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话题机 2022-05-02 发布于湖南

(报告出品方/作者:首创证券,吴轩)

1 检测、磁材双轮驱动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1.1 持续深耕主业 产能扩张加速

公司成立于 2002 年 3 月,于 2006 年 8 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中钢集团科技新材料产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是磁性材料、金属制品、煤化工等方面的领先企业,建有国家 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和检验检测业务,其他业务包含金属制品、矿山、 建材及冶金装备等。

目前,公司共有 5 大类产品,1)磁性材料产业拥有 5 万吨四氧化三锰(电子级产 能 4.5 万吨、电池级产能 0.5 万吨)、1.5 万吨永磁器件和 2000 吨稀土永磁器件生产能 力,是全球最大的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企业,国内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生产企业;2)公 司是国内唯一全牌照、全国布局的大基建领域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服务覆盖铁路、公路、 风电、桥隧等多个领域;3)公司业务还包括金属制品(如钢丝、钢丝绳等)、装备制造 (如塔磨机、磁选机等)以及有机化工(如芴酮类产品)。

把握磁材行业高景气度下的确定性机会,公司加速扩张产能。21 年20,通过定向增 发投建 15000 吨软磁铁氧体磁芯、20000 吨永磁铁氧体器件项目;到 2025 年,磁材产能 有望达到金属软磁粉料 5000 吨、磁芯 5000 吨、锰锌铁氧体器件 2 万吨、铁氧体永磁器 件 4-5 万吨、稀土永磁 5000 吨。此外,公司不断拓宽检测业务范围与服务地域,通过收 购进军建筑、公路工程检测,初步建立全国性检测网络,未来发展空间大。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截止 21 年20二季度,中钢集团通过中钢股份以及其下 属企业合计持有公司 32.87%股份,其中中钢资本持有公司 16.53%股份。

1.2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十四五”发展目标明确

业绩逐年攀升,重点业务板块发展迅速。 年2020,公司营业收入为 16.72 亿元,3 年 CAGR 达到 13.06%;实现归母净利润 1.75 亿元,3 年 CAGR 为 8.77%;公司毛利率 在 25-26%左右波动,净利率稳定在 10-11%左右。

自 2017 年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并入以来,公司持续对重点业务板块进行投资、建 设,在磁材领域深入布局,不断拓宽检测业务范围。其中,检测业务发展迅速,营收、 毛利占比逐年增大, 年2020检测业务营收、毛利占比分别为 22.25%、44.78%。

公司发布十四五规划,目标成为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根据公司发布的“十四五” 发展规划,未来公司将重点发展磁性材料及器件、金属制品及检测服务等核心产业,做 优专用设备、精细化工材料等特色业务;并且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成长空间大的产业的 投入,全面强化相关产业的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能力,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等业务。 对不同业务板块,公司均制定了针对性的发展规划,未来有望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核 心竞争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的新材料企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2 第三方检测市场潜力巨大“外延+内生”向全国性检测龙头进军

2.1 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 基建工程检测市场空间可观

第三方检测市场正值发展机遇期,市场规模增速亮眼。根据认监委数据,2014- 年2020我国检测检验行业市场规模从1630.89亿元发展至3585.92亿元,CAGR达到14.03%; 年2020,共有检验检测机构数量 48919 家,CAGR 达到 9.52%。由于检测行业服务万业 的特点,不仅受益于现有行业检测需求的增长,新兴行业的出现也会带动细分检测市场 的发展,检测行业增速显著快于 GDP 增速。

政策推动效果明显,行业市场化初步完成。自 2014 年开始,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 市场化开始加速,国务院、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不同所有制检测机构公 平竞争,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向市场化发展;我国《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 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事业体制检测机构占比持续下降,民营机构发展迅速。根据 认监委数据,到 年2020,事业制检测机构占比已经下降到 22.81%,企业制机构占比达 70.4%; 年2020,民营企业数量达到 27302 家,占比达到 55.81%,3 年 CAGR 为 17.9%, 营业收入也达到 1391.94 亿元。检验检测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化成果明显。

