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不能出京,也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想着颐和园地方大,总不会人那么密集吧,就直接走路30分钟过去了。 这几年周末都会在西边爬爬山、逛逛园子,最常去的八大处,其次是香山,最后是颐和园。 总喜欢去稍微有点历史的地方,人心也能沉淀沉淀,这些景点的历史,都是一次次、一点点扒出来、学习到的,每次去只能记住一点皮毛。这次去颐和园时间空余,就多多留意,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柔美的建筑,这么多诗情画意的名字和意境。这篇文字是给自己扫盲,也是小科普。 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哪六朝呢?颐和园什么时候有的呢? 去查了查资料,是燕、辽、金、元、明、清六朝,北京古称有幽州、蓟、燕京、北平、大都、京师等,(这样是不是可以揣测出“燕京啤酒”、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名字的由来了,下次我开个蒙古风情的饭店,就叫“大都”饭店)。说实话,鄙人对明朝以前的历史实在不是很了解,以前还简单以为是明朝朱棣开创了北京城。 下图为各朝代北京城的区域: ![]() 插一段香山故事。提北京的历史,其实就是香山的历史。 最近几次去香山,误入五百罗汉堂,以及香山寺,才发现一个每次来,走的路线不一样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典故。据悉在辽金时期,就选址香山建设皇家园林,明朝修葺了香山寺、碧云寺。“三山五园”的大扩建,是在清朝乾隆时期。中共进京第一站,也是选在香山,担心城里不安全,毛主席在香山的双清别墅住了一段时间。 ![]() “三山五园”到底是哪几个地方? 三山:指香山、万寿山(颐和园里)、玉泉山。说起玉泉山,总有着一点神秘,在颐和园最西北边,隔着湖能拍到玉泉山的塔。 ![]() 五园:指静宜园(香山公园内)、静明园(玉泉山所在地)、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八国联军摧毁,后并入北大)。其中静明园、畅春园离我们老百姓比较远。 据悉在清朝前,就早已有了昆明湖、万寿山,但真正修建清漪园就是现在的颐和园,是在清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先大兴土木,建设了圆明园,并以圆明园为傲,且告诫说:“后世子孙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要求后世子孙不能再大建园林。但是乾隆皇帝没过多久就自己打脸,觉得现有的园林都没有广阔的水域、景观不够,遂改建“清漪园”,在昆明湖、万寿山基础上,以杭州西湖、江南园林为范本,进行改建。后八国联军破坏了一部分,光绪年间又简单的修葺,改名“颐和园”,慈禧太后最喜欢来这里,也是除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办公地。 ![]() 个人感觉,其实有点不喜欢铜牛、十七孔桥、以及西洋的清宴舫(石舫),放在颐和园里不伦不类。但看确实很美,拍出来很出片。也不喜欢苏州街-仿江南水乡而建,供皇家逛市游览的水街,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的“园中园”,仿建的印记太明显。 ![]() 个人认为:颐和园的美,在那亭亭玉立、轻盈隽秀的建筑之美,像之前的名字“清漪”,像那座桥“绣漪”,青色的湖水,秀美的亭台。这是今天拍的几个建筑:很轻,又很美。数十座各具特色的桥,与美丽的园林山水和亭、台、楼、阁、廊、榭巧妙结合,相映成趣。 ![]() ![]() ![]() ![]() 颐和园的美,在那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抛开大的景点佛香阁、大戏台不谈,小的景点,和它的名字,真的太美了。 清宴舫边上的几个牌坊在一起的桥,今天知道它叫“荇桥”,荇(xing(幸) 四声)桥,取自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的荇菜,随水流左右摇摆,采摘荇菜很辛苦、很难,比喻追求爱情的不易。静美的女子,日夜想追求。荇桥,取意静美、美好的爱情。 ![]() 此为荇桥 第二个,名字和样子一样美的两座桥:玉带桥、绣漪桥,玉带桥在昆明湖的西北,是昆明湖的进水口,绣漪桥位于昆明湖的东南,是长河进入昆明湖的口。高高耸起的腰肢,很柔美。 玉带桥,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呈拱形,宛若玉带,因此称为“玉带桥”。玉带桥每个桥墩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 ![]() ![]() ![]() ![]() 另外一座桥,名字是豳风桥,豳(bin(宾)一声),曾称“桑苧”桥,取自《诗经·国风》的一篇,是陕西的民歌,描写农忙,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 ![]() 从石舫出来,沿着河堤走,是长廊,最先看到的一个亭子是清遥亭,但是按照顺序,长廊四亭由东到西分别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名字也太好听了吧,分别代表着一年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如果家有小孩子,按照出生季节起名字,春天叫留佳,夏天叫寄澜,冬天叫清遥。 “留佳亭”: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的第三首是:“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留”。乾隆皇帝在建此亭时从这句诗中得到启发,《尔雅》中对“留”的解释是“久”的意思,“佳”是指春天的景色,留佳就是春日长久的意思。 “寄澜亭”:孟子有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 毕竟不是历史学家,这几个名字的出处,我还是查了半天才找到。。。其他的就不说了,拍了一张颐和园的地图,再看看上面好听的名字: 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有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云辉玉宇坊 还有好听的名字:无尽意轩,意迟云在,写秋轩,水木自亲。 ![]() 颐和园建筑名字的历史由来,真的很动听、有韵味,而且有典故出处,就等着大家一一去挖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