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真奇妙,难以涉足的四大神奇之地

 brownk 2022-05-01 发布于上海
第一,为了安全,巴西的蛇岛。

大凯马达岛(Ilha da Queimada Grande),又名蛇岛(Snake Island),位于巴西圣保罗东南方的大西洋海域,长1.5公里、宽0.5公里,面积0.43平方公里。

该岛为无人岛,因为它是一种毒蛇的栖息地,这种蛇叫“金黄矛头蝮蛇(the golden lancehead)”


图片

这种蛇是如此的致命,任何停靠的鸟,被它咬一口也有翅难飞,人类更是不敢造次,因为不仅毒性大,而且数量多,每平方米就有2.5条金黄矛头蝮蛇。

该蛇为全球特有种,仅存于该岛,以食海鸟为主。毒性是一般毒蛇的数倍,人和其他动物被咬到后,肉体都会腐蚀。

为了安全,巴西政府禁止任何人踏足大凯马达岛。提起它,人们更愿意叫毒蛇岛。唯一例外的是少数科研人员,但他们上岛必须要有专业保护设备,并有医生陪伴。

当然你如果对这种毒蛇感兴趣,可以在巴西其他地方,观赏到人工圈养的金黄矛头蝮蛇。

第二,生物保护,挪威的末日种子库。

一旦发生某种不可抗的灾难,哪怕是区域性的,比如火山爆发、被小行星撞击、长时间的严寒或酷热,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会有永久性灭绝的风险。

因此人类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2008年在挪威开始建设一个永久保护的种子库。

图片

种子有两层保护,一层是被保存在能够防潮的特殊包装中。这个不难做到。

第二层保护,是种子库所在地方的特殊性。它位于极地斯瓦尔巴斯群岛中一个 非常偏远的岛屿:匹次卑尔根岛上(Spitsbergen in the Arctic Svalbard archipelago),里面保存了全球几十万例农作物、植物的种子和样本。

种子库建于一座冰雪覆盖的砂岩山脉里,深120米,周围都是永久冻土,可以保持自然恒温、干燥。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从来没有地震活动,也没有什么成规模的生物,所以不会受到侵扰破坏,除了人。所以那里虽然偶有极地探险者,但却不允许参观访问,严密的安保措施,确保种子可以保存数千年。

 

三,艺术保护,法国拉斯科洞窟。


它的发现纯属偶然。1940年,法国南部的4名少年为了寻找消失在洞穴中的爱犬,偶然发现了拉斯科洞窟(Lascaux)。

洞窟里的岩壁上有许多马和鹿等各种动物的精彩壁画。这些画距今17000年前,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艺术之一。不仅有约600幅绘画,还有约1000幅雕刻画。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游人很少,也没有保护。8年后,拉斯科洞窟有了初步保护,对好奇的公众开放,人们纷至沓来,希望能仔细观赏祖先的杰作。

图片

很快就有了问题。1963年,由于洞内墙壁上出现了霉菌,开始限制人员进入。霉菌是艺术作品保存最大的威胁,因为洞穴被发现前处于一种密封状态,随着游人的不断进入,真菌一直在继续爆发和生长。

没有办法,洞窟以后一直对公众关闭。不过,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在旁边修建了一个复制点,供游人参观。

第四,传统保护,澳大利亚乌鲁鲁。

图片

位于澳大利亚内陆的乌鲁鲁(Uluru),也被称为艾尔斯岩(Ayers Rock),说它是一座山也行,但看起来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有348米高。曾经一直是旅游胜地,可以供人们攀爬、踏足,但最近被列入禁入区。

这里常年高温,夏季更是高达47摄氏度,但平地里突然冒出的一块巨石,激起了人们的征服欲。攀爬中的各种困难,也有挑战的乐趣,所以游人络绎不绝。作为地标,乌鲁鲁的照片也出现在许多澳大利亚的旅游手册上。

但是对于当地的原住民阿南古(Anangu Aboriginal)人来说,乌鲁鲁是神圣的,不能被亵渎、践踏。

在阿南古文化中,乌鲁鲁是天体在地球尚未形成,以及没有生命时来到地球上时的证据。这些天体在穿越过程中,一路上创造了生物物种、各种形状的自然风貌,比如乌鲁鲁。

对于阿南古人来说,这些都是他们文化和传统的一部分,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呼吁不要再攀登岩石,以尊重他们的传统。

最终他们的要求得到了乌鲁鲁-卡塔丘卡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的支持,董事会在2017年做出决定,停止人们踏足乌鲁鲁。

2019年10月25日是禁令生效前,允许人们攀登岩石的最后一天,游客们排起了长队。 

从那以后,人们仍然可以前往乌鲁鲁-卡塔丘卡国家公园,远观这一神圣的岩石,看起来更神奇,何必要践踏。


地球上这样的景点还很多,以人的能力,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但出于安全、保护和科学的原因,不对公众开放,看看图片和介绍,也挺美。

五一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