政策支持行业整合,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我国检测行业呈现“小、散、弱、 多”的特点,许多小型检测机构仅涉足区域性业务,或仅聚焦单一行业。根据认监委数 据, 年2020,我国 73.38%的检测机构仅提供区域内服务,就业人数在 100 人以下的小 微型检测机构数量占比 96.43%,规模以上检测机构(年收入 1000 万以上)仅占 13.10%。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我国检测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还比较低。以几家大型上市检测企业 为例,如华测检测国检集团谱尼测试,每家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 1%。国家已多次 发文鼓励检测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测公司。未来,行 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通过收购扩展业务范围是行业内趋势。由于检测市场的下游行业众多,并购是强 化原有业务、对自身业务进行补充的常见方式。国内大型检测企业在上市后,也倾向于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布局新业务,进军国际市场。

建工建材是检测行业重要赛道,基建投资加速有望带动相关检测需求。根据认监委 数据, 年2020建工建材检测领域营收达 915.24 亿元,占比达 25.52%,是第一大细分领 域。十三五期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已经放缓,但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在稳增长的大背景 下,基建投资成为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年初的两会也提出,要围绕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来说,检测细分 行业市场规模相当于对应行业增加值乘以一定系数,考虑到基建逐步发力,2022 年建筑 业增加值有望突破 90000 亿,对应检测需求或将突破 1000 亿。

2.2 拓展检测范围+组建全国检测网络检测业务步入发展快车道

公司是国内权威的大基建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之一,检测范围覆盖铁路、公路、建筑 工程等多个领域。公司检测业务主要由下属的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检测业务主体为国 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称中钢国检)开展,是质检总局首批批准成立的第三 方公正性技术检验机构。公司检测业务始于金属制品质量检测,在 1985 年设立金属制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深耕检测行业 30 余年,目前,检测业务覆盖金属制品、有色 冶炼、交通运输、公路、航空航天、邮电通讯、煤炭等行业。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检测业务营收稳步增长。2017-年2020,公司检测业务营业收入CAGR达到42.36%, 毛利 CAGR 达 42.31%;21 年20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毛利 1.69、0.61 亿元,受 季节性影响,全年营收有望超 4.5 亿。同时,公司检测业务盈利能力突出,毛利率一直 维持在 50%以上。

外延收购扩展业务范围,内生增长搭建全国性检测网络。收购一直是检测行业企 业快速切入新市场、新区域的重要手段。中钢国检的传统优势业务为铁路工程检测,在 并入上市公司后,已成功进行两次收购,2019 年,收购西部业黔 80%股权,进军建筑检 测市场; 年2020签订正达交通检测 100%股权收购协议,新增公路检验检测资质;在 21 年20公司成功取得公路综合甲级检测资质、交通运输部桥隧专项检测资质以及获批岩土专 项检测资质。至此,公司检测项目共 82 个大类、1397 个产品、8737 个参数,在大基建 检测领域获得全牌照,基本实现基建检测业务全覆盖。

除外延收购外,公司也积极进行全国性检测网络的搭建,打破检测业务的区域限 制。依托于遍布全国的铁路工程检测业务,公司积极推进分子公司、实验室的建设,21 年20成立了云南分公司、四川分公司、上海分公司、中钢生态,完成了广东分公司、安徽 分公司的实验室评审。目前,公司已拥有 10 余家分子公司,30 余个分支机构,近 150 个专业实验室。

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协同办公,混改落地赋予成长新动能。 年2020,公司通过定 向增发募投建设检测检验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对质检中心的检验检测流程 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将本部、分公司、各项目部的检验检测工作、业务、实 验室环境控制系统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突破地域、时间上的障碍,实现多地协同检测 工作。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地提升工作、管理效率和业务流程的可控性,加强数据的安 全性和有效利用程度,提高检验检测质量。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21 年20 4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将进行混合 所有制改革,在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同步实施员工持股方案,其中,员工持股平 台占总股本的 3.07%。混改不仅支持子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而且有利于建立、完善中长 期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进一步激发经营活力。

