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泥街》:残雪,读余华血凝如冰,读残雪恍如隔世

 找不着北找南 2022-05-01 发布于河北


“黄泥街”是一个整体象征,中国禅宗有一桩公案:“一树黄梅个个青,打雷落雨满天星。三个和尚四方坐,不言不语口念经。”但残雪在小说中实现了一种通篇如此的结构,而且看似“胡话”、梦魇,背后却密集着及物的、写实主义的信息。而最后,整篇小说的情节落脚在一个“阴谋”上,王子光是谁?正如近藤直子所论,“在所有事件中,最先的“王子光”事件,是一个男人在梦中,不指对象“东西”,而说出“王子光”这一名字时发生的。”

“王子光”事件因此就和《创世纪》中神说“要有光”一样,以言行事,意味着对不存在之物的言说和它们在同一瞬间的实际创造。笔者认为,黄泥街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域指涉的原型,是对风波中下层阶级集体谵妄的一次想象,是对其人际交流、谣言传播、官民沟通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变形、不理解、惶恐不安情绪的一次抓取,正是在表面“疯子的梦话”一般的语言下对生活细节的披露,使残雪成为中国先锋文学中最有国民性批判意味的一支。

常见的死亡,河流中漂过的死尸,被“上面”抓走的人,隐喻了残雪在特殊时期中的亲历见闻,相比卡夫卡的寓言而言,残雪的作品显得没有那么干净、弱于叙事,语言上仍带有抒情、拖沓和铺展开来的杂糅性,但她也有优点,那就是她的作品与现实的更为迫切、急促的互文关系,以及她在语言密度上对经验的更新。人在夏天身上穿着棉袄,溽热产生的蛆虫,到处都存在和蔓延滋生的腐烂,怪力乱神,残雪的世界充满被解放了的生机,人在生成动物,而动物也在生成人,

“柏油马路上的黄水渐渐像开水一样烫人了。白天,马路上是站也不能站了。每样东西都像玻璃渣一样放射耀眼的白光,像要烧起来。小小的太阳像不动了似的,总在那灰蒙蒙的一角天空里挂着,有时也有一片梦样的云儿停留下来,将它挡住,于是人们大出一口粗气,说:“好了。”很快地,那云又跑掉了,大地重又燃起白色的烈焰。”叙述那一段反常历史的,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像《黄金时代》《丰乳肥臀》,《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朦胧诗人多多写在那些年的诗,都有一种过度的曝光感,好像烈日把人的记忆照到沸腾、溶解。

残雪的语言也让人着迷,明明是阴暗甚至带着点反胃的内容,语言竟然是单纯的,就像一个观察这一切的孩子在讲故事,有着孩子般的清晰记忆,结尾和开头的片段甚至还有些温柔。我是个浅显的读者,只能感觉到残雪的强大能量,似乎带着毁灭的气息。她是那种天才作家、怀着理想坚持写作至今。这样的作家在我看来,就是给世人的礼物,让人有幸去听到如此特别的声音。有趣的是,她在国外比在国内更受欢迎。

女作家残雪的父亲,曾经是长沙某某日报社长,经历过那个特殊的时期,有过心灵的拷问和对于命运的思索,无疑,这也影响到了残雪的世界观,而在这一篇作品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主题,黄泥街代表了什么?里面的各个隐喻又指向何方,许多人都会感同身受,出现共鸣,残雪已经不年轻,这一代人注定要过去,到那个时候,又有几个人,还能想起特殊时期,还能想起残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