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9个穴能调理30多种疾病,通气、通血、通穴道!

 百草健康之声 2022-05-01 发布于辽宁


 
在中医看来,生病和气血的关系特别紧密。气血行,体康健;气血不通,气血淤滞,百病来。血依靠经络在五脏六腑、四肢循行的,经络就像一座桥一样,链接一个个穴道和脏腑。而作为中医的「穴道按摩」来讲,刺激穴道就能够让经络中的血液变得通畅,通过按摩,能达到气通、血通、穴道通的效果


9大人体救命穴

头部「哑门」——缓解头痛



哑,发不出声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哑门离大椎比较近,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到哑门穴后会热散收引。所以这个穴能治疗失语、头痛等症

哑门在督脉之上,主一身阳气,够疏通头部气血,激发阳气,重振精神。我们老年朋友爬山、走路,有的人忽然脸色苍白,用手搓揉哑门5分钟就能恢复正常。但是,哑门穴不能「火攻」,艾灸容易导致人哑,所以只能揉搓不可艾灸。

手部「宫谷」——护心降火


上了年纪,心脏不好的人很多。生活中熬夜,就耗损心血;事情杂乱,就怒火攻心,嘴起泡、口臭;情绪一起,容易血压升高,这时候就需要劳宫穴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五行属火,所以,取劳宫穴治疗可清心热、泻肝火,同时还能护心脏、降血压、稳情绪。怎么按摩?手心对手心来回搓36次即可。

如果出现胃火导致的牙痛,鼻炎、鼻塞、流鼻血,或者眼红肿痛、口眼歪斜,这时可以用好合谷穴。合谷穴在手阳明大肠经,并在这里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能取清走衰,宣泄其中炙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有了它上述的病症都可减轻。按摩法是揉转合谷36次。

腹部「中脘」——调理胃肠



揉腹有什么作用?(点击这里阅读历史文章)。而在我们肚脐中间有一个中脘穴,是胃之募穴,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所以有消化不良、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胃下垂的情况,可以通过刺激中脘穴达到目的。双手重叠放于肚脐之上,按揉肚脐中央逐渐向两侧按揉,顺时针按揉36次后,再按相反方向逆时针按揉36次,揉腹前后30分钟不进食,有便意要排空。

腰部「环跳」——腰腿不痛


上了岁数的人总会腰痛,怎么解决?我们可以站起来,双手放到环跳穴附近,从腰部到臀部,上下摩擦36下。为什么能这样按揉?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处于腰下部凹陷处,腰腿痹痛或者下肢的痹痛、半身不遂、风疹、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痛都可以按揉或者艾灸(10~20分钟)此穴。

腿部「三穴」——强肾扶正


两性疾病一直是比较难以启齿的问题,比如前列腺问题、月经不调、遗精等,其实两性疾病第一要补益肾脏,再稳住脾胃,保证正气充足,夯实「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我们双脚分开,双手放于膝盖,由膝盖内向下搓至脚踝,搓36次。





太溪穴:

是肾经原穴,这个穴位其实就是肾经水液在这里形成了溪水,能清热生气,气动血动,肾虚引发的系列症状,太溪都可以调理。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三阴交:

配三阴交是因为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之处,除了健脾益血之外,还能调肝补肾,对男性、女性问题均有调理作用。







脚部「涌泉」——滋养全身


涌泉是肾经的首穴,最早出于《黄帝内经》中「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水从足下灌溉周身四肢,解心火对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妇女病、失眠症、肾脏病等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搓脚心是我国最早的养生方式,我们可以坐着抬起脚,右手贴脚底,按住涌泉位置揉搓36次,以热为佳,再换手脚重复动作。让上下经络通路打开,气血循行,加强代谢。

健康知识又增加了

觉得有用 别忘[关注] [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