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91 | 《摄影美学》观点提要3 | 阅读13

 水的歌唱 2022-05-01

上期关键词:照片仅是痕迹、摄影偏见举例、拍立得固化偏见、照片的物质构成、艺术/无艺术、元摄影、摄影是什么、新闻摄影。

本期关键词:四家图片社、传播与宣传、摄影对观众的影响、社会剧场、新闻摄影、摄影的目的、奇观、触发自我、布列松的摄影语音、摄影-本质。

21. 四家著名图片社伽玛(Gamma)、西格玛(Sygma)、希帕(Sipa)、玛格南(Magnum)图片社的图片覆盖全球。名下的摄影师经常会在数量/ 质量、传播 / 创作这两组矛盾中摇摆、选择。

22. 传播很容易走向操纵、宣传、愚弄及去信息化的谎言中。新闻通讯社往往成为宣传社。

23. 摄影至多是一个微弱的声音,通过照片影响观众的情绪并获得认识,进一步引发思考、引发行动,或引发理解、引发共情。

24. 当今意识形态的主要环节:以景观替代生活,以幻影取代真实。摄影不是对客体-世界的还原,而是制造对存在于某一特定空间、某一特定历史下的可视、可摄现象进行阐释的图像。有时,对政治与社会现实的编排式呈现被它的主导者们内化吸收的很好,加上图像及传播领域的顾问助阵,照片因此呈现的不过是社会剧场的表现,而并没有真相、批判或质询的价值。

25. 摄影的客体-真实并不存在,而只存在将可视现象以摄影客体为目标进行转化的主体。新闻摄影将现实简化,简化至可以立刻被读懂和理解,即被缩减至它的最简单、最平庸的形式,并符合东家的意识形态及利益诉求。

26. 怎样才能将图片语言转换成进入思考的诱因(艺术 / 美学 / 批判的接受),而非一种进入催眠的邀请。洞穴的囚徒成为幻影的受害者,对侍卫是有利的。

27. 一类摄影照片:提供惊奇、梦幻、异国风情及奇特景观,保持与观众的神秘距离感,让观众享受奇特、梦幻的世界并产生幻想。

28. 通过瞄准目标、瞄准外部世界而触发自我。

29. 卡蒂埃.布列松的摄影语言:建构一套寓言,它首先是,无论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想象、象征及无意识相关联的话语。艺术家将被幻想与虚构、想象与非真实、或简言之被浪漫所萦绕。

(1)捕捉某一事物、某一存在或某一情景下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捕捉某一涌现的场景的本质。

(2)现象揭示存在,瞬间通过对空间的几何化,通过对空间的组构而提高了身价。我们在按下快门的那刻,我们本能地确立了精确的几何点,否则,照片则萎靡不振、没有生命。从自然中获得抽象,享受形式的快感。

(3)瞬间/ 秩序 / 组织 / 几何。合适的时刻、时间以及恰切的地点、空间之时。世界是结构性的,重要的是事物的结构与空间。摄影师瞄准的是结构而非元素或细枝末节的东西。

(4)在混乱中发现秩序、在去结构化表象中发现结构,在运动中捕捉具有表现力的平衡。唯有此时捕捉到的瞬间,才会获得巨大的生理及智力层面的愉悦,并与流动的链条割断联系,从中剥离出真实的本质:元素处于平衡之中。

(5)(悬浮的注意力 / 客观的偶然 = 安静而机警地等待图像 )+ 灵活性 / 直觉 / 几何感/ 无意识 / 偶然 。

(6)四项拍摄要求:不任意扫射/ 在接触印相上工作 / 永远不要摆拍 / 不要使用色彩。

(7)布列松在拍摄风景时,根本没有决定性瞬间。

20. 布列松所做的一切,并不能捕捉客体-本质。因为他捕捉到的其实是一种短暂的、临时的现象的图像,在摄影上触及客体-本质是不可能的。

(P27-P44,2022-5-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