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剧名琴师张玉成

 谈艺聊曲 2022-05-01 发布于江苏

扬剧名琴师张玉成

彭林刚



戏曲流派在产生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优秀琴师的辅佐。扬剧第一人“高派”艺术创始人高秀英,在其流派创造和推广过程中,名琴张玉成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波助澜作用……

张玉成,1916年出生于镇江贫苦家庭,儿时念过一年私塾,因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又是家中的长子,为减轻家庭负担只得去做放牛娃。夕阳西下,牧童晚归的画面似乎充满着诗情画意,殊不知张玉成小小年纪为了能有口饱饭吃,已经尝遍人间沧桑苦。张玉成从小体弱多病,干不了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到了十八岁,家人为了他能够掌握一门赖以生存之技术,让他拜在邵荣发的名下学习扬剧二胡伴奏。“祖师爷肯赏饭吃”张玉成的音乐禀赋异于常人,入行以后曾经忽略掉的音乐天赋被激发出来。邵荣发教学认真严格,张玉成勤学苦练,正所谓天道酬勤,习艺仅一年便超越了其他师兄弟。聪慧伶俐的张玉成也得到师父的肯定与喜爱,走到哪里都会带上这个得意弟子,扬州仙女庙一带的茶肆、堂会等留下了师徒俩的身影与足迹。张玉成不仅有师父的实授,又有舞台的历练,很快便能独挡一面。出师后,张玉成跟随扬剧班社在镇江、扬州一带演出,因其演奏技法娴熟、张弛有度,很快从正弓(中胡)跃居为倍弓(主胡)。在以后不断的舞台实践中,张玉成的伴奏技艺日臻成熟,成为扬剧界最年轻的名琴。

1936年张玉成受扬剧名丑包桂卿邀请,来到南京大世界参加扬剧班社的演出。张玉成初涉大城市,他看到许多新鲜事物、接触到各类艺术品种,尤其是领略到许多艺术大家的精湛技艺,他接受到更高的艺术品位的不断洗礼,思想与眼界也开阔起来。张玉成的演奏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并成为扬剧界声名远播一致公认的名琴师。机缘巧合,张玉成偶与扬剧名旦高秀英相遇,高秀英对其琴艺赞不绝口,随即聘为私人琴师。张玉成内敛无华的伴奏风格,与高秀英高亢激越的演唱风格,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然而,就在张玉成的扬剧演奏水平不断突破,不断攀升到新的高度,却因日本人攻陷南京,他不得不中止与高秀英的合作,彼此各奔东西,陷于奔命逃难。张玉成躲避战祸隐居镇江乡下。1941年由扬剧名角陈立祥介绍,张玉成来到扬州“许家班”担任琴师。抗战胜利后,“许家班”被解散,张玉成流落到信息闭塞的乡村扬剧小戏班子里,直至迎来解放,张玉成也迎来新生。

1951年新政府开始对旧戏曲形式进行改造,提出“改人、改戏、改制”的号召。张玉成参加了苏北实验扬剧团,1953年剧团转为省属的江苏省扬剧团,团址由扬州迁到南京,张玉成从此落户南京。在江苏省扬剧团期间,张玉成的艺术才华得到全面施展与绽放。

张玉成苦于幼年失学,加入江苏省扬剧团之后,充分利用安定祥和的大好机会,一方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刻苦钻研乐理知识,熟悉并掌握了简谱,甚至是五线谱,并自发地记录和整理、保存了许多扬剧优秀传统唱腔、音乐的乐谱。同时还担任了扬剧作曲工作,与其他的音乐工作者一起研究并解决了扬剧长期无法攻克的男女同弦问题。张玉成先后担任了《袁樵摆渡》《挑女婿》等剧的主胡,参加过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等各种重要大型演出,广获好评。1954年华东会演结束之后,经高秀英向团领导一再要求,张玉成与高秀英再度携手合作,成为高秀英固定的琴师,在以后长达十数年搭档演出期间,彼此间形成无以言表的默契,并为推动“高派”艺术的流传与发展作出默默无闻的贡献。

