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好忽悠——那些我们曾经信以为真的军事“段子”(上)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5-02 发布于山东

每一个军迷都经历过早期饥不择食四处寻找军事书刊来阅读的阶段,这期间知识积累还浅,而军刊的质量则是良莠不齐,充斥着很多似是而非的错误信息,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传媒还比较少的时期,一个主流杂志的一篇文章一个说法就可能影响一代人,并借助于这些读者的继续传播而成为社会中的“既成事实”,但大家总拿着一些虚假的故事当做历史去探讨也不是个事,在这里就拎出一些著名的段子,先从看上去趣味性较高的太平洋战争说起。

文章图片1

01

日本人忽视航母吗?

说起关于太平洋战争的段子,比较早期同时也是比较流行的一个就是:日本人思想保守,即使在用航母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巨大成功后,依然痴迷于战列舰的巨舰大炮,反而是因为战列舰都被偷袭击沉、击伤而不得不重用航母的美国海军因祸得福掌控了海战。

当然,这个段子对于稍微资深一点的军迷来说都早已被否定,因为历史资料很好查,日本海军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只有12艘战列舰,也就是4艘“金刚”级、2艘“扶桑”级、2艘“伊势”级、2艘“长门”级,以及2艘“大和”级,其中前面的四级10艘都是早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就建成服役的,其中最晚的“长门”级也是在1920年下水。而最后服役的同时也是最强大的“大和”级,首舰“大和”号在1937年开工,1940年8月下水,并于1941年12月7日(几乎和偷袭珍珠港同时)完成海试并随后不久交付部队,二号舰“武藏”号在1938年开工,1940年11月下水。三号舰在1940年5月开工,以最后建成为标准的话,这已经是日本最后一艘战列舰,全都是在太平洋战争开始一年以前下水。也就是说,战争开始后,日本没有再开工建造过一艘新的战列舰,像完成度低的“大和”级的四号舰直接就取消了。

文章图片2

相对于战列舰建造的全面停止,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就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的集中于航母建造,战前日本有10艘航母,而在空袭珍珠港后,日本海军陆续又接收了13艘航母,如著名的、全新设计性能优良的“大凤”号航母,总数量甚至还超过战前,和战列舰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而且随着战争的进程,日本甚至早早就开始将已经或者还没有建成的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比如“伊势”级战列舰限于工期要求,在1943年改造为一种四不像的航空战列舰,也就是既保留了舰体前部和舯部的8门主炮,同时在舰体后部拆掉两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后铺上了四十米长的航空甲板。至于“大和”级,则干脆将三号舰“信浓”号投入大量资源改造为完全的航空母舰,而且是当时世界上装甲最厚、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可见日本人对于航空母舰的饥渴。

文章图片3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这个段子里被作为正面例子的美国海军,反而是在继续建造新战列舰,美国在战前有18艘战列舰,其中停泊在珍珠港的8艘都在日军空袭珍珠港时或被摧毁或受损,但后来美国不但将受损的那些全部修好(没有一艘改装为航母),还在战争期间新完工了4艘“南达科塔”级以及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其中第四艘“衣阿华”级,也就是“威斯康星”号是在1942年战争全面爆发后开工建造的。

美国继续建造战列舰并非是美国人也如这个段子里想证明的那样头脑僵化看不到海战的新趋势,事实上美国战列舰固然造了不少,但航母造的更多,战争期间美国下水了20艘全新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其中17艘在日本投降前服役)、2艘“中途岛”级重型航母(第三艘“珊瑚”号在战后下水)、9艘“独立”级轻型航母,以及100多艘商船改装的护航航母,总数远远超过战前。所以,实际上美国人继续建造战列舰主要就是两个原因:首先这点花费和对工业产能的占用对美国来说不算什么大事,那些已经开工的就继续建好了;其次就是这些战列舰还有点用,比如每一支航母编队总得配上几艘作为护航,不然英国那艘被德国战列巡洋舰击沉的“光荣”号航母的悲剧出现怎么办,再有就是搭载最多防空炮火的战列舰对保护航母也是有重大价值的,当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需要大量对岸轰击的炮火,战列舰的大口径主炮在这方面的效果也是无可替代的。

总的来说,日本人并没有认错海战主力,在有限资源情况下优先发展航母,目的是强化争夺制海权的主战用途,而美国人同样没有认错海战主力,但是在资源充沛的情况下,有条件继续强化战列舰力量,但主要是看重其用于防空护航和对地攻击的“功能性”用途。

