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上网球冠军的糖尿病患者

 Xiac2cmv1bxedf 2022-05-02 发布于江苏

           当上网球冠军的糖尿病患者     

 “ 

       1950 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一位选手突然摇摇晃晃、蹒跚而行,大幅挥舞球拍,赛场上的观众十分震惊,以为他赛前酗酒失态,纷纷喝倒彩,赶他离开场地。在一片嘘声中,他吃下一块巧克力并短暂休息了一下,之后击败了对手,赢得了比赛。

       这位选手叫比尔·塔尔伯特,他并没有酗酒,只是发生了低血糖——他是一名糖尿病患者。1918 年,比尔出生于美国辛辛那提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身体强壮、擅长运动。那时,他热爱棒球,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职业棒球运动员。但10 岁那年,比尔确诊了1 型糖尿病。对比尔一家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1 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原因,患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受损,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维持生命。此前,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死于突发酮症酸中毒或因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而缓慢饥饿至死。当时,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胰岛素已在5 年前发明出来并推向市场,比尔有幸成为早期使用胰岛素的患儿之一。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谨遵医嘱,严格控制饮食并每天注射3 次胰岛素,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按照当时医学界的观点,他必须减少运动量,也就是说他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棒球梦了。

       到了14 岁,比尔的父亲带他去看了一场辛辛那提红人队的比赛,赛后的比尔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地在训练基地周围跑来跑去。这一幕落在了比尔父亲眼里,他心痛不已,望着儿子灵动的身影,他意识到比尔内心的运动火种,不能就这样熄灭。

       比尔一家不是孤军奋战。他们有了一个重要盟友—— 沃尔多·尼尔森。尼尔森是一位儿科名医,他的著作《尼尔森儿科学》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儿科学教材之一。尼尔森不赞同当时那种保守的治疗思想,呼吁“医生在治病时必须要全面关怀病人,而不是只关注他的血糖”。他认为,“因为疾病而放弃正常生活的治疗是不正确的,医生应该通过科学控制疾病,让患儿有机会过上更积极向上的生活。”见到比尔后,尼尔森得知了他的运动梦想,便建议他去打网球,因为相比棒球,网球没有身体碰撞,会减少皮肤破损的可能,大大降低继发感染的几率。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很激进的治疗理念,但对比尔来说,却是个意义非凡的礼物。回忆到尼尔森医生时,比尔说:“我太幸运了,我的主管医生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自由’的思想。”很快,比尔在赛场上展现了非凡的天赋,23 岁时被评为全美十佳球员,还独创了网球比赛策略和招式,以适应自己的疾病。比如他缩短击球距离、减少了后挥拍,还缩短了发球时后摆引球距离。

       虽然比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内心仍没有接受糖尿病——他依旧因患病而羞耻,渴望自己被当作一个正常人。就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后,媒体意外得知了比尔患病的事,并公之于众。让比尔意外的是,他没有被当作“可怜鬼”,而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糖尿病患者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律和希望,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这些反馈让比尔感受到责任和归属感,以往拒绝谈论糖尿病的他开始积极投身糖尿病组织的活动,与无数患病儿童互动,公开谈论疾病引起的恐惧、不适,鼓舞他们克服困难。比尔只是无数个先行者之一。在赛场上,他成就卓著:13 次进入美国前10 名,赢得过9 个大满贯双打冠军,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1987 年,美国网球协会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尔·塔尔伯特青少年体育精神奖”。

       他用行动证明了运动从来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区。在他之后,各个运动领域都出现了糖尿病患者的身影: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游泳名将加里·霍尔摘得2 金2 银,之后被确诊为1 型糖尿病,但在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再展雄风,获得了团体接力赛金、银牌和个人100 米自由泳铜牌;威尔·克罗斯在9 岁时被诊断为1 型糖尿病,并被告知可能活不过30 岁,但他后来却登上了七大洲的最高峰,成为了著名的登山家和探险家。运动员们在向世界展示着糖尿病患者的无限可能,也在不断分享疾病管理经验和建议,激励其他糖尿病患者勇敢向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毛千芊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谷晓阳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ZH040)资助的科普文章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