公司是细分赛道市场化先行者,未来成长空间巨大。铁路、公路以及住建工程检 测属地化特点明显,一般由省级交通运输厅、住建委负责对行政区内的工程质量检测活 动实施监督管理,因此很多细分赛道内检测企业仅服务于特定区域内工程项目。此外, 基建领域检测机构数量众多,以铁路工程检测为例,国铁集团 年2020发布的白名单中 就有 81 家检测机构,行业内并没有出现龙头企业;并且很多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为中铁 建、中铁、国铁等施工企业的下属企业,其中多数仅承接企业内部自检工作,不对外承 揽。

公司是大基建检测行业的市场化先行者,较早就开始对外承揽检测业务,布局全 国性检测网络,搭建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立中长期奖励约束机制。乘行业市场化东 风,公司检测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有望成为大基建检测行业领军企业。

对于铁路工程检测业务,我国每年的铁路建设投资总额在 8000 亿左右,根据相关 研究,检验检测费平均占比为 2.02%;因此,每年铁路工程对应检测需求约 161.6 亿, 乐观情况下,若公司未来在铁路工程检测行业市占率能达到3%,则对应营收约4.85亿。

对于公路工程检测业务,根据相关研究,试验检测费占比在 0.8%-1.5%是合理区间; 近几年的公路建设投资额在不断上涨,假设 2020-2022 年平均涨幅为 5%,则 2022 年公 路建设投资额有望达到 26804 亿,对应约 308 亿检测需求;乐观情况下,若公司未来在 公路工程检测行业市占率能达到 2%,则对应营收约 6.16 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3 多元化布局助力磁材飞跃式发展 四氧化三锰龙头受益锰酸锂正极材料发展

3.1 新基建与双碳背景下磁材需求旺盛

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制备开始于 19 世纪末,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永磁材 料和软磁材料。永磁材料中的铁氧体永磁逐步替代原材料昂贵、稳定性一般的金属永磁 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计算机、通讯产品等领域;稀土永磁材料则依靠优良的 特性,更适合制成微型电子元件,在自动化、电机工业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软磁材料 能够迅速响应外磁场变化,具有磁电转换的功能,主要应用于交流磁化条件下,例如继 电器、滤波器和传感器等。目前磁性材料的发展以优化配方、改良工艺及非晶态合金、 纳米晶等新型材料为主要趋势。

新基建+双碳政策背景下磁材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新基建与双碳的相 关政策逐步推出,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与绿色发展都将拉动上游磁材需求。21 年20 1 月, 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提出现阶段要 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市场,推动基础电子元 器件产业实现突破。磁材的应用与新基建、双碳背景下的发展领域相契合,5G 通讯、 汽车、储能、发电机、消费电子等都将拉涨磁材需求。

据磁性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1 年20我国磁性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总额约 800 亿元,较 年2020同比增长约 7%,全年销售磁性材料 130 多万吨,总销量较 年2020同比增长约 5%。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3.2 四氧化三锰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锰酸锂正极材料或将引领需求增长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企业,目前拥有电子级四氧化三锰产能 4.5 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产能 0.5 万吨。电子级、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可作为原材料分别 用于生产锰锌铁氧体和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电子级要求更高的稳定性与比表面积,电 池级要求更高的纯度、颗粒为球形。目前制备四氧化三锰的方法主要有电解锰悬浮液氧 化法、锰盐热氧化法、焙烧法等,电解锰悬浮液氧化法制得的四氧化三锰一致性好、纯 度较高,但缺点在于电解锰原料价格过高。其他方法虽然控制了成本,却得不到预期的 产品质量。故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使用电解锰悬浮液氧化法生产四氧化三锰,工艺流程包 括:磨料→反应→洗涤→干燥→包装。

