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

 山东刘福新 2022-05-01 发布于山东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刘福新 

 

    自从1962年暑假考上昌乐一中之后,便与黄埠子村略偏东北的一条又深又窄的沟以及沟下的河滩梨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年,我们边下完小很幸运,破天荒考上了昌乐一中(初中部)七名学生,正班主任王成孝先生一下子提了教导主任,副班主任赵光远先生提升为教育局科员,校长崔其贵更得到了重用。因为在此之前,边下完小连续三年“打了黄位”,也就是进入一中的升学率为“0”,已经连撤了两位校长和两位教导主任,所以1962年是边下完小的一个丰收年。
    那一年,我们小埠前村很幸运,因为这七人中还有一个是“副取”,“正取”六人中,我们小埠前村就占了三人。
    那一年,我们小埠前村“东头”这支家族更幸运,因为小埠前村考取昌乐一中的三个人,都是我们东头这一股里的孩子。
    小埠前村都姓刘,无杂姓,但又分三大股,也就怪了,竟然都是我们这一股里的!考取昌乐一中之后,我亲二祖父家的二叔刘建文在十八级一班任班长,我五服上的哥哥刘福田也在十八级三班任班干部,我在十八级四班任体育委员和语文课代表。在我家族五服兄弟34人里,我排行第三,刘福田比我大两岁,是老大。刘建文二叔和刘福田大哥由于生活困难而辍学了,最终没有完成学业。那时候,我上学的困难不少于他俩,因为无论怎么说,他两个都有亲娘,我却没有。或许正是这个精神压力太大的原因吧,我终于艰难地在昌乐一中完成了初中学业,得以继续深造,并捧上了“铁饭碗”。
    那时候,我们到“吴家池子”(那时候没有叫“昌乐一中”的,都叫“吴家池子中学”)上学都是走小路,依次途经边下街、南寨、北寨、黄埠子、岳家庄、萧家庄和吴家池子。
    到“吴家池子”上学的那年秋初,大概是第三个周末吧,我们四人,三男一女返校走到黄埠子河滩,遇到发山水,比我们高两级的刘花容是从北岩转学一中读初三。迄今犹记得那个初秋的山洪暴发,小丹河陡然变成大河,没见过大江大海,但这条暴溢的小河就成为我眼中最庞大、最暴躁的事物。浊浪涌起,横冲直撞,河滩变为了妖魔,都被这一片混浊所占有。那一天下午,我们上学心急,就小心翼翼地走下了小丹河,不料刘花容被山水冲下去三十多米,我们奋不顾身把她救了上来。不久刘花容就不上学了。刘花容比我高一辈,我得称她一声姑,她后来嫁到南流泉去了。
    每逢从黄埠子穿村而过,都要下一条又深又窄的沟,这条沟究竟叫什么名字,从没问过。只知道这条沟下有陡崖,陡崖下有个洞,我们当地叫“崖屋子”,“崖屋子”里住着一个麻风病人,脸胖胖的,胡子长长的,每逢从这里路过,都感到好奇,免不了多看两眼,心里觉得怪怪的,什么是“大麻风”呀?只知道是“不可接触者”。那个麻风病人也很知趣,只在“崖屋子”外面或坐或立,从不与我们说话。
    这条沟下不仅有麻风病人和“崖屋子”,还有一大片梨树林,说句实在话,我真得喜欢上这片梨树林了,特别是春天,花开如雪,煞是好看,要不是怕耽误了上学,我宁愿伫立林中多待一会儿。到了秋天,梨子熟了,看到有人摘着吃,我却从未摘过,一来是唯恐传染了麻风病,二来我从小就没有摘过人家的果子。
    小丹河岸边还长着粗大的柳树,一到夏天,知了此起彼伏的唱着悦耳的歌,常常坐在裸露的柳树根上小憩。脚丫伸进水中,小鱼儿常常游近舔着我的脚丫,甚是惬意。
    但唯一的一次悲伤也是发生在这里,1964年古历二月十三的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冻坏了杏骨朵,大雪掩盖了道路,我从岳家庄西南的陡崖滚下了小丹河,浑身湿淋淋的,过河后,就在黄埠子这片河滩,残旧的鞋子齐齐地断为两截。回家后引起了父亲与继母的一场大战,这个记忆永远烙印在我少年的心中。(见相关博文链接2《我的雪野轶事》)
    这条又深又窄的沟,这片美丽无比的梨树林,这个岸边长满大柳树的河滩,这个麻风病人,给我记忆太深了,以至于一想到黄埠子,就想起这些往事。所以,拍黄埠子不能不看看这个地方。
    与周瑞森来的时候,竟然找到了那条沟,只是远非过去的模样了。至于这条沟叫什么,幸亏我问了好几遍,开始时周瑞森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毕竟周瑞森是昌乐十三中(驻南郝)十八级二班的班长,很有灵性。他突然想起来,“听人家称呼'尧沟’呢?”我说,“这是不可能的,'尧沟’不在这里。”他一激灵说:“对了,这里很久以前烧过窑呀!”我说:“如果是叫'窑沟’,倒是有可能的呢。”于是,跟着周瑞森去看那几座早已毁弃的砖窑。窑壁上闪着红褐色的光泽,像苍老的不堪重负的无数只迷惘的眼睛,惑然地编织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我在这些迷惘的眼睛上徘徊,在这些古老的故事上踟蹰。究竟这几孔烧砖的窑起于何时?我不得而知,但我此行却得到了一个答案,我少年时代经常路过的这条又深又窄的沟叫“窑沟”。


