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野:​历险卢旺达——记内蒙古医院援外医疗队

 星火文苑 2022-05-01 发布于安徽




荐赏
原野 佳作




题记——
  今年是中国援助非洲卢旺达40周年.我从记忆中搜寻,那些援外的中国I好医生,他们好多已不在了。但是他们的“大医精诚”的足迹,永远激励着后来的医者……

历险卢旺达——记内蒙古医院援外医疗队
作者及插图/原野


1994年5月1日,一架波音767-6飞机飞离了非洲大陆,机舱里一片沉静,但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的10名同志的心情却难以平静。“同志们:我们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当医疗队队长贾久芝用嘶哑的声音说出这句话时,许多队员的泪水夺眶而出。


1992年,美丽的非洲 “千丘之国”——卢旺达迎来了中国援外第六批医疗队员。在医疗队驻地的基本戈省医院里,院长马克和他的同行们高高举起大拇指说:“中国医疗队好!欢迎。”马克是布达尔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博士生,同中国医疗队合作已有多年。


异国的风情是令人神往的,然而医疗队的处境并不美妙,生活习俗及语言的不同,在中国医疗队员们的面前形成了一道道艰难的关口。
炎热的夏日,汗水湿透的衬衫上都能泛起厚厚的盐碱。这天,担任外勤任务的哈森挂、丁连举大夫顶着烈日去采购。突然,一起车祸发生了,两名黑人青年倒在路边。丁大夫和哈大夫没说二话,扶起伤员直奔医疗队驻地。中国医疗队立即组织了抢救小组,两名青年得救了。在异国他乡,为抢救素不相识的伤员,中国医疗队员展示了博大的胸怀。可谁能知道,丁大夫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却不能为几年前在车祸中丧生的女儿尽一个父亲的责任,而感到终生的遗憾。


一名32岁的宫外孕妇女被抬进医院。病人血压下降、脉搏没有。医疗队紧急会诊后,确诊为出血性休克。血,此时是多么的重要。队员们四处奔波,终于找回了4000毫升血。这是一次风险与成功的考验,是一场死神与生命的较量。时间缓缓地流逝,死神终于退却了,


一个生命得救了。
中国医疗队员为受援国人民带来了健康,两年来,他们在设备简陋,药械缺乏的情况下,为上万名患者医治。除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外,他们还成功地开展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找他们看病的有专程从首都基加利赶来的议长夫人,更有数不清的百姓平民。


“我们十分喜欢你们的医术,希塑你们永远留下来”。卢旺达人民热情的话语声随处都能听到。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但唤起的是一种难舍的情感,这感情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冲淡。
卢旺达的生活十分艰苦,医疗队员吃到的水果和蔬菜很少。由于疲劳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医疗队10名队员有8名染上了疟疾。


1994年除夕夜,队员们自己动手包饺子,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举办了新春联欢会。可队长和翻译却发起了高烧。这一夜贾队长的爱人在电话机旁守侯了一夜,她不会知道远离亲人的老伴此时还发着高烧......。
作为一名援外医生,队员们清楚,光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胆识,尤其是这个面积仅2.6万平方公里、760万人口的国家,卫生事业落后,大量依靠外援,而疟疾、腹泻、性病、艾滋病等发病率高,这更需要医疗队员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1994年4月6日,医疗队员们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日傍晚,卢旺达、布隆迪总统的座机被炮火击落。卢旺达国内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了,首都基加利政府军和反政府军激烈交火。次日,医疗队接到中国使馆田参赞的电话指示:战争局势恶化,一旦失去同大使馆的联系就立即与水稻组、医院护建项目组的同志一起撤离到坦桑尼亚。当晚,基本戈省附近发生了枪战,枪声和流弹使医疗队员们已感到战势正在扩展。


没有组织上的命令,不能擅自撤离。出国前祖国赋予的重任,领导同志们的重托又响在耳畔。“绝不给祖国丢脸。”只要卢旺达人民需要,我们就留在这里。10名同志十分坚定地表示。


