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重访鲁迅故里。印象中老屋门前的小街,已经开发成喧闹的旅游商业街。只是那些老台门本身: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还是原来的模样。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系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年少气盛的时代,无书可念,几乎读遍了鲁迅作品,至今依稀还记得。那时的心目中,鲁迅是很伟大的革命家,字字匕首,句句投枪,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岁月老去,世事磨砺,这才渐渐地有了一点点领悟。那些晦涩难懂的杂文里,不仅有这位中国老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满腔热忱,也有着内心难言的孤独、沉重和忧伤,可谓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周家老台门即鲁迅祖居,是绍兴市区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周熊占在此购地兴建老台门。老台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中轴建筑从南到北前后四进,第一进为台门斗;第二进为厅堂,称为大堂前,五开间;第三进为香火堂,五开间,明间为厅堂,东次、尽间为佛堂、客房,西次、尽间为餐厅、客厅;第四进为座楼,七开间,楼下中间为小堂前,东首为书房,西首为卧室。东厢楼为九开间,西厢楼为七开间。今中轴线及东、西厢楼建筑均布置原状陈列 。老台门悬有鲁迅祖父的“翰林”匾;“德寿堂”匾。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三味书屋,清代建筑,在鲁迅故居东约70米处,本是寿氏书房,后改为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时在此入塾。书屋是寿家台门东花厅,坐东朝西,三开间平屋。三味书屋明间额悬“三味书屋”匾,金柱配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均由梁同书书丹。三味书屋书屋中间设塾师寿镜吾座位,周围沿墙处及窗口均设学生课桌;鲁迅课桌位于书屋东北角,桌面右角刻有“早”字,是幼年鲁迅刻以自勉之作。屋后有小园一,植有腊梅、桂花及天竹等,为鲁迅与同学课余嬉戏之处 。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鲁迅故居,属清代建筑,在周家新台门的西轴线上。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清光绪年间(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绍兴鲁迅故居西次间楼下,一直生活到18岁去外地读书。他回故乡任教期间,也以西首第一间楼五为卧室。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黑漆石库门系原新台门的边门,1913年鲁迅一家修缮后独家进出。清末,周氏家族日趋衰落,民国七年(1918年)族人共议将新台门连同后园——百草园出售给东邻富户朱阆仙。朱家买后对新台门进行拆建,但西轴线第四进两开间楼屋和第五进三开间平屋,却未曾改动,所幸这正是鲁迅故居的一部分。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图上为鲁迅父亲周伯宜和母亲鲁瑞,下为青年鲁迅和原配夫人朱安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楼房后有一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里种着一株高大的桂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过天井有两间南北向的楼房,前后楼披,花格门窗。东首楼下中间用板壁隔开,前半间称“小堂前”,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房间,后半间是过道。小堂前里方桌、太师椅、条案、茶几仍照原样摆放着,鲁迅孩提时代常到此处看书、习字、画画。鲁迅13岁的时候,祖父科场案事发,家道由此中落,他几乎每天从母亲手里接过首饰,跑到恒济当铺,把它递到比他高出一倍的柜台上,在侮蔑里接了钱,又到同样高的柜台给久病的父亲去买药。鲁迅在家庭的衰落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2021.5.18下午,阴,拍摄于绍兴市区鲁迅故里及仓桥老街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绍兴越城柯桥上虞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