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件国宝本属皇宫绝密,1983年却惊现于世,现为青州镇馆之宝

 古稀老人赵 2022-05-01 发布于北京

1983年4月的一天,山东青州郑母村。

一位中年男性和一位老者正在太阳底下唠着家常。

突然老者压低声音神秘地说道:魏所长,你不是收古董吗,我们村赵焕彬家里就有件古董,听说很值钱。

老者口中的“魏所长”是青州文物管理所的副所长魏振圣,青州正在筹备建设博物馆,他最近一直忙于下乡收集民间的文物。

郑母村是虽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可是从这个村庄了走出了一个丞相,一个状元,一个尚书,一个侍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也较多,所以近来魏振圣一直在这个村子转悠。一来二去,就和村民熟悉了,经常在一起聊天。

魏振圣惊讶地问道:什么东西?

老汉告诉他这个东西叫状元卷,这次无意中的谈话让魏振圣非常兴奋。

青州的确出过一个状元,这个状元就出在郑母村,他叫赵秉忠。

赵秉忠十五岁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

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被黄尊素弹劾去职 。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追复原官,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

郑母村至今还残存着关于赵状元的遗迹和传说。

赵秉忠画像

赵秉忠画像

难道眼前这个老汉口中的状元卷就是赵状元的殿试卷吗?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废止于清代的光绪年间,共出状元700多人。理论上来讲应该有七百多份状元卷,通常被作为国家机密档案存放在深宫大院,但是由于历代战乱,屡次遭劫,以至于今天无一份状元卷留存于世。

如果老汉口中的状元卷真的存在,那将会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发现。

魏振圣的心激动地颤抖着。

魏振圣辗转找到了赵焕彬的家。

赵焕彬约莫六十岁年纪,是一个温和的农村老汉,待人极其热情。

通过简单的攀谈,魏振圣得知赵焕彬是状元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它让状元卷的存在有了可能。

可是当魏振圣说明来意并表示愿意收购状元卷后,赵焕彬却说这都是传言,他根本没有状元卷,就算有,过去几百年了,纸质的东西早就化为乌有了。

这回答犹如给魏振圣泼了一盆冷水一样,来了个透心凉。

魏振圣回到青州市的家里,心却还被状元卷缠绕着。到底有没有状元卷呢?赵焕彬说的是真话吗?

郑母村民居

郑母村民居

论理状元卷藏在深宫大内,属于国家绝密,是根本没有办法拿出来的,但是无风不起浪,为什么好端端的会有人说到状元卷呢?

随后魏振圣查找大量关于青州的明代文献资料,他发现不但赵秉忠做过状元,赵秉忠的父亲赵僖也曾在京城做过礼部侍郎,这对高官父子有没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把状元卷带回青州呢?

更重要的是赵家15代香火未断,一直人口繁盛,客观上也有保存状元卷的可能。

几天后,魏振圣再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这一次赵焕彬承认赵家的确有这个传家宝,但后来不知怎么给弄丢了。

魏振圣又一次无功而返。回青州的路上,魏振圣想,既然是传家宝,怎么能弄丢了呢?

为了弄清真相,魏振圣决定再访郑母村。这次魏振圣没有直接去找赵焕彬,而是走访了其他的赵家人。

让魏振圣吃惊的是,居然很多人声称见过状元卷。但他们好像都不把这张试卷当回事。据说,赵家有几个上学的孩子还曾经拿这张状元卷当成临摹的字帖,学写毛笔字。

听到这些话,魏振圣吃惊之余又很兴奋。因为这说明状元卷的确存在过,那么状元卷现在在哪里呢?对此,赵家人都说不知道。

解铃还须系铃人,看来真相还在赵焕彬那里。

纪录片中的赵焕彬

纪录片中的赵焕彬

于是,魏振圣再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魏振圣对赵焕彬说:“状元卷是你们的传家宝,既然是传家宝怎么会弄丢呢?如果真的丢了,是谁丢的呢?”

赵焕彬又改口说:“不是弄丢了,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时候给烧掉了。”

魏振圣隐隐感觉到状元卷还在,而且就在赵焕彬手上。

魏振圣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二等残废军人。在此之后的两个月里,魏振圣拖着残疾的病腿,又20次探访赵焕彬……魏振圣一次比一次肯定,状元卷就在赵焕彬手上。

1983年5月27日,魏振圣第24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

这次,魏振圣开门见山:“第一,状元卷肯定还在你老大哥手中。第二,你老大哥肯定会顾大局、识大体,最终把状元卷献给国家。”

赵焕彬思考了很久,或许是被魏振圣的诚心所感动,转身走进里屋,从一个米袋子里抽出一个折子拿给了魏振圣。

这正是赵秉忠殿试状元卷。

赵焕彬讲述,赵家人知道祖辈上出了个状元,满门引以为荣,殿试卷更被看作传家之宝,从来秘不示人。

一辈辈的赵家后人把状元卷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历经了几个朝代的更迭战乱,都是舍命保护下来的。

1942年和1960年,因为家乡闹饥荒,赵焕彬两次闯关东,每次都将状元卷缝在破皮袄里带着。

在东北的几年,赵焕彬不管在什么地方,保护状元卷都是他的首要任务,每夜都枕着用破皮袄包着的状元卷当枕头,视状元卷如护身符。

文物工作者和赵焕彬的后人赵继光

文物工作者和赵焕彬的后人赵继光

不论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饥饿的年代,赵焕彬始终没有拿状元卷去换钱补贴家用。

“文革”时,赵家的不少遗物被破坏,唯独这份状元卷,赵焕彬把它藏在枕头里,才幸免于难。

不过,后来状元卷差点被烧掉。

1967年的一天,赵焕彬妻子正准备做午饭。但接连几天下雨,柴草潮湿,点不着火。便想起抽屉底下有本老本子,就去拿来点火。

这时,赵焕彬正好从地里回来,看到妻子要烧状元卷,大喝一声,夺了过来。

若是晚来一步,状元卷就化为灰烬了。这件事也让赵焕彬自责不已,从此,他把状元卷看护得更紧了,不准别人动它。

看着这些曲折的经历,魏振圣在动容中细细打量起这份状元卷。

赵秉忠状元卷

赵秉忠状元卷

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为19折册页,横长共268厘米,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封面、封底均为全绫装裱。