大批伤员被送到医疗队驻地,刁太昌主任率领着外科组的队员奋力投人了抢救工作,连续几个昼夜,同志们没有一句怨言。
4月12日上午,驻在鲁旺玛德纳的水稻专家组7人,同医疗队汇合,此刻,他们已失去同使馆的联系,战争发展很快,3个专家组研究决定:开始组织撤离。


在卢坦边境,51名中国专家随着荷枪实弹的军人和手持砍刀的混乱人群在公路上行进。他们经过一道道关卡的盘查到达边境时,由于没护照,坦方不准人境。医疗队员只好在两国中间地带休息等待......战争是残酷的,界河中不时漂过一具具尸体。4月14日夜,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医疗队露宿在原始丛林中,由于气候炎热,随身携带的食品全部变质,大家又饥又渴。“把最后一点水留给司机”。队长宣布,同志们把目光集中在司机王跃国的身上。王跃国,这个太行山下农民的儿子,是中国医疗队的厨师兼司机,出国前只学了几个月的开车。两年了、纯朴、善良的他,除为医疗队做饭、采购外,还主动帮助干一些护理工作,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使他常常难以站立,但此刻他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担。


4月15日,医疗队跋涉1400多里路,来到了坦桑尼亚的一个城市——多多玛。午夜时分,当他们得知中国山东医疗队驻在这里时,队员们欣喜万分。当时山东医疗队生活也很艰苦,他们还是把夜晚积存下来的生活用水,全部收集起来送给脱险而来的队员,水只有几暖瓶,但它凝结着骨肉同胞的一片深情。4月16日1点50分,医疗队星夜兼程终于到达了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


“同志们:你们辛苦了,这几天我们都很担心,接到国内通知,51名同志要撤离到这里,但无法联系。我们已做好准备,现在你们安全到达,我们代表祖国向你们致敬。”
大使、参赞,全体同志们发自肺腑的赞扬,使医疗队员们忘记了所有的疲劳。


5月1日,中国第六批赴卢旺达医疗队,回到了祖国。卫生部领导和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高度评价了医疗队员的工作:“你们圆满完成了祖国人民交给的任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不愧为是英雄的儿女。”

1982年3月,中国向卢旺达派出首支中国医疗队,由内蒙古自治区选派,至今共派出队员22批273人次。40年来,医疗队累计诊治当地患者70万余人次,实施各类手术3.75万余台,抢救危重病人1.63万余人次,成功开展了巨大肿瘤摘除、复杂子宫肌瘤切除、子宫全切或次全切、复杂骨外伤处理、复杂疝气修复等高难度手术。目前在外的是第22批中国医疗队,共15人,主要科室为妇产科、外科、骨科、内科、麻醉科、中医、口腔科、手术室护士,另配有厨师和翻译。
医疗队在受援医院主要工作内容有:一是参与医院日常诊疗服务,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对门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救治;二是开展各类手术,受援医院缺少骨科、外科、口腔科等专科医生,医疗队员负责完成此类手术治疗;三是培训当地医护人员,为卢方医护人员、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传授。


作者简介



莎茹拉,笔名:原野,高级编审。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常委。内蒙古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医和讲师团讲师。先后编写内蒙古通史,内蒙古大辞典,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志《铭忆70年》等专著500余万字。从事医学人文,专业志多年。其中,内蒙古通史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选国家文库,获国家出版一等奖,百部民族图书奖,内蒙古政府一等奖。


郑重声明


此文版权归星火文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发表,违者必究!


星火团队成员



总编:思馨
副总编:姜水
主编:姜晓凡,张成忠
主管:虎哥,石桥


技术顾问:矿
法律顾问:李木子


编委成员:
深山篝火,野鹤闲云,云霞,吉祥如意,冰雕玉琢,虎哥,石桥过客,宁静致远,青山独秀,纵峰野老,若寄若黎,俯仰兴星,炎焱燚,肱茵,岁月如歌,红颜无过,狼魂烈鹰,左心奋赞,儒越儒风,执此天涯,天道酬勤,遗忘无忌,千古一诺,归星,一土,元真,伊冷,逍遥仙,曲藏,秋思,墨刻,仇光,邵平,凯琳,戴妍(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我们的宗旨是:
团结一致,勇往直前!齐心开创文学净土!与诗友惜缘共处: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投稿须知



投稿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