                                            2012年1月20日16:00完稿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我与周瑞森沿着小丹河河滩朝北走,我要寻回我少年时的记忆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2、这里有几棵割掉的树,露出了树茬子。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3、水花很漂亮呀!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4、我想从树茬子过去。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5、周瑞森说:“老师,您说的那条沟还在北边。”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6、周瑞森回去开车,说要将车开到那条沟上边。我到了这儿,已经看到那条沟了。但我不能肯定我少年时路过的那条沟就在这里。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7、因为这里有个小水库,河水渐宽。河面已经结冰了。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8、这里有一条沟,但我的印象里,这里是不对的。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9、继续朝北行。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0、裸露的树根。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1、终于找到我上学时路过的那条沟了,但已面目全非。以前这里的沟很深很陡,现在已经很缓很浅了。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2、沟的南面还有一条小径,我的印象很深。因为我时常走这条沟半坡的小径。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3、沟下的河滩原来有一大片梨树林,现在渺然无踪了。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4、小丹河彼岸是岳家庄。岳家庄岳姓村民是从河南省汤阴县迁来,属于岳武穆的后代,村里原有岳武穆庙,如今也不见了。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5、对岸左边(北)的这个陡崖就是我们途径的地方。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6、这里可能就是我们当年上学时过河的大致地段了。原来这里的岸边有许多又粗又高的柳树。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7、1962年初秋发洪水,差点儿冲走了我村的刘花容。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8、仔细端详,那个大麻风住的“崖屋子”在哪儿呀?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19、我与周瑞森琢磨着,“崖屋子”可能就在这个地方了。但是,这一段沟崖已经改变了不少。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20、我问周瑞森,这条沟叫什么呀?他说教“尧沟”,我说不多呀,与“尧沟那儿有尧河,这里可是小丹河呀。”他突然里想起来,沟的北边曾烧过窑,我说:“那就对了,是叫'窑沟’,而不是叫'尧沟’。”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21、这人就是那几孔烧砖的窑。这一孔是西边的。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22、这一孔窑是东边的。紧靠着小丹河河滩。窑壁上闪着红褐色的光泽,像苍老的不堪重负的无数只迷惘的眼睛,惑然地编织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我在这些迷惘的眼睛上徘徊,在这些古老的故事上踟蹰。究竟这几孔烧砖的窑起于何时?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23、只能是猜测了。也可能这些窑是近代或者现代的。



(原创)窑沟·麻风病人·河滩·梨林·山洪——黄埠子采访之二    24、砖窑西侧有一个用石头垒砌的院墙,周瑞森告诉我说,原来这里的地势很高,由于烧窑挖土,这地方矮了许多。

 

【相关博文】

1、(摄影)《任家庄、黄埠子寻古》 (2008-12-14 19:43: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bqsv.html

 

2、(散文)我的雪野逸事 (2010-01-04 17:39:4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glsp.html

 

3榕树下【望海·散文】我的雪野逸事(社团推荐)  / 昌乐刘福新

/book/3958689.html

 

4(生活随笔)七月十四,说“上坟”及其它 (2011-08-14 01:14: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dro6.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