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年后上海工业迅猛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广东商人。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一口通商”的垄断地位,曾设立在广州和香港的洋行纷纷到上海拓展业务。广东商人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03年,外资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分公司。 外商企图垄断中国的烟草市场,当年控制了中国市场60%的份额。为了打破外资的垄断,振兴民族烟草工业,广东南海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1905年集侨资在香港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于1916年进军上海设立分厂,地址在东大名路817 号。 南洋兄弟在上海得到了快速发展。1918年,“南洋兄弟”的上海厂改为总厂,香港厂成为分厂。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胚胎于香港,崛起于上海,在内挤外压的经营环境中倔强成长。 中共大叛徒顾顺章,早年曾在南洋烟草公司的制烟场当包工头,他在上海滩的青帮中也算是一个小头目。 ![]() 1922年11月,南洋烟厂6000余名职工罢工。举行了全国闻名的大罢工。 1924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向警予的组织下,该厂7000余工人举行大罢工,抗议苛规。共产党人向警予、杨殷参加了这场罢工斗争。 南洋烟厂罢工斗争虽然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八一三”抗战,老厂房毁于炮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胶州路668号重建厂房。 烟厂生产的是“红双喜”、“大联珠”、“爱国牌”香烟。 1927年1月,南洋烟厂工会正式加入上海总工会,工人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二次、第三次武装起义。 通过国内历次提倡国货运动和社会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英美烟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卷烟企业。 南洋烟厂是在帝国主义、封建官僚主义压迫下发展壮大的民族卷烟企业,为奠定我国烟草工业基础作出了贡献。 1937年至1959年,胶州路668号是上海南洋烟厂所在地。后改名上海南洋电机厂,现为南洋家园。 该厂原址(胶州路)一排上的北面有一幢教师公寓28层大楼(胶州路728弄1号),不辛2010.11.15发生一场火灾,致使53人丧于火海。 “南洋”曾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生产与管理全面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并且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品牌信誉。 企业家大多数是慈善家,简氏兄弟也是如此。 ![]() 1923年简照南去世之后,其弟简玉阶遵照遗嘱将自己住宅花园改名为觉园,捐献给佛门,即“上海佛教居士林”。专为在家修行的信善开办讲经集会、筹款印刻经典、举办慈善事业,更面向社会;另一半则为“世界佛教居士林”, 专事佛事服务与经典研修活动。觉园取自《法华玄赞简》“毕礼苦经,终登觉岸”之意。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在觉园生活20余年。1927年20出头的赵朴初在上海“觉园” 养病,适逢斯里兰卡的纳罗达法师在此讲南传佛教,使他更深入地认识到佛教的真谛,从而对佛教产生了信仰,28岁皈依佛门。上海沦陷赵老投身于抗战救亡的火热实践之中。他参与并联合佛教界人士成立“中国佛教徒护国和平会 ”,收留难民教他们唱抗日歌曲,教他们识字自救。他以诸行无常、时空无尽的宇宙观,无我利他、度生无尽的人生观面对生、老、病、死。赵朴初先生逝世后,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依然深深追思缅怀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