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老城墙常被人们用来回望过去、凭吊历史、见证变化的象征。和田有这些古城: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阿西、阿萨古城堡。
和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一处重要的居民点。目前在此发现的城址和聚落大多规模不大,主要分布在古河床沿岸的沙漠腹地以及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和安迪尔河的两岸。比如阿克斯皮力古城和的喀拉墩遗址。前者为宋代城址,尚有土坯砌筑的城墙和若干陶器、青瓷、钱币等遗物。后者年代更早,属汉至南北朝遗迹,城内建筑大多仅剩木质框架。
夏羊塔克古城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民丰县
夏羊塔克古城位于距民丰县城东北部约150公里地带,安迪尔牧场东面部27公里处,该古城是一城池遗址,整个城池由三部分组成,即佛塔、提英木古城和道孜勒克古城三部分。三部分约成线状分布,核心部分自成一体,呈耸立四角形,墙体用粘泥土砌成。
喀拉墩古城——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
喀拉墩古城 位于克利雅河下游处的沙漠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喀拉墩维吾尔语的意思为"黑色的沙丘"。古城堡方形,边长60米。土墙现高8米,基底宽20米,顶宽8米。城墙系用一层树枝、一层泥土交相垒筑,极耐风蚀。东城墙偏北段有门道。圆沙古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
圆沙古城,是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古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于田县大河沿乡。圆沙古城又名尤木拉克库木古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几乎全被沙丘覆盖。古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墙周长995米,高度、顶宽均约3—4米,木骨泥墙结构。阿克斯皮力古城——新疆和田洛浦县
阿克斯皮力古城位于洛浦县城以北的沙丘中,距离和田54公里。该遗址建成的最早年限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阿克斯皮力维吾尔语的意思为“白色城墙”城墙周长约7--8公里,大部分已被流沙所埋,或被风蚀,现仅存 93.6 米,城墙高5米,底宽25米,顶宽15米。热瓦克佛寺遗址——新疆和田洛浦县
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浦县60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围沙丘茫茫,少有人迹。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东墙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据说曾有立佛在内。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以西、亲墙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塑像贴地墙壁,系用芦苇扎成桶状,然后如果用白胶泥糊出体形,最后用红胶泥塑出细部。原有彩绘,今基本风化不存。佛高约3米,每隔6、7十厘米即有一尊。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供养人像,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色彩单调,以褚色为主。泥塑佛像有明显的健陀罗风格的密集流畅,图案化的装饰衣纹。
尼雅遗址——新疆和田民丰县
尼雅遗址系1901年发现,迄今已逾百年。历次考古调查发掘出土了大量的佉卢文文书、汉文文书、雕刻精美的建筑构件、钱币、丝绸以及艺术品等珍贵文物。考古调查发掘表明,沙埋古代文明遗址——尼雅遗址由规模不等的众多房屋建筑遗址、佛教寺院、佛塔、田地、道路、手工业坊区、墓地、供水系统、城、果园等逾百处以上的各类型遗迹构成。
和田古称“于阗”,清初才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和田”。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和田,自然也曾经有过古代城镇所必不可少的城墙。↓
在水边的绿柳丛中,掩映着一段古城墙,路旁有一大理石石碑。↓
石碑上用维汉两文书写,碑文如下:↓
和田古城墙
由清朝将领刘锦棠下令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始修建。历经15年,至1905年竣工。城墙底宽9米,项宽6米,高7米,轮廓为方形,周长1604米。东南西北各设有城门,分别为于田门、墨玉门、莎车门、北门。平日,南北两门常开,喜庆或迎接贵客时开东门。原城墙内设立政府、军事机关及粮库。因汉民族居其内较多,故又称“汉城”。古城墙现存的南、西、北三面残圜部分已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和田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九月十八日。
和田的城墙是“夯土做墙”。↓
历史的沧桑变化,却改变不了它的坚强。↓
城墙被一段新砖墙保护着,前面是绿地。墙里不远处是一栋楼房。墙体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的摸样。↓
和田这段古城墙修建的“汉城”遗址在现在地图上的大概范围,很多史料未能及时查阅,请专家指正。↓
一段近30米长的古城墙。↓
它经历了很多很多故事...但依然矗立在那儿。↓
在高楼下的古城墙。过去的智慧,现代的文明...↓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它的周边渐渐都是高楼大厦了,但他依然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