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终于得握大权,他下令不设祠堂祭奠。安汉将军李邈见机上书庆贺:“诸葛亮乃吕禄、霍禹之流,如今已死,实乃蜀汉之福。”刘禅大怒,当场要处死李邈。 文武百官无不敢言,尚书令蒋琬回顾四周,无人劝谏,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当以大事为重,先处理好丞相的后事,再治李邈口出狂言之罪。” 刘禅将李邈上奏的奏章丢到地上,怒道:“李邈跳梁小丑一般的人物,先帝说他不堪大用,是相父提拔他,他才有今天的位置。今日他却出言侮辱相父,这是在我我和先帝识人不明吗?如此小人,我必不让他看到明年的太阳。” 大臣多知李邈猜测陛下心思,欲一鸣惊人,没成想陛下对丞相感情如此之深。现在感受到刘禅的怒火,都不敢劝谏。 刘禅看无人反对,当即道:“李邈从先帝时就妖言惑众,如今又诋毁相父,将李邈收监,择日问斩。” 李邈为什么挑这个时间递《丞相亮卒上疏》呢?因为李邈认为他猜透刘禅的想法。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举国哀悼三日,但刘禅却不同意为诸葛亮设置灵堂。 于是李邈上书,说诸葛亮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又没有开疆拓土,这已经影响到蜀汉的实力。现在诸葛亮死了,终于不用再打仗,可以和平发展,百姓也可以休养生息,实乃是百姓之幸、陛下之幸啊! 刘禅勃然大怒,就要处死李邈。是李邈没猜对刘禅的心思吗?应该是他猜对了开头,没猜对结尾! 蜀汉的政权其实一直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刘禅当了傀儡皇帝,当然心有不满,但诸葛亮在世,他无力反抗。诸葛亮去世,他不设祠堂,就是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 但刘禅也知道,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不杀李邈,不足以泄臣恨。所以为了收拢人心,又能表达对相父的感情,李邈不得不死。 李邈智商在线,可惜情商不行。刘备在时,他就当面怼过刘备。 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益州,领益州牧,任命李邈为益州从事。为了庆祝此战胜利,刘备设宴款待众将士。席间李邈当面指责刘备:“振威将军以为将军是宗室肺腑,委任将军前来讨伐敌人,大功没能实现,振威将军却先于敌人灭亡;我认以将军夺取鄙州,是很不合适的。” 刘备问:“如果你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合适的,那么为什么不去帮助刘璋呢?”李邈回答说:“不是不敢帮助,而是实力不允许啊。”执法官员欲杀李邈,诸葛亮为李邈求情,因此李邈得免除一死。但此后为刘备不喜,言此人不堪大用。 刘备识人之明,可见一斑。刘备的旧将,多是其它势力改换门庭而来,李邈的一席话,无疑在骂其他人都是奸臣,可全然忘记了,他自己也是个益州降将。 李邈吃刘备的饭,砸刘备的锅,难怪刘备不喜欢他,还断定他不堪大用。刘备在时,他一直没得到表现机会。刘备死后,诸葛亮重新启用李邈,升官发财坐火箭一样,很快升到了安汉将军的职位。然而,很快刘备的预言就成真了。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西征曹魏,李邈随从。诸葛亮任命马谡统领各军,魏将张郃大败马谡,马谡逃亡。亮将要杀马谡,李邈劝告诸葛亮:“秦国赦免了孟明,才可以收服西戎二十余国而称伯;楚国诛杀子玉,不到两代就衰落了。今杀马谡,岂不令亲者痛仇者快?” 诸葛亮肺都气炸了了,马谡是非杀不可。先帝明言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堪大用。自己徇私重用马谡,益州本地集团也早对他不满,多少双眼睛盯着,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 自己不想杀马谡,但他必须当这个替罪羊。而李邈此时求情,岂不是让诸葛亮难堪至极?诸葛亮一气之下,将其遣回成都。因此李邈对诸葛亮怀恨在心,随时准备给他一记背刺。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穿着素衣为诸葛亮举行三天的哀悼仪式,但不设祠堂。 李邈见机会来了,就上疏说:“吕禄、霍禹未必想要反叛国家,汉宣帝也并不想成为杀害大臣的君主。因为大臣惧怕君王逼迫,君主畏惧大臣的功勋威望,所以君主和大臣之间才会相互猜忌。诸葛亮独自一人依靠精锐的军队,连年征战,百姓不得休养生息,而又不能开疆拓土。我对此常常为国家的安危而感到担忧。如今,诸葛亮已经去世,所以宗族得以保全,也不用在无辜征战,百姓可以和平生产。人们也因此而庆祝。”蜀汉后主刘禅对此十分气愤,将李邈诛杀。 李邈其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一流的,然而在其位却不能谋其政,不能为主分忧,又喜欢口出狂言博出位。这都是情商低的表现。 人常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诸葛亮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却因为一点小事就恩将仇报,真小人所为。 人活得明白是种智慧,“难得糊涂”是一种学问,可惜李邈不懂,最终死在了自作聪明。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