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咖说丨崔允漷: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新”在哪里?

 老苏读书 2022-04-30 发布于上海
编者按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绘制育人蓝图。

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实施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小学初中的课堂教学如何与高中更紧密衔接?

新教材使用后,老师未来的教学方式将有何变化?

如何对学生进行与新教材相对应的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曾在“聚焦新课程 探究新评价”主题研讨会上,做了主旨报告《新教学“新”在哪里》。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讲话整理,有删减)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

各位校长、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想把话题稍微扯远一点,从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学的思路来跟大家分享。

新时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花了70年,接下来就是要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亟须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说的是国民素养问题。

我讲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上海中心是以龙为意象的,但“上海龙”是谁设计的?它不是我们中国人设计的,是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是地标性建筑,是以“凤”为意象的,其初始概念是法国建筑设计公司的,不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创意 美感。

创意、美感,靠高考考得出来吗?高考考不出来,就不重要吗?

我们有没有想到,光有钱,如果没有创意,只是土鳖;光有钱,如果没有美感,就是土豪。

所以,中国要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亟须要解决的就是国民素养问题。




高中的新课标已经颁布了,按计划,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也会在近期推出。新修订后的课程有哪些突破?

新课标突破之一,就是强调核心素养。

我们讲了素质教育那么多年,为什么现在要讲素养、不讲素质了?素质跟素养有什么差异? 

 图片

素质是教育话语,它既包括先天因素,又包括后天习得;素养是课程话语,素养是后天习得,一定要经过学习而逐步养成的。

再讲具体一点,比如,开汽车很重要的一种素质是方向感。然而,最优秀的地理老师也教不了方向感,方向感是一种素质,主要取决于遗传基因;但地理老师教不了方向感,不等于地理老师没饭吃,地理老师可以教另外4个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所以地理老师照样可以育人。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而且以核心素养为纲。那么,以核心素养为纲,是不是之前的三维目标就不好了吗?

 图片

事实上,20多年前,三维目标就是里程碑式的进步,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第一,20年多前我们就没有讲清楚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维目标是什么:知识与技能(双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线老师一操作、有些专家一操作,就变成三条或三类目标。

第二,三维目标从逻辑上不是一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像是举例说明。

所以,我们这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

第一,核心素养不是学科专家的素养,是公民的素养、每个学生的素养。

第二,素养不是不要知识,学科知识学习必须要学校来完成,学校是学习学科的地方,是系统学习知识的地方。

第三,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了知识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核心素养不是不能评价,核心素养一定要可教、可学、可评,不能评价的就不是目标。

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是学业质量。

2001、2011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这在当时也是里程碑式的进步,它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因此新课标除了内容标准,还有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

图片

什么叫学业质量?考试分数就是学业质量吗?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不是知识点学习之后的成就表现,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什么中考高考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就是考学业质量综合表现、考学业成就表现。原来的那种基于知识点的“双向细目表”,如以“狗”为例的话,那种“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尾巴”考简单应用,学生得了100分也不知道什么是“狗”……这种做法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第三,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新课标会带来怎样的新教学?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非常明确,新教学将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

图片

第一,坚持素养导。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的目标,现在倡导要关注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或运用,强调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换一句话,目标要关注“一只完整的狗”,而不是分解开来的“狗头”“狗身”“狗尾巴”。

第二,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实现的,也不是靠听讲就能培育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比如地理强调地理实践,反对以前用“不着地”方式学地理,即人跟地是不接触的,整天在地图纸上画来画去做作业。

再比如科学,我们要反对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什么叫不科学的方法?不科学的方法,就是不做实验,物理不碰物,如何能知道物之理;化学不见化,不做实验嘛,看不见变化,这还叫化之学吗?生物不懂生,教了学生什么是细胞、什么是遗传、什么是ATP,但考了100分都不知道什么叫生命观念。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强化学科实践。

第三,推进综合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更要关注综合学习。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设综合课程。

在新课标中,每一门学科都被要求花10%的时间来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材层面必须要保证将10%的跨学科内容设计出来。

最后就是落实因材施教,我们已经富起来了,已经解决了每个人的读书问题,即面向人人的问题,现在要考虑如何“适合每个人”,即要落实因材施教、因人导学。




围绕这些改革方向,我再简单讲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学习逻辑需要融合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