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为当时的皇帝朱翊钧御书下钤“弥封关防”长印,占一折。下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为1厘米见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

内容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主张“实心先立”、“实政继举”才能天下太平安乐,具有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

并附有作者上三代的简历。后3折列着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9位读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职衔与姓名。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唐代开始全面实行,是普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读书人需要通过县令和知府主持的考试,才能称为童生。

科举考试场景复原(江南贡院)

科举考试场景复原(江南贡院)

童生参加院试,通过的被称为秀才。秀才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的成为举人。举人参加乡试次年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

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通过的被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三名称为探花,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一名就叫状元。

可以说,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直考到状元,实在是沙里淘金、金里再淘金。

状元卷就是状元的殿试试卷,是极其罕见的文物。赵秉忠的状元卷被发现前,还从来没有人见过明朝的状元卷。

即便是清朝的状元卷,也只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寥寥几份。而赵秉忠的这份明朝的状元卷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可是现在一个问题摆在魏振圣的面前:这状元卷是真的吗?

状元卷是相当难得的一件文物。根据它的纸张、装裱,还有残损的程度来看,不像是伪造的。但是因为大家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敢擅自肯定是原件。

为了进一步证实状元卷的真伪,魏振圣带着状元卷赶赴省会济南,找到了当时看文物比较有名的霍建秋、王笙甫、刘春浦。

这三个老先生看了以后,相当震惊,但他们不敢下定论,给出的建议是带北京故宫找更加权威的专家去看看。

1983年7月30日,魏振圣从济南出发,奔赴北京故宫博物院。王以坤、冯华等几位专家对这份状元卷进行了仔细的鉴定。

他们看了绫子和装裱的技术以及宣纸各个方面,的确是明朝的原件,从破损的程度看,也符合那个时期的文物,但是就觉得心里没底,仍然不能给出确定的结论。

那该如何确定状元卷的真假呢?经过多名专家的细致讨论研究认为:只有一种可以鉴定。

状元卷上的印章加盖的是明朝礼部大印,如果这份状元卷上的印辙与明礼部大印一致,则可以断定是真,否则为假。

经过申请以及严格的手续,几位专家从故宫博物院文物库里调取出了明代礼部的大印和试卷上的礼部印章进行了比对。

竟然严丝合缝!

故宫博物院的王以坤、冯华两位专家一致认定,这份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是真迹、孤本。

他们在鉴定书上写道:“目前我们国家的明代殿试卷,发现的只有这一份真迹,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属国家一级文物。”

状元卷的真伪终于水落石出了!

本当藏在深宫大内的状元卷又为什么会流落到民间呢?赵家又是如何把赵秉忠的状元卷从宫廷带到青州的呢?

对这个问题,有人推测与赵秉忠和他的父亲赵僖有关,因为赵秉忠、赵僖父子都曾在礼部任职,而科举考试就是归礼部分管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赵家父子利用职务之便,带回状元卷光宗耀祖,倒也顺理成章。但这个说法受到了赵家后人的质疑。因为他们家族当时已经很辉煌了,用不着一个状元卷来证明。

之后,又有专家提出: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忠为了避免魏忠贤的陷害,才从大内偷出了自己的状元卷。

魏忠贤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之一,而赵秉忠性格历来耿直倔强,状元的身份也让他对魏忠贤这个宦官不屑一顾,为此,二人渐生怨恨。

天启4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让魏忠贤和赵秉忠的关系势同水火。是年,以杨涟为首的官员上书揭发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当时为杨涟起草罪状的尚书就是赵秉忠的学生缪昌期。

因为赵秉忠和缪昌期这个关系,所以魏忠贤对赵秉忠恨之入骨,多次在皇帝面前说赵秉忠的坏话。后来由于皇帝庇护,赵秉忠逃过了一劫,但是魏忠贤权倾朝野,赵秉忠不得不有所忌惮。

所以有人认为,状元卷成了赵秉忠的一块心病,因为这份状元卷虽然主要阐述了安邦治国的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抨击当朝时政的内容。

赵秉忠很担心魏忠贤利用状元卷来陷害他。于是,他利用礼部尚书的职务之便,将状元卷从大内取出,然后告老还乡。

试卷局部

试卷局部

但是这一说法依然受到质疑,因为当时要动宫廷档案,就是杀头,祸灭九族,如果把状元卷拿出来作为避免魏忠贤陷害的证据,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再说,赵秉忠为人非常正直,这样的事,他绝对不会做。

究竟赵家是如何把状元卷从宫廷带回青州的,恐怕将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那么赵家的状元卷又是如何一代一代地传到赵焕彬的手中的呢?对此赵家人的说法各不相同。

有人说,因为赵焕彬解放前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家族的聚会中十分活跃,家庙的很多东西都由他和几个兄弟保管,所以要把状元卷弄到手可谓易如反掌。

也有人说,是由于赵焕彬办事能力强,家族才决定把状元卷交给他保管。

无论状元卷如何传到赵焕彬手中,它历经战乱、灾荒、下关东、“文革”等等生活变故而不曾丢失,足见他对状元卷的重视。可以说,他对状元卷的保存是功不可没。

最后,赵焕彬将状元卷捐献给了青州博物馆,它已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