

陈立祥饰王瞎子、黄春莺饰曾姑娘

经过鲍春来、陈立祥、张震群(执笔)的通力合作,消失数年《瞎子算命》终于获得新生,重新呈现于扬剧舞台。

1956年南京市扬剧团正式首演,导演:张丹枕,音乐:张国基、陈立祥,主要演员:陈立祥饰王瞎子、韦荫华饰曾姑娘。同年,《瞎子算命》参加南京市挖掘传统剧目和首届观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一炮而红,受到观众与行家的欢迎。获大会颁发的剧本奖、演出奖、音乐奖,演员陈立祥获一等奖。

次年,听取了观众与专家的反应,又对该剧作了部分修改与调整,并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再获剧本奖、音乐奖,陈立祥获演员表演一等奖的殊荣。同时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全剧录音,陈立祥、韦荫华演唱。经电台在全国范围进行播放后,陈立祥与《瞎子算命》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陈立祥由此名声大燥,成为扬剧“第一丑角”。

1959年迎来了建国十周年大典,江苏省扬剧团奉调进京参加十周年庆典演出。这是扬剧首次进京演出,各级领导均非常重视。为了增强扬剧进京演出的力量,省领导决定将同在南京的江苏省、南京市扬剧团合并重组,同时将省、市扬剧团及其他区县扬剧团部分优秀青年演员集合在一起成立江苏省青年扬剧团,行政管理关系归口于南京市。

此次进京演出,有新创传统戏《百岁挂帅》《恩仇记》及《鸿雁传书》《挑女婿》《审土地》及《瞎子算命》等折子戏。进京前,江苏省扬剧团主创人员对《瞎子算命》再次进行了修改与调整。编剧:鲍春来、陈立祥、张震群(执笔),导演:陈立祥,技导:徐子权、宋衡之,音乐设计:张国基、陈大有、陈立祥,主要演员:陈立祥饰王瞎子,黄春莺、韦荫华饰曾姑娘。

《瞎子算命》在京演出广受欢迎,周恩来总理及在京艺术家观看了演出。

至此《瞎子算命》通过几十年舞台锤炼及多位艺术家的不断加工整理,发扬光大,已成为扬剧著名剧目之一,也是陈立祥的代表作品。后来传承均以陈立祥版本为标准,其中张大春、濮玉清两位得到陈立祥的真传,当属传承中的最佳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