我们以前一直在两极端“争吵”,站在生活的立场批判学科,站在学科的立场批判生活,所以课程都是钟摆,现在要思考怎么站在学习的立场上来思考这个问题,

图片

学科逻辑是什么,就好比把一只“狗”进行分解,先学狗头再学狗身、狗腿,最后学狗尾巴。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尾巴考简单应用。学完了、考完了,但考100分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狗。

生活逻辑是什么,狗是一种动物,再来说说狗有什么用,画一画狗。

生活逻辑是先认识狗、看狗是狗,学科逻辑是看狗不是狗,学习逻辑应该是看狗还是狗。教会学生狗头、狗身、狗尾巴还不够,要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学习逻辑是进阶取向,依靠整合论,期待通过习得的过程,实现从“双基”到“素养”的升华。

图片




第二个观点: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

现在的素养目标包括创意实现、形成美感、确立观念、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制作产品、形成作品、编制方案,不是了解什么、理解什么、记住什么,这些都是阶段性目标、过程目标,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素养目标。

因此,老师的教学必须要改,不改,达不到这种高阶位的目标。这样的高阶位的素养目标倒必教学必须要采用“大单元”,大单元的表征之一就是有一个组织者,即通过所说的大观念(大概念)、大问题、大项目以及大任务,通过这样的组织者,把单元内容、学习结构化。

所以新教学可以总结为简单的四句话:

图片

第一,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老师设计课程的时候、实施教学的时候要看到素养目标,要看得到“人”。要把“想得到的美丽”(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转变成“看得见的风景”(课程标准),然后再明确“走得到的景点”(教学目标)。

第二,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内容、不仅是换教材,还要换学习方式,要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设计课型,而不是老在“一课时”中思考学习方式变革。

第三,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一定要从真实问题解决进行评价,而且测评要体现进阶,不能整天“原地脚步练习”。

第四,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线上学习已经实施了20多年,以及去年大规模的线上学习也证明,光靠线上学习是靠不住的,哪怕人工智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线上有线上的优势,线下面对面有面对面的优势,所以未来的学习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将来,这个四个方面会是教学的关键。




第三个观点,教师编制学历案。

图片

课程的所有设想,都是靠做出来的,老师上课的第一步是备课,备课怎么备?我们这几年都在做课程视角、学习立场、单元设计,简单地讲,原来的教案都是写老师自己要做什么,比如第一步导入、第二步创设情境、第三步讲新课,主体全部是老师。这有什么问题呢?这有八大问题——

图片

第一个问题,教案的立场是老师,不是学生。医生写处方从来不写自己要做什么,都写病人要做什么。老师现在备课都在写自己做什么,我们的工资就比不过医生,因为医生是以患者为中心,老师的教案是写给领导看的,以自己为中心的。

第二个问题,教案的单位是课时,而不是学习。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老师拿工资靠什么?是靠有没有教过拿的,还是靠学生有没有学会拿的?我们设计的教案,应该是我们怎么教,还是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才能学会呢?老师要把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进阶过程设计出来。

还有,老师花那么多时间写出来的教案或PPT,下课之后学生有吗?花那么多时间做出来的PPT只是课堂上展示一下吗,课后有没有给学生?周末学生想回忆一下这个星期学过的内容,他到哪里去找?

为什么不把编制教案的时间,用来编制学历案,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学生复习时可以作为参考?

所以,我讲的学历案定位是这样的:

图片

第一,学历案是一个专业的助学计划,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好教材,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学好教材用的教育方案、专业计划;

第二,学历案是认知地图,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学习路径;

第三,学历案是学习档案,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可反复查阅;

第四,学历案是互动载体,是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文本;

第五,学历案也是监测依据,利用规则抽样,了解学科学业质量情况。

学历案的设计,还要包含6个要素,这6个要素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图片

评价任务放在第三步,是关键,其意义有三个方面:

第一,有目标一定要有评价,有目标没评价就等于没目标。没目标的教学,就像“女生逛街”,学校教育不能整天带着学生去逛街,对不?其实,课堂教学非常类似“男生逛街”,目标意识非常强烈。

第二,目标之后写评价,可以核查已写好的目标,避免目标假大空。

第三,便于把评价任务嵌入后续的学习过程,做到教学评一致。

最后,学后反思是重点。如果将学后反思设计好,就能实现“教下去的是技能、留下来的是素养;教下去的是课文、留下来的是道。”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编辑整理丨曹轶姗

关注“第一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