02

太平洋战争中的数量问题

谈到太平洋战争的结果,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这个结论:日本当时的工业与美国差距太大了,这不是等着被美国人用武器给堆死啊,包括战后日本人也是更愿意将自己战败归因于军工生产上的差距。不可否认,美国的国力优势对战争胜利自然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以为只要国力强、物资多,胜利就会自动落到手里就太天真了。

首先我们看一下实力对比的时间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显然占有军力优势,1920年的华盛顿会议约定西方美、英、日、法、意五强的海军主力舰吨位保持5:5:3:1.75:1.75,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日本人为了追求军事优势,一直在偷偷突破这个协定,到二战爆发前,其实际的主力舰吨位接近于美国的80%,而美国因为地理上的两洋态势,只能分为两部分,只有太平洋舰队独自面对日军,因此实力上相对日本海军反而有着不小的劣势。具体来说,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有10艘航母、10艘战列舰,而美国总共有7艘可作战的航母,其中吨位小、作战能力弱的CV-4“突击者”号和“约克城”号及“大黄蜂”号在大西洋,在太平洋活动的只有“企业”号、“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3艘航母再加上9艘战列舰,面对日军已经是处于明显劣势,而当日军偷袭成功后,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基本全部报销,就只剩下3艘航母可以用了。

很显然,军事工业的启动和达到高效产出不是按个开关瞬间就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军舰更是生产周期最长的兵器,指望美国的雄厚国力瞬间变出来用不完的舰船、飞机是不现实的,比如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是1934年5月21日铺设龙骨,1936年4月下水,差不多2年,而经过了进一步的舾装、海试之后,于1937年9月才正式服役,距离下水又过去了一年四个月,而且这个速度并不能说太慢,到了战时,加班加点赶制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也还是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到服役还需要大约半年,再快就很难了,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工序的不可压缩性。

我们梳理一下时间线就会发现,战争爆发不到半年后的1942年5月,美军在珊瑚海海战中就成功阻击了日军的继续进攻,以一艘“列克星敦”号航母被击沉,“约克城”号航母受伤为代价,击沉了日军小型航母“翔凤”号并重创大型的“翔鹤”号航母,虽然战术上吃了点亏,但却初步稳定了局势并削弱了日军海航的实力,此时双方的实力对比变成了日军9艘对美军3艘,然后就是中途岛海战,美军以一艘“约克城”号为代价,击沉了4艘日军的大型航母,此时盘点一下会发现,美军除去损失的两艘大型航母“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留在大西洋的“突击者”号和“黄蜂”号,只剩下“企业”号、“萨拉托加”号和“大黄蜂”号3艘,而日军除去损失的“赤诚”、“加贺”、“苍龙”、“飞龙”以及“祥凤”号5艘,还剩下的有主力大型航母“翔鹤”号、“瑞鹤”号,轻型航母“凤翔”号、“瑞凤”号,开战后由客轮改装的“飞鹰”号和“隼鹰”号大型航母以及航母训练舰“龙骧”号,总共大小7艘航母。

文章图片4

加贺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5

航空母舰赤城

随后在1942年下半年围绕南太平洋战区尤其是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的战役而展开的一系列海战中,美军在击沉了“龙骧”号的同时,自己也损失了“大黄蜂”号,“萨拉托加”号也受伤,以至于有一阵子“企业”号航母在甲板刷上了“企业VS日本”的字样。

当然,美国海军的窘迫日子在1943年初开始彻底结束,从这时起,短短一年内,多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和“独立”级轻型航母就开始一艘接一艘的加入美国海军,而日本在随后几年里拿的出手的新造航母不过“大风”号等寥寥几艘,已经完全跟不上美国节奏。如果我们来看战列舰,基本也是一样的情况,美军在1943年之前可以补充进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主要就是两艘“北卡罗莱纳”级和“南达科塔”号战列舰,像强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和珍珠港被击伤后进行了修复和改装的那几艘老战列舰都要到1944年才进入太平洋舰队。

