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芈月时代的音乐生活(下)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4-30 发布于北京

芈月作为楚国公主,自然也要经历专业的音乐学习,歌、舞、乐虽然不一定达到职业水准,但至少是略知一二,能拨弄几下。电视剧,她的那支排箫课时魅惑秦王的利器,看来演奏水平非同一般呢。

图片

  “风”

  对于芈月时代的寻常百姓来说,民歌才是最能表达他们生活与情感的作品。

  周代人把民歌称为“风”,因为民歌最能体现各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采风”最早指的就是采集民歌

  为了便于君王了解民风民情,西周时期设立了采风制度,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歌曲,它们中的许多被选录进了《诗经》,其中的“国风”部分就是选取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年间来自15个诸侯国的民歌。

  在芈月的时代,这些歌谣不仅在普通百姓中流传,也同样深受贵族文人的喜爱,它的清新与淳朴绝非其他的音乐可与之媲美。民歌跨越时空,今天仍能够带给我们无比美好的艺术感受,比如这首来自秦国的民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有没有觉得很琼瑶风?

  如果有,那么您的感觉没错!那是因为琼瑶阿姨把这首诗写进了她的电影《在水一方》的主题歌中,经过邓丽君甜美的声线演绎,一首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民歌就此穿越而来。

  《蒹葭》的意境的确非常唯美:在那霜花凝结的深秋时节,站在河边的芦苇丛中,秋风瑟瑟,苍茫一片,诗人在思慕着心上的人儿,落寞而惆怅.......这种幽怨的文艺腔真的是很迷人呢。

  在芈月的娘家楚国,流行着一种叫楚辞的民歌。这种民歌的最大特点是迷幻浪漫,天马行空,富有神秘色彩,因为它与楚国盛行的巫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楚国的文人对楚辞进行加工,把它变成了楚风的艺术歌曲。 

图片

  屈原是最早投身楚辞加工与创作的贵族文人,他的《九歌》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九歌》的结构比较大,由11首歌曲组成,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这些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也有对阵亡将士的祭奠,荡气回肠,在《山鬼》《湘夫人》等表达神灵崇拜的段落中,歌舞相合,风格活泼奔放,富有灵动的意趣和南方音乐的抒情优美。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与黄歇表演的是《九歌》中的《少司

命》,少司命是一位女神,她性情温婉,容貌美丽,掌管着爱情与生殖,在楚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她寓意着和合与浪漫歌中一开始就以少司命的口吻唱道:

秋兰兮麋芜,

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

芳菲菲兮袭子。

夫人自有兮美子,

荪何以分愁苦?

秋天的兰草寓意着生子的祥瑞之兆,蘼芜的根茎可入药,专洽妇人不孕,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生殖与繁衍关系王朝的命脉,这段歌舞所要表达的是期望得到少司命的庇佑,使国家生生不息的愿望。

楚辞爱用衬字“分”,这是楚国方言的一种特色。通常在这个字位,音乐旋律会有比较多的自由延展,显得非常抒情优美。

图片

音乐高人

芈月所在的战国时期,音乐界出了不少高人,他们的传奇故生其

至成了著名的典故

·古琴高手伯牙

伯牙与半月一样,也是楚国人,不过他在晋国上班,任晋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今天的国务委员)

伯牙自幼学习古琴,他的老师成连也是一位高手,据说伯牙学琴三年,技术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始终不能领悟音乐中的超然意趣。于是成连把他骗到东海蓬莱山,扔他在岛上独自感悟自然山川。这招奇

葩教学法或许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是一脸懵圈,但伯牙却顿悟了!不

仅琴艺渐入佳境,而且还接连写下了《水仙操》《高山》《流水》等神曲,尽显文人的旷达、高远之趣,成为一代琴学大牛

图片

  或许是因为曲高和寡,伯牙一直感叹懂他音乐的人难以寻觅。然而在一次出使楚国的途中,经过汉口,他遇到一位精通音律的樵夫钟子期,无论伯牙演奏什么,钟子期都能立刻领悟曲中奥妙与情趣令伯牙不胜欣喜。他与钟子期约定次年再会,然而等到伯牙赴约的时侯,却听闻钟子期病故了,伯牙非常伤心,他在钟子期的坟前最后演奏了一遍《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琴弦,将琴摔碎,从此不再演奏!

  大师就是这么任性,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知音”的故事。

  歌仙—韩娥

韩娥是韩国 (战国的诸侯国,不是今天的韩国哦)的民间歌唱家,她的演唱感情真切,声音优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列子 ·汤问》中记载说,有一次她在齐国的临淄演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意思是说,她唱完许久,人们伤佛仍然觉得那歌古在耳际盘旋,可谓是回味长。能有这般迷人歌喉的,世间少有,堪称”歌仙”。

歌唱家、乐教育家——秦

秦青是秦国的著名歌手,同时他还是位知名的声乐老师。《列子 ·汤问》中也记载了一则关于他的故事

个叫薛谭的人向秦青学习唱歌,学了一段时问之后,薛谭就自以为已经把技艺都掌握了,于是打算辞别老师回家去。秦青没有说什么,他非常礼貌地行至郊外为薛谭送行。临别前,他为薛谭唱了一曲,那歌声振动山林,连空中的云彩似乎也停住了(响遏行云

秦青这嗷的一嗓子直接就把薛谭镇住了。膜拜啊!男神啊!我

还走什么啊?连老师的 '半桶水都没学会!薛谭深感惭愧,当即决定回学校好好听课

我觉得这个故事说明,要镇住学生,老师必须 有料,能亮真功夫。学生涉世未深,应保持谦逊,不要盲目自大。

  我只是有点不理解,秦教授为啥不早点亮绝活,难道是在耍帅玩

低调吗?不管怎样,沥姐还是建议各位老师别太深藏不露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早点镇住学生才能让他们乖乖学习,被学生甩的感觉真的不太好。

  中国音乐发展到半月所在的战国时代,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典雅庄重的雅乐是古代祭祀文化与礼仪传统在音乐中的展现,也是先秦贵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郑卫之音是世俗音乐文化的代表,它活泼绚丽,婀娜多姿;民间歌谣记录了寻常百姓的淳朴生活与情感,朴素清新。

官方音乐机构大司乐的设立无疑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先秦音乐所达到的成熟水准,它使得音乐的创作、表演与学习步入正规化、系统化,给后世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等到半月的子孙秦王赢政一统天下之后,这些音乐成就便

随着秦的统一而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逐渐衍化发展,书写

出更为绚丽多姿的音乐篇章。

   本文转载自《沥姐说中国音乐》 作者为王沥沥。文章来源于《沥姐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