公司同样采用电解锰悬浮液氧化法生产四氧化三锰,通过技术创新与生产工艺改进, 进一步降低杂质含量,研发出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的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精细化生产技 术指标。

四氧化三锰的上游原材料为电解锰,电解锰成本占生产成本的 60-70%,而电解锰 属于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年2020我国电 解锰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较低,多数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电 解锰价格长期处于 10000 元/吨的低位。

受锰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炒作情绪影响,21 年20电解锰价格暴涨。21 年20 7 月, 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锰污染治理和推动锰产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提 出:优化调整电解金属锰产业政策,逐步加快淘汰现有 1 万吨/年以下电解金属锰单条生 产线和电解金属锰生产总规模在 3 万吨/年以下的企业。全国范围随即开展了多轮锰污 染整治及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联合限产,炒作情绪攀升,电解锰价格暴涨,据百川盈孚数据,1 月底电解锰价格一度突破 40000 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约 150%。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电解锰价格回归理性,新增产能放量在即。2022 年初,开工率增加,炒作情绪消退, 3 月电解锰价格急速回落,目前处于 16000 元/吨左右,仍有下行空间。上游原材料电解 锰价格回归理性有助于公司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广四氧化三锰产品的下游应用。据 调研了解,公司有 1 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预备产能,待电解锰价格回落至合理区间即 可投产,2022 年四氧化三锰合计产能可上升至 6 万吨。

四氧化三锰主要用于生产锰锌铁氧体软磁,锰酸锂行业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锰锌 铁氧体软磁是四氧化三锰最主要应用行业,用量占我国四氧化三锰实际产量的 80%以上。 锰酸锂行业或将成为四氧化三锰新的发展方向,当前的锰酸锂电池大多采用电解二氧化 锰制备,因其循环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较差,通常应用于数码 3C 领域。电池级四氧化 三锰可以取代传统的二氧化锰用于生产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拥有安全性好、低温放电 性能优异、放电容量高、循环次数高等优势,是理想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低速车市场的锰酸锂电池或将打开四氧化三锰下游应用空间。为加快铅蓄电池行业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5年工信部修订形成了《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 重点防治铅的重金属污染,对现有、新建改扩建和商品极板生产企业设置 20、50 和 100 万千伏安时的产能门槛。在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性能优良的锰酸锂电池可逐步形成对铅 蓄电池的替代效应。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锂电池主要有锰酸锂、磷酸铁锂以及镍钴锰或 镍钴铝三元材料电池。当前上游金属价格高涨,电池企业采用三元掺锰酸锂来改善电池 的安全性能和降低成本,且掺锰的比例逐渐扩大,锰酸锂逐步抢占市场份额。电动自行 车、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等都会是锰酸锂的潜在下游市场,为四氧化三锰打开下游应 用空间。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3.3 磁材产品多样化布局 有望实现产能及客户的飞跃式发展

结合四氧化三锰材料优势,积极拓宽产品线。 年2020公司磁性材料业务营收占比约 为 50%,软磁材料拥有两大产业链:四氧化三锰-粉料-器件的锰锌铁氧体产业链、粉体 -器件的金属软磁产业链,永磁材料有铁氧体永磁器件、稀土永磁,四氧化三锰的原料端 优势有望助力公司磁材业务进一步拓宽产品线。21 年20 12 月,公司发布“十四五”发展 战略与规划纲要,计划到 2025 年,打造出永磁铁氧体业务、稀土永磁业务、软磁业务 3 个 10 亿级以上产业集群。

磁材业务进入家电、汽车、电气等领域供应体系,成功开发多家优质大客户。软磁 板块,公司利用四氧化三锰紧抓新基建市场机遇,已成功开发 4 家优质客户,电池级四 氧化三锰进入客户供应链,并在国际一线电池客户进行认证。永磁铁氧体产品成功开发 11 家白色家电及电动工具类客户,重点开发国际汽车电机客户,完成 5 家电机客户审厂 工作,成功进入有关客户供应体系。钕铁硼产品坚持大客户战略,重要客户稳定供货。

