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遗憾的是一部分学生天天学习,可是从来不动脑,只承担了一个不能正常工作的录音机任务,因为,机械接收的信息也是残缺不全的。但凡想提升学习水平的学生,他只要稍微动动脑筋,用心努力改变一点点,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作文,其实,很多人写废话。理由是不写这么长的开头,感觉没导入,直写到200字以后,他的观点才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正说明了他没有用心学习过。《六国论》有导入吗?《伶官传序》有导入吗?《谏太宗十思疏》有导入吗?《师说》有导入吗?《劝学》有导入吗? 持这种没有导入就不能写作文观点的同学,其本质是他写作并没有明确的观点。没有观点还要写,于是只能先来复述材料,东扯西拽,慢慢有点印象了,才写出一点感受来;还是由于对观点内涵没有认真思考,只能在表面上滑行,于是只好观点一闪,又扯远了。这类文章,考场最多见,只能在切入分上下徘徊。 如何改变这种毛病? 写作文前先把观点句写好,包括核心论点和分论点,想明白这些,再下笔,真的可以倚马而待了。 材料一 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オ,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于2021年逝世。 一百多年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例一: 题目:灵魂滚烫 第一段:尼采曾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若不想被时代的洪流冲走,不想被平庸的桎梏束缚,那就燃烧吧,于自身选择中脱胎换骨,去做一个灵魂滚烫的人。 点评:题目很精彩,富有激情与内涵。第一段简明扼要提出了论点。应该说是个不错的开篇。 建议:如果想使写作思路更明晰,就必须让论点的内涵更明确具体,从而具有包含整篇文章的逻辑构架。 比如,作如下修改: 第一段:尼采曾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而要克服这个时代,就需要我们拥有未来的眼光、宽阔的胸襟和坚守道义的责任来作出正确的选择,就需要我们用不凡的意志和舍身为人的精神于自身选择中脱胎换骨,去做一个灵魂滚烫的人。 修改后的语段,消除掉中间“若不想”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从语义上讲,不具有积极价值;从下文的展开看,不具有开启功能。这样的语句就是表达中的无效语句。添加了选择的三个具体内容:未来的眼光、宽阔的胸襟、坚守道义和“改变”两个具体内容:不凡的意志、舍身为人的精神。明确了这三个具体内容后,“灵魂滚烫”也就有了具体内涵。下文可以围绕这五项内容展开,也就是说,在观点的表述里内含了整篇文章的逻辑框架。 材料二 有一种回味叫“舌尖上的中国”,它不仅令人见识到中国美食特有的一系列元素,而且使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有一种意蕴叫“诗词大会”,参赛选手声情并茂的吟诵固然让人动容,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诗书气质和文化内涵更令人敬佩。 有一种浪漫叫“给航天器取名”,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载人空间站叫“天宫”………每一个响亮的名字都是一张闪亮的中华文化名片。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示例一 题目:万象为宾客 第一段:“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也是一种宏阔的文化自信:以古今为客,溯时间长河,承继前人智慧;以中外为客,越国界之限,不拘一格包容收纳。举杯相邀,对饮成三人,共创一片继往开来、自信包容的文化盛景。 点评:题目新颖,彰显气势,富有感染力。第一段首先提出了“宏阔的文化自信”的概念,然后具体阐释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写作逻辑上看,具备了明确观点,架构逻辑框架的意识。下面的展开完全分为这两个大层次,即承继传统,吸纳外来文化来实践文化自信。 建议,如果要使文章达到五十分以上,需要我们有“深刻的见解”,何谓深刻?这是相对而言的,能不同于常见,即为深刻。从这个角度看,承继传统,包容外来文化,这些提法还处在比较大众化的概念式思维层面,没有突显出个性化的见解。这是中学生写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承继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来看看下面这些文章标题。 我们只要看看这些文章题目,就可以启发我们得出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深刻”的见解来,比如我们只要读一读《以礼仪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的一些观点可以直接转化为我们的见解: 1.积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礼仪文化给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这是自信之核。 2.以礼仪为内核的文化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器物等总称的礼仪文化内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追求,为我们筑牢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3.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结晶的礼仪文化,是促进各民族人心凝聚、共生共存的精神纽带,是人类文化根源和社会基础,让我们的文化自信发展壮大。 等等,等等。 这些见解可以让你的文字不同于一般观点,这就是深刻,经常这样“深刻”,认知能力必然得以快速提升。 为此,对示例2修改如下: 第一段:“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也是一种宏阔的文化自信:以古为客,溯时间长河,承继前人智慧:承儒教文化的精神之核,继诗词文化的浪漫血脉,形成完整的文化规范以自信;以外为客,越国界之限,不拘一格包容收纳:多元促发展,互鉴共生,使文化自信成为活泼泼的生命。 修改的目的是让见解越来越具体,打上个人的印记,个性越鲜明,深刻度也就越高。 因此,考前阅读一些有深刻见解、有文化内涵、有较好的表达力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