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惑病,是不是被狐仙迷惑,所得之病?

 缘与梦 2022-04-30 发布于云南

导读:中医病名丰富多彩,寓意各有不同,狐惑病就是如此。初听此名,被狐狸迷惑所得之病,给人一种古代仙怪之感,事实是如此吗?本篇文章,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医的狐惑病,看看其究竟是何路之神?


文章图片1

萌萌小狐狸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上面一段话,是对于狐惑病症状的描述,以及治疗的方法。本病具有三大特点,第一,狐惑病有情志心理方面的功能障碍,想睡睡不着,坐卧不安,好像狐狸小心害怕的样子,与百合病的精神异常有相似之处;第二,狐惑病会出现粘膜系统的损害,如咽喉部位粘膜的溃烂,外阴部位的粘膜溃烂,甚至肛门部位的粘膜溃烂,且可能有异常狐骚之味,面色红、黑、白多变,结合情绪异常,好像狐仙魅惑之结果;第三,狐惑病有伤寒症状可能,如怕冷等症状,但却非外感寒邪,同时可能有不想吃饭,不想闻食物气味的症状。

情志异常+粘膜溃烂+不典型症状
文章图片2

狐惑病归属于少阴病,乃免疫异常!

狐惑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白塞氏病病有类似之处,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血管的慢性炎性损害,故而造成粘膜及皮肤缠绵难愈的溃疡等病损。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讲到,现代医学的免疫系统疾病,大概归属于中医的少阴病,即肾脏疾病+三角疾病,这里涉及肾脏脏病、经病与俞病,三焦腑病、经病与俞病,这是中西医研究的难点及热点。少阴病提纲中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与狐惑病讲的默默欲眠,也是一致的。

从治疗的角度讲,现代医学治疗白塞氏病,主要是抗炎药物、外用药物+激素类药物;中医治疗狐惑病,外用药物+甘草泻心汤是主要方法;甘草泻心汤中甘草用量为重,其具有类激素作用,也进一步印证了狐惑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属于少阴病。

在古代,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很难被认识到,且其与五脏常见病症不同,于是认为是狐仙魅惑所得之病,这或许是狐惑病名字由来最为可靠的认识。

学习中医,我们不可人云亦云;学习中医,我们要去挖掘中医文字背后的深意;学习中医,我们更要讲清楚、说明白。而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方法和工具,医圣仲景的“穿凿会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理想成功的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