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乐寺村的姚广孝墓塔(京畿古迹报道之一)

 贫娇堂行道 2022-05-02 发布于北京

提起姚广孝(1335-1418),京城的文史爱好者们都知道他。作为明代朱棣做燕王时的重要谋士和辅助其后来登上皇位的有功之人,姚广孝的百年后事也马虎不得。秋分到来前,我们专程到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的常乐寺村,探访了明代遗迹-姚广孝墓塔。

图片

常乐寺村在京城的西南方向,距市中心38公里。按史书记载,明代这里曾有庙宇叫“长罗寺”,司礼监太监王安的墓地也在这区域。也许,村子得名源于“长罗寺”的谐音。我们按导航指引到了村东北的地界,远远地就看见绿色环绕果园中高耸的塔!

图片

这塔坐北朝南,有九层密檐,高33米。其八角型须弥座束腰部分有寿字、万字和花饰雕刻,三层砖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个正面,都有砖雕的仿木隔扇门;侧面雕有直棂假窗。塔身门楣之上嵌石一块,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

可能这里太偏僻了,又不是旅游热点,塔南边的台阶上只有三个当地人在休憩聊天儿:一个中年妇女等着香客买她的香,旁边有一个老太太和一个中年男扯着家常。我走过去跟老太太搭讪问塔的历史。老太太跟我说,年轻时她进过塔的底下。当时她见过有个大缸,里面全是油(不禁让我想起定陵地宫里的长明灯),还有很多瓮......中年男插话说,你们去下边看看那碑去,有字儿呢!

图片

我们从台阶上下来往东走,没多远就能看见这石碑。看末尾提款儿,知道是永乐十六年八月十三日立的,距今也有600余年了!参照清代《日下旧闻考》四卷记载:宣德元年五月,立故少师荣国公姚广孝神道碑。初,广孝卒,太宗皇帝亲制碑文,命有司营葬,并树碑神道。碑已具而文未刻。至是,其养子继以请。上出永乐中御制文付之曰:其即刻碑以成皇祖嘉念功臣之志。

“朕惟商宗得傅岩之叟以佐中兴,汉高用赤松之流以成大业。盖天之生斯人也,岂偶然哉!” 成祖用“殷相傅岩、汉高赤松”比喻姚广孝,可见在其心中的高大位置。

碑文后段记载,姚广孝“端坐而逝”,时84岁;火化后“得舍利皆五色....墓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呜呼!广孝德全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泽及后世......”

参考用书:《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等编纂

                 《北京的塔》,薛增起/薛楠 著,北京出版社,200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