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Ps修图的十五年里

 鹩歌 2022-05-01 发布于陕西

2017年,我写过一篇“与Photoshop相遇的十年里”。转眼2022年,居然一个软件贯穿了我生活的十五年时间。这些年,通过摄影,通过修图,认识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多机会,当然也赚了点钱。,最重要的是,十五年了,我还喜欢修图,

走到现在,要问修图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受,我也说不出来,就是我怎么想,就修出来。我造不了车,我盖不了房,但是我在自己的电脑前,也能倔强地实现自己的想法。emmmm……比如这个,造不了我可以P。

图片

崔健唱过,只要手里有笔,谁也拦不住我

图片

大概,我用Photoshop分为4个阶段吧。

第一个阶段就是埋头尝试(无脑堆料)。我学东西的节奏是不管原理,不走捷径,先试试。大学时候,我室友打dota和CS能通宵,我修图可以通宵(网吧包夜修图了解下),原因很简单,修图好玩。那时候是Photoshop CS3。

图片

奥运在我们农大摔跤馆做志愿者,我负责场馆内所有的照片,每天回到宿舍是夜里,修图到凌晨,早上7点继续拍。

图片

对,这个很瘦的人就是我……

大三了,我开始拍“糊涂猫”系列,其实就是在小商品市场买了一堆起司猫的玩具,然后就拍啊,修啊,后来我把所有猫的每个角度都拍了,抠成psd文件,就不拍了,直接用素材做图。正是这些照片被当时《影像视觉》的编辑看到,我才有了进入“摄影圈”的机会。

图片

其实有3、4年,我都不知道蒙版是什么,调整图层是什么……这阶段Photoshop是个游戏软件,一个不需要太了解,就能带来快乐的游戏。我基本会删除通关的游戏,除了棋牌类和RTS游戏,因为每次玩都不一样,Photoshop的快乐大于所有游戏的总和

没有“找捷径”作祟,真的很舒服。

图片

第二阶段是学习原理(可以理解为疯狂合影阶段)。2011年,我开始开始在《影像视觉》当编辑。那时候负责专题和Photoshp大讲堂栏目,这个阶段开始学原理。疯狂学习很多国外的修图技术,也认识了很多国内的后期专家。当然,也认识了Adobe的公关和公司的朋友,有幸采访过“Ps之父”Russell Brown,受他的影响,我才会每次都跟跟大家强调智能对象

图片

Adobe高级创意总监、艾美奖得主Russell Brown

Adobe数字图像专家Julieanne Kost

以及……无比害羞的我

之后,我开始写“照片研修所”的微信,写Camera Raw、调色等文章。直到2017年我出了自己第一本关于Camera Raw的书,以及2020年出了那本书的升级版。这些书和文章,我基本都会查中、英、日三种语言(日本人写的后期教程,建议有自虐倾向的人看一看),然后再问问黄一凯大师,才敢落笔,保证内容的严谨和实用。

图片

这,就是黄菊!

这个阶段,还有一件事情可以吹牛,就是2016年和2019年,两次受Adobe邀请去美国参加Adobe MAX,Adobe在中国的邀请人数也不超过10人,而且我都是作为国内唯一专门做Photoshop的研究者去参加的。之后认识了艺卓、Datacolor等更多图形处理硬件的朋友,也有很多合作。

图片

Adobe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hantanu Narayen

这两年都是Ps重大升级的年份,前者是发布了Adobe Sensei,可以实现人脸识别液化等功能。后者是发布了iPad版的Photoshop,以及各类精准选择主体等功能。去现场,最好的是可以跟Adobe的工程师直接对话(他们喝两杯啤酒什么都敢说)。掌握软件逻辑,再去学功能,很快很快。

踏实和真诚,我觉得,是我在写文章时养成的最好的习惯。这里复制一段我自己的一句话,我在写“图像>调整”系列中“HDR色调...”的一句话,我蛮喜欢的:

也许你会问,这玩意不牛、用得还不多,为何写了这么多!?答:因为它太庞杂,就需要这么大篇幅。我既然说了要把Photoshop“图像>调整”里的功能都写完,那我就会一视同仁把它们写好,并直白告诉你:这功能,真的不常用。正如一些生僻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用,编字典的人也要把它们整理出来,耐心解释——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正因为这东西冷门、非热点,就没人理,这么下去我们处理照片的选择会越来越少。只要有一个人解惑了,用上了,我就觉得写这些东西是值得的。