张玉成为人低调谦逊,经常主动征询高秀英的意见,在伴奏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高秀英的声腔艺术,他如同新人一般,极其认真研究高秀英的演唱方法、换气习惯、行腔特点。经过琢磨研究之后,张玉成熟知了解“高派”艺术的每个细节,因此伴奏中才能做到严丝合缝、滴水不漏,高秀英在演唱【西皮堆字梳妆台】【堆字大陆板】最具特点的唱腔时,方能显现出一泄千里、奇伟磅礴的气势。

当然也有人质疑张玉成的胡琴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显然是不了解扬剧和张玉成,对张玉成琴艺评价亦存在不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张玉成早已形成古朴而不守旧,苍劲而不花俏的艺术风格,其化繁为简的手法,起到了画龙点晴之妙用。后人称其为扬剧“张派”倍弓。但是,张玉成性情温存,不事张扬,他总是突出强调了倍弓的“伴奏”作用,在伴奏中尽可能忽略自己的个性色彩,更不会卖弄个人演奏技巧,一切以人物出发、一切以剧情出发,一切以演员需要为主,从不多用一个垫头,也绝不少用一个垫头。“琴师的作用就是要始终将演员放在最突出的重要地位上面”张玉成如此说,亦如此行之于舞台,从这点上看恰好地说明张玉成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1957年在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担任《恩仇记》主胡,获得“乐师奖”殊荣。1958年担任新编戏《百岁挂帅》的主胡,次年进京演出,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周恩来等及在京的文艺专家高度肯定,并进入中南海紫光阁、军委礼堂进行演出,同年底该剧被摄制为扬剧戏曲电影,永存史册。以后与高秀英等人共同灌制的《鸿雁传书》《断太后》唱片,在扬剧观众中广为流传。

此外,张玉成在不断总结二胡演奏技艺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和革新传统二胡。他在传统二胡的基础上又增设一根弦,解决了二胡在来不及换琴、调弦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演奏低8度的弦律,他改革创新的二胡被人们称之为“三弦二胡”。张玉成还将改造“三弦二胡”的经验与体会形成文字,于1959年发表在《人民音乐》第一期杂志上。论文一经发表,著名音乐家马可立即给予高度评价与赞誉。张玉成因表现突出,1960年出席江苏省“群英会”,并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年被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吸纳为会员。

在以后的舞台艺术活动中,张玉成与高秀英合作演出了《鸿雁传书》《断太后》《百岁挂帅》《三女审子》《恩仇记》《拾松训子》《夫妻双回门》《安安送米》《209号》《耕耘记》《母与子》《罢宴》《琵琶记》等几十出剧目。同时,张玉成还与其他的扬剧名家有过多次合作,如华素琴、任桂香、周小培、王秀兰、蒋剑峰等。

在培养扬剧乐队人才方面,张玉成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传授后人。张玉成的弟子众多,遍布各专业院团与票界,其中最具代表人物秦恒定日后成为江苏省扬剧团主胡,亦为高秀英私人琴师。“文革”期间,张玉成受尽种种迫害,被“造反派”赶下舞台,被迫停止了心爱的扬剧伴奏艺术,以后调往江苏省戏曲学校扬剧科任教。张玉成虽然离开了扬剧舞台,但他的心里从未真正放弃扬剧演奏,无论在戏校作老师授课,还是后来退休赋闲在家,依然坚持为扬剧发挥余热,只要有人上门讨教,无论专业琴师或是民间琴艺爱好者,他竭尽所能,悉心点拨指导,不厌其烦,为扬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扬剧伴奏的后来者,为戏曲和扬剧作出了贡献。

张玉成毕生执著于戏曲艺术,追求扬剧二胡艺术。百岁高寿,依然每天都要坚持将扬剧曲牌从【梳妆台】开始都拉上数遍。

玉汝于成,张玉成人如其名,为“高派”艺术、为扬剧事业的流传与推广,做出了默默无闻的积极贡献。

2017年张玉成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