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宋词】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第1418期)

 陈德功 2022-05-0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桃源忆故人·暮春
【北宋】苏轼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图片

注释

1、源忆故人:词牌名,又名《虞美人影》或《胡捣练》。上下两阙均为七六六五句,48字,句句用韵。

2、华胥(xū):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也作梦境的代称。

3、红树:盛开红花之树。唐时对黄莺有“红树歌童”的美称。

4、蔷薇(qiáng wēi):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解:懂得。

5、着(zhe):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译文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暮春,苏轼在常润道中。该词是苏轼回忆起同友人陈襄,在寒食节出游西湖的情景所作。

赏析

此词上片描绘出了词人梦醒后在友人家看到的景象,下片写词人和友人春游中的所见情景,进而回答上片提出的问题。全词借用神话故事,以象征的笔法与写实结合,借景喻意,文字虽然含蓄,但表达了词人对官场、功名现实残酷的不满。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格律对照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仄平平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仄平平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

仄平平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仄平平

说明:中为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

图片

明日词牌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以晏殊《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调名本意即咏怀少年的恣意游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