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山东《吃了没?》作者:雪山中人 主播:山丫

 远方诗歌文化 2022-05-02 发布于上海

作者:雪山中人

主播:山丫

小编:小鹿

吃了没?

这曾是一句问候语,大约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那时候粮不够吃,常饿肚子,人人都在为吃饭想辄、奔走,吃饭成为了关联生存或是毁灭的大问题,只有问这么一句,才最能显出最大的关心。

那个时候没有水厕,全是旱厕,早上是高峰期,蹲坑上全是人,旁边还站着几个,是排队的。这档口,一个人进来了,看人满,就排上了队。他猛一抬头,巧了,蹲坑上全是熟人,随口就问:老张、老李、老王吃了么?

排队的人窃笑,蹲坑的人脸憋得通红,一言不发,不知道是用劲哩还是生气哩。

这句话如果是领导问群众,就再相宜不过了,那年月,政界最讲究紧密联系群众,如果说某某领导脱离群众,那可是政治路线问题,有大麻烦。

平民百姓之间,相互问候也是很好的,但是万勿越界。

那时候政治运动多,每次运动下来,都要产生一批“坏人”。地富反坏右是老牌的,不消说,难就难在当下。如果运动正在进行中,宝盒尚未揭开,还不知道将产生几个“坏人”,也不知终将是谁时,最麻烦。

如果前一分钟刚问他吃了么?后一分钟他就成为了坏人,而且你问他时,旁边有若干个可以做证的人;或者是他已经成为了阶级敌人,但你不知晓,问候他一声,旁边也是有证人,那你的麻烦可能大摡率的就降临了。

有个人,解放前曾代理过几天保长,政治运动中,工作组把他掂量来掂量去,最后免予戴帽。这先生高兴坏了,昏了头,见谁都问候吃了没?其中有新“坏人”也有老“坏人”。

有人把情况给工作组汇报了,工作组认为他是有意扰乱阶级阵线,下一阶段,补划阶级路线时,就把他划到河对岸去了。

现在有蹭赞的,没有蹭饭的,可那个时代有,那可是最让人厌恶和瞧不起的,所以,父母一再叮嘱孩子:吃饭时间不能去别人家串门子。

有些人家,没有厨房,灶台就在当院大榆树下,炊烟与流云齐飞,瓢勺与碗筷共鸣。

人正在盛饭,一看有邻居过来了,忙问:老张、老王、老李吃饭了没?饭不好,尝一尝?

不管吃了没,咽一口唾液,老张、老王、老李一概说吃了。有人为验证,还要拍拍肚皮。

明知对方不会吃,不要问了吗?那可不行,中国乃礼仪之邦么,送人个礼也是恩惠。

有个朋友讲,说小时候,他爸但见着自家孩子瞅人家吃饭,揪回来就是暴揍。他爸那可真是硬汉子呀!只是有点过了。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粮食多了,人人都能吃饱饭,问吃了没的人越来越少了。到了二十一世纪竟然出现了,席好摆,客难请的说法。

真是风水轮流转,谁也说不清以后的世事。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