所以太平洋战争就兵力兵器的补充来说,可以看到很清晰的三个阶段:1941年底战争爆发到1942年底是第一阶段,这战争的第一年里美日主要都是靠战前积累的家底在血拼,拼到年底双方都有些脱力;然后在1943年双方海军不约而同的重点在舔伤口,处于一种低强度交战的状态,双方既没有太大规模的海战出现,主力舰的损失也多不是发生在这一年;在补充修养了这一年后,在1944年双方开始重新厮杀,于是爆发了马里亚纳海空战这样的决定性海战,而此时日本就完全不是对手了,这种压着打的态势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不难发现,其实在美国以庞大国力制造的新锐舰艇加入之前,美国海军已经依托劣势的海军兵力完成了对战局的逆转并开始反守为攻。1943年2月瓜岛战役结束时,刚有几艘崭新的“埃塞克斯”级和“独立”级航母加入,而此时大反攻的帷幕已经拉开了。日军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精锐而只能被动防守。

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虽然军舰造的慢,但飞机以及其它装备和物资可以造的更快,而那些资源对战局同样有重大影响,美军选择了从西南太平洋开始反攻后,越来越依赖陆基航空力量,比如著名的瓜岛上的安德森机场,在美国人以强大的工程力量完成建造并加以维护,成为日军压不住、攻不下的硬骨头,美军依托这个不沉的航空母舰始终牢牢控制了瓜岛周边战场。日军的舰船和航空力量则在长达几个月的拉锯战中被大量消耗,陆军精锐也损失甚众,当然更关键的是美军可以随时补充这些损失,日本人则越来越力不从心。这里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石油资源,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二战时期,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的70%,比例比现在的“欧佩克”要高多了,因此美国可以有充足的石油让飞行员尽情训练,让卡车拼命运输,就如一个人气血旺盛一样,每一个器官都在充分运转。而日本、德国等就完全无法这样做,到后期大批飞机造出来也无法进行充分训练,精锐飞行员越打越少。其次,美军的管理、决策和作战也是科学和有力的,从杜立特领导的自杀式的空袭东京打乱日军节奏,到密码破译后设伏中途岛,到选择西南太平洋发起反攻,美军的大战略始终是在科学合理地运用手里有限的资源,并没有大的疏漏,这就使得日军空袭珍珠港带来的暂时优势很快化于无形。

这个问题放到现在依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十年来中国海军蓬勃发展,这个对军迷来说不亚于一场场盛宴,但狂热之下也要冷静,海军是很讲究积累的领域,而中国海军的有效积累时间还太短,因此就决定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海军面对其主要对手很可能会是处于装备规模的劣势,但就如珍珠港事件后的美军一样,这种情况下仗需要打时就要打,而且也不一定打的就差,绝不能像蒙哥马利那样总是要等手里有了比对方多的多的人力、物力时才敢动手。

03

中途岛海战日军运气差吗?

综上所述,早在美国的武器海涨潮之前,日军就已经丢失了开战偷袭得来的优势,而陷入了被动防御。对此日本人自然是有点挂不住面子,因此很多说法也被炮制出来并被军迷耳熟能详,比如最著名的一个段子,就是所谓“命运的五分钟”,这个说法出自曾参加过中途岛之战的旧日本海军军官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意思就是说日军当时运气太差,一开始就因为“利根号”巡洋舰原本要放飞的一架侦察机因故障而无法起飞,最终正是这架迟了半个小时才起飞的侦察机发现了美军舰队,而更不巧的是这架飞机一直没有报告出美军舰队的具体情况,而当其最终报告美军舰队有航母时,却又使得日本航母上正在整备的机群不得不从炸弹又换回鱼雷,延长了时间,等到美军机队来袭时,日本的机群再有5分钟就可以起飞了……当然扯这么多无非就是那个意思:不是我们不够强大、不够努力,只是运气太差。

文章图片6

中途岛战役示意图

当然了,现在已经很多证据和评论都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渊田美津雄就是在胡扯。比如有些读者会首先发现一个问题,航母编队是在高速航渡中,半个小时就移动了几十千米,那么即使搜索的扇区方向不变,这架延迟起飞的侦察机侦察的海区也会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它准时起飞了,反而有很大可能就不会恰好飞临美军编队。也就是说,这个延迟起飞并非坏运气,而是运气爆棚,按原计划可能不会暴露的美军伏击舰队还是被发现了。其次,这架侦察机始终没有汇报出准确的信息也不是美军的错,更重要的是,最后其所上报的美军舰队的位置也还是错的,以至于后来去补充侦察的日军侦察机就什么也没发现。也就是说,即使日本人幻想的机队5分钟内就都飞了起来,它们也将扑向一个空荡荡的海区,而它们身后的航母一样会被炸。这里顺便提一下,后来日军仅存的一艘航母“飞龙”号起飞的攻击机群是靠着跟踪回航的美军飞机找到的美国航母,并最终击伤了“约克城”号(后来“约克城”号被一艘日本潜艇补枪而沉没)。

