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长宏 2022年5月2日 孔子两次离开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第一次是鲁国发生内乱之后在朝为官的孔子先去到了齐国,继而受到齐景公的器重。然而齐景公对孔子的厚待却引来了齐国大夫的嫉恨,孔子也因此险些遭到杀害。孔子本想求救于齐景公,但是齐景公却因自己已经年老不中用这一原因未能给孔子提供庇护,所以孔子只能重返鲁国。 ![]()
重回鲁国之后孔子并未再入仕,直到多年之后擅权的阳虎将其任命为小司空,五年之后进一步升任为大司寇。但是这之后孔子因得罪执掌鲁国实权的“三恒”而逐渐受到冷待,自知无法得到重用的孔子便再次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以寻找机会。 这是说的孔子周游列国时期,离开鲁国后的第五年,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在一棵树下,与北子们在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由于早先遭受过孔子的批评,前来找孔子报复,一来到这里,就把树给砍倒,还要杀孔子。弟子们叫孔子赶紧离开,孔子这才逃过一劫。可是,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徘徊在东门,弟子们很着急,到处找老师,这时,有个郑国人告诉子贡:“东门那边有个人,额头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他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像一只没有主人的狗!” ![]()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郑人的话告诉老师,孔子听了,苦笑着说:“他说我象谁并不重要,但他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那可真是对极了!”,丧家之犬的典故就是出自《论语》之中。 可想而知,孔子在运气不好的情况下,还能开自己的玩笑,足见为师者的大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