1.金属软磁粉芯

金属软磁粉芯是粉末冶金技术催生出的新一代高性能软磁材料,改善了金属软磁磁 导率不够高的问题,饱和磁感应强度远超铁氧体软磁材料。金属软磁粉芯可应用于能量 交换设备,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变频空调、光伏逆变器等。在各类金属软磁粉芯的 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生产工艺技术条件,生产出各种具有独特性能的产品,最大 限度地满足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要求。

在金属软磁粉芯领域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有:铂科新材东睦股份云路股份等。 中钢天源目前拥有金属软磁粉料产能 3000 吨,2022 年扩产磁芯 1000 吨,2025 年远期 规划产能粉料 5000 吨、磁芯 5000 吨。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2.锰锌铁氧体器件

锰锌铁氧体是用量最大的铁氧体软磁。铁氧体软磁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性能 稳定等特点,在高频段应用时的损耗较金属软磁大大降低,但饱和磁感应强度明显低于 金属软磁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消费电子与电动汽车是 软磁材料最具增长潜力的两大应用场景。软磁也是无线充电领域最关键的材料之一,未 来市场需求或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铁氧体软磁领域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有:横店东磁天通股份领益智造等。中 钢天源目前拥有锰锌铁氧体器件产能 5000 吨,预计 2022 年扩产至 1~1.5 万吨,2025 年 远期规划产能 2 万吨,且公司上游有四氧化三锰生产线,下游有比亚迪、松下、ESTUN 等优质客户,产业链完备。

3.铁氧体永磁器件

铁氧体永磁以 SrO 或 BaO 及 Fe2O3 为原料,通过烧结或粘结制造而成,其稳定性 好、性价比高、工艺成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础功能材料,与微特电机行业的发展存 在正相关的关系,广泛应用于下游汽车、电动工具、家电等领域。

目前在铁氧体永磁领域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有:北矿科技、领益制造、龙磁科技等。 中钢天源目前拥有铁氧体永磁器件产能 1.5 万吨,预计 2022 年扩产至 2 万吨,2025 年 远期规划产能 4~5 万吨,公司下游拥有尼得科、东贝、莱克等优秀的电机制造企业及海 尔、格力、九阳等国内家电龙头企业。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4.稀土永磁

稀土永磁因其优异的性能,在磁性材料中销售额稳居第一,并逐步由高端领域向下 对铁氧体永磁产生替代效应。中国稀土矿储量丰富,21 年20稀土矿产量约为 16.8 万吨, 占全球产量的 60%。现今,以钕铁硼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 低碳经济领域,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动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以新能源车、节能家电、 风力发电、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需求 有望迎来高速增长。21 年20国内稀土磁材产量约 21.9 万吨,同比增长 16%,其中,烧 结钕铁硼毛坯产量最高,约占稀土磁材总产量的 94%。

世界范围内的磁材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稀土永磁产业,在稀土永磁领域有影响力的国 内上市公司有:金力永磁宁波韵升正海磁材中科三环大地熊英洛华等。中钢 天源目前拥有稀土永磁产能 2000 吨,预计 2022 年扩产至 3000 吨,2025 年远期规划产 能 5000 吨,公司下游拥有比亚迪、ESTUN 等一批优质客户。

中钢天源产品多样,是少有的同时布局金属软磁粉芯、锰锌铁氧体器件、铁氧体永 磁器件、稀土永磁的企业。公司积极规划新增产能,丰富磁材业务产品线,预计至 2025 年,有望实现产能及客户的飞跃式发展。