图片

第三阶段是风格化和去风格化(从矫情到不矫情)。时间线上,其实这个阶段和第三阶段重合。拍了几年照片之后,我发现我喜欢黑白,喜欢极端的黑白,所以我自己修的图大多数比较阴郁,或者就是特别特别简化,画风比较……诡异吧。

图片

新疆独库公路 溪水

比如这种,我喜欢黑白,所以特意买了一台Monochrome,以及一台艺卓的黑白显示器。修图的时候,我还是挺偏执的。

图片

新疆塔城 马厩

图片

河南三门峡 天鹅

图片

东京涉谷 小孩

我喜欢街拍,喜欢风光,却都没有下功夫去拍,我可能更喜欢当个分享者。风格化不仅是照片,更是做事吧。李宗盛的歌里有一句,可惜恋爱不像写歌,再认真也成不了风格。再扎心一点,就是新裤子唱的,你最热爱的歌曲,其实他们都是在骗你。他们并不是为你唱,只是希望你开心还好,我是为你讲,也希望你开心。

我不是摄影师,按照分类,我应该算从事摄影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类别,我生活中很享受的事情就是分享知识,讲课。我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也是“理论研究”。我不能把太强烈的个人风格带入教学,所以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被很多影友说很难看),修一些喜闻乐见,以及基础教学类的图,比如做这个:

图片

以及糖果色,等等……不是说这些不好,只是我更喜欢黑白。

图片


修这些图并不难,也不难受,只是心里知道,分开自己拍和修,以及自己传达的正确修图理念和如何让朋友们更快接受,少走弯路之间的区别。我是喜欢走弯路的人,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喜欢。

其实做课程最大的挑战不是摄影后期的知识,而是讲课的艺术。我学习了大量教学技巧,心理学知识,以及单口相声知识,演讲知识,才敢讲课摄影笔记的宁校长很早找我讲课,开始我不敢。直到有一次,在北京P&E门口,我俩聊了将近两个小时,我终于鼓起勇气讲课了,一讲就讲到了现在。

作为一个分享者,或者说,一个名气和实力都不足的分享者,弱化个人是必要的吧。还好,我能自己留着。此时的讲课很多很多,北京国际摄影周也讲过,北京函授学院省级会员提升班也讲过,Adobe Live也做过,摄影笔记、人民邮电,以及现在兰拓,最少的一对一定制,最多的现场2、300人,线上的直播、录播……我爱分享那些我得来不易的知识,不断把新的、我认为正确的理念带到课程中,希望朋友们能学得更顺畅。

图片

所以,第四个阶段,随心而动(正能量的玄学)。我给朋友寄书,有两个朋友说,让我给写句随便的话,我给我徒弟(编辑部我的实习生)写了一句“此心不动,随心而动”,给我一位学员写了一句“若是今夜云将云,愿是扉开寄雨时”。都是一个意思,心到了,身就到了。

开始看一些大师访谈,谈那些个理念,什么艺术,都他妈很虚,好好搞好技术不好么,连选区、蒙版都没弄好,搞理念?后来发现其实做东西做到最后分两种。一种是倚老卖老,不适应新事物只能吃老本,去谈艺术。第二种是已经到了一个级别,不需要谈技术,把技术融入到自己理念里的人。第一种值得唾弃,第二种值得尊重。只是很多人到了那个级别,就不太会在乎观者怎么说,因为他说什么都没人反对。

今年,有天修图,一张极为普通的图,我连续修了5遍,忽然感觉跟通电了一样,我的手放在鼠标上,调滑块时能感受到每个像素在变化,直方图在流动,那感觉跟一次美好的初恋应该很像(抱歉,我初恋不怎么美好)。记得看一个外国人分享视频剪辑,他不听声音,光看声音波形就直接说,这段重录一下,是装逼么?是经验。十五年了,也不算短,一款几乎每天打开的软件,也是有感情了,忽然也理解一下段子里,程序员浪漫的苦涩。

其实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开始在这个状态里修图,目测还会停留很长时间。好在,修图对我来说,更多还是爱好而非工作。能用自己的爱好赚零花钱,还能在这个行业内有人认可,是件幸福的事情。我的毛病是爱好太多了,但我的优势可能是,我能把爱好都从内在联系起来。修图、自驾、咖啡、做饭,包括偶尔研究研究京剧、相声……本质都是一样的,流程上都是一句话:学习、预想、实践、复盘、提升。以此往复,很快乐。

这10个字,用了十五年,才踏踏实实的领悟。

我爱摄影,也爱摄影后期,这一路每一个跟我有交集的人,都是我的老师,谢谢你。

乔枫伟

2022 05 01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