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但各个地区的童年又好像出奇的一致,快来看看,这是不是你的童年吧! ![]() 当时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用的还是木头的双人桌,在那个不是很开放的年代,男生和女生做同桌,总是会在中间用粉笔或者小刀画一条线,就是“三八线“,以此来向对方宣誓自己的领地,虽然在现在看来是很幼稚的一个举动,却充满了童真,小时候的生活,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 当时没有现在先进的暖气片、空调,教室冬天就用烧蜂窝煤的炉子取暖,虽然在现在看来,有很多安全隐患,但在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当时老师还会选两个人专门负责换蜂窝煤,还记得一遇到寒假,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把炉子生起来。 ![]() 在小时候,喝完可乐和啤酒的玻璃瓶都是要回收的。一个玻璃瓶能卖到3毛钱,这在当时能买很多零食吃了,于是就有很多孩子,偷着拿家里的酒瓶去换钱。有一首闽南语歌曲《酒干倘卖无》,就是在描写一些收废弃的酒瓶的人,走街串巷的喊“有空酒瓶要卖吗?”,感动了无数人。 ![]() 小时候的精力好像用不完似的,找到一个新奇的事物就调皮捣蛋,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夏天的日头很毒辣,床单一会儿就能晒干,妈妈一边用搓板洗衣服,我就往快要晒干的床单里面钻,受到训斥也当作听不见,时过境迁,我们早就不用手搓洗衣服,这种快乐也随着那个年代渐渐消逝了。 ![]() 当时的塑料管很火,一毛钱就能买一根一米长的,把它插在饮料瓶里,再放点小苏打、醋和糖精就成了自制的饮料,也不知道这个方法是谁发现的,谁普及的,当时没有网络,消息流传的慢,但是大家好像都拥有一样的童年。 ![]()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一看到孩子在跳皮筋,这首熟悉的歌谣就涌上我的脑海中,小时候背的课文都已经忘却,这样的歌谣却犹如DNA密码一样刻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但看到这张照片,脑海里就自动给他配上了嘻嘻哈哈的笑声,当时家长允许和好朋友一起玩跳皮筋,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 ![]() 当时玩具少,木板车上的车轱辘也是孩子的玩具,几个孩子一起推着车轱辘比赛,看谁推得快,最先到达终点,或者是两个孩子推着车轱辘相撞,企图逼退对方,一个简单的车轱辘在小孩子的眼里可是行军打仗的工具,家里没有车轱辘的,就撵着一个三轮车、拖拉机换下来的橡胶轱辘,冬天也能玩得大汗淋漓。 ![]() 下雨找不到伞怎么办?这可难不倒我们农村人,在家里拿一个盛完尿素、化肥的蛇皮袋子,将其中一个角捅到另外一个角里,披在身上就是一件简易的蓑衣,遇到下雨天,上学或者放学的时候,路上全都是这样的小身影。 ![]() 这个可谓是经常干农活的孩子最深的记忆了,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小汽车,只有这种平板车方便运送东西,使用起来很方便。用的时候双手拉着车辕,还有一条履带用来拉车,小时候拉完一次总是弄得肩膀疼,但是已经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 ![