文章图片7

“约克城”号航母被日军潜艇发射的93鱼雷命中瞬间

现有的史料还证明,当时的日军飞机根本不可能在5分钟内起飞,比如后来“赤诚”号上的瞭望员称,美军俯冲轰炸机来袭时,“赤诚”号的飞行甲板上只有3架回航的、用于防空的“零”式战斗机,其攻击机群都还在机库里忙着装弹整备呢。不难想象把几十架飞机都装弹加油整备好,再一架架用升降机提升到飞行甲板,然后再一架架排好,然后再逐次起飞。不要说5分钟,50分钟恐怕都不够。这说明了什么?即使没有南云因为模糊的情报而让飞机在装炸弹和鱼雷之间切换,当美军俯冲轰炸机呼啸而下时,日本航母依旧会是正处在攻击机还没出发而护航又不足的最脆弱的时候,命运无可改变。

事实上,我们将视角抬高一点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当时美军在暗而日军在明,日军舰队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对中途岛的航空力量和可能的美军舰队,兵力如何配置就是个大难题。而对于美军来说,他们知道日本的舰队要来,因此从一开始就在合适的时间放飞了一群“卡塔琳娜”巡逻机到可能的海区巡逻搜索,并准确掌握了日军舰队行踪,然后当日军对中途岛的空袭一开始,美军指挥官就可以相当准确地评估出日本舰队的状态:大致在什么时间放飞第一波攻击机,此时航母上在进行什么作业。在这样准确的信息下,美军筹备已久的这一记“半渡而击”,自然会在日本人非常难受的时间点降临,这都是在这场战役开始后就注定的,而绝不是什么“命运5分钟”导致的。也就是说,一直被作为日本人性格弱点代表的南云忠一海军上将并没有犯下真正决定性的错误,在山本五十六和战术计划制定者定下这个错综复杂而又迷失了目标的计划时,日军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文章图片8

中途岛战役中受到轰炸的岛礁

说到这里就运气这个话题再补充一点,其实日本人在其近代开始侵略扩张后,一直走着狗屎运,比如甲午中日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总指挥丁汝昌就在其主炮第一次射击时因为望台坠落而受伤,干扰了整个舰队的指挥作战,而中国旗舰“定远”号击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弹药库的一枚大口径炮弹就没有爆炸,让这艘日舰逃得性命。再比如日俄战争时期,俄国最优秀的海军指挥官马卡洛夫却意外地在一次小的海战中因为军舰触雷而死亡,使得俄国人此后的海战中失去了头脑和灵魂,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整个日俄战争失败的结局。而即使是到了太平洋战争,日本人还在继续“狗屎”着,如偷袭珍珠港时,因为美国本土恰好有一队B-17轰炸机要来,导致美国雷达观测员和指挥官失去警惕而忽略了来袭日军机队的雷达信号,否则,如果能提前一两个小时发出警报,美军的损失必然会大大减少。甚至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除了那架恰好发现美军舰队的侦察机外,还有很多好运气,比如美军海航机队的机群因为沟通问题而走散、护航战斗机和鱼雷机等失去协同各自为战和俯冲轰炸机队方向有误扑击到错误位置,在没有发现日军舰队时油料已经消耗过半而需要返航……

文章图片9

也就是说,日军在中途岛作战中并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运气爆棚,各种因素使得美军筹划已久的这波攻势变得磕磕绊绊,如果不是美军鱼雷攻击机队舍生忘死地不断冲击日军舰队,使得其护航战斗机都被吸引到低空;如果不是俯冲轰炸机队在燃油不足时依旧锲而不舍地继续寻找日军舰队;如果不是只有3架轰炸机冲向“赤诚”号,但因为带队飞行员技术精湛命中一枚1000磅炸弹,美军这场攻击只能在损失了几十架鱼雷攻击机后化于无形,那么日军就真的会毫发无损了。

因此综合来看,日本人在战前就拥有兵力兵器优势,并且靠偷袭扩大了这种优势后,在运气上也绝没有吃过什么亏,但依旧很快失去了有利态势并被美军及反法西斯盟军打得节节败退直至灭亡,根本就是其国家战略和军事大战略都走到了绝路上。(未完待续)

2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