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国企改革促进公司发展

4.1 紧抓国企改革窗口期 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

公司一直是市场化改革先锋。2018 年,公司进行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退 出); 年2020公司入选“科改示范企业”,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1 年20 4 月,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 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响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号召,为健全激励约束机 制,调动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21 年20 9 月公司提出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股权激励落地,顶格利润增速目标彰显管理层信心。2022 年 3 月,公司股权激励正 式落地,以 4.15 元/股的授予价格向符合授予条件的 143 名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 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等)授予共计 12,860,000 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的 1.723%。此外,股权激励方案规定的解除限售业绩考核中,要求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不 低于 18%(是国企增速设置上限),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强大信心。

4.2 宝武托管中钢集团 公司现有业务或将受益

年2020 10 月,根据国资委的通知,中钢集团将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托管,成立中钢集团管理委员会,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同志任主任,全面 负责托管期间各项工作,保障中钢集团生产经营稳定,此举旨在深化中钢集团内部改革, 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

2022 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重组或将迎来实质性进展。 年2020 5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2022 年作为收官之年,主要有 三大任务:1)继续深入推进以专业化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组;2)更大范围引入“积极股 东”;3)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深化改革,强化股权激励机制。目前,宝武对中钢实 施全面托管,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可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提升钢铁行业综合竞争力,宝武 重组中钢或将在年内出现进展。

公司部分业务与宝武有交叉,双方协作有望促进共同发展。宝武集团业务范围广泛, 1)在检测业务方面,宝武集团旗下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可以提供设备检测 服务,包括无损检测、起重机械检测、承压设备检测、设备精度检测等,以及环境、能 源、职业卫生等监(检)测服务,并拥有特种设备检测资质;2)磁材业务方面,宝武集 团环境资源科技公司致力于将钢铁生产中的氧化铁红、氧化铁鳞等深加工为磁性材料, 可提供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粗粉、硬磁铁氧体预烧料、锰锌软磁铁氧体料粉及磁芯等磁性 材料产品。若未来重组进程顺利,公司与宝武在磁材、检测业务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双方协作共同推动磁材、检测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宝武托管有望为磁材业务赋予发展新动力。在原材料端,生产铁氧体用量最大的原 材料是铁红(氧化铁),在铁氧体软磁的原材料中占比超 70%,铁红的质量和价格对铁 氧体产品的性能和经济指标的影响很大。目前国内磁材生产企业用铁红的主要来源是钢 铁酸洗的副产品,总产量较高,但整体质量不佳,主要用于涂料和建材市场,适用于铁 氧体生产的优质铁红供应量不多。近年来,环保监控、钢铁行业限产、国际铁矿石涨价 等因素都给铁红的供应造成更大的困难。

年2020,中国宝武钢产量破亿吨,持续位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并且对生产过程中 的副产品、三废实现大比例回收利用;据调研了解,国内的优质铁红一半以上都在宝武, 未来宝武或可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为公司进一步开拓铁氧体磁材市场夯实基础。

随着电机在汽车、电动工具、家电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硅 钢片(用作电机铁芯)需求旺盛。据调研了解,中国宝武的硅钢片产能占全国的 70%, 并已攻克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高牌号的技术难题,在下游电机、变压器行业客户资源广、 影响力大,有望推动公司磁性材料业务下游市场的开拓。

5 业务拆分及投资分析

5.1 业务拆分

我们的业务拆分基于以下关键假设:

中钢天源研究报告:磁材+检测双主业高速发展,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1)公司检测业务不断扩展检测项目与地域,检测营业收入年增速在 30%左右;

2)公司磁材产能逐步按计划投放,同时,下游磁材需求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 节能家电、通讯等行业的带动下持续增长;

3)电解锰价格回归相对合理价位后,公司电池级四氧化三锰推广顺利,可部分替代 二氧化锰应用于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生产;

4)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上升,毛利水平稳步提 升;

5.2 投资分析

公司深耕磁材、检测领域多年,已成为国内唯一全牌照、全国布局的基建工程检测机 构;此外,公司同时布局软磁、铁氧体永磁以及稀土永磁,还是四氧化三锰的绝对龙头, 磁材产能即将加速投放;同时,股权激励落地以及宝武托管公司控股股东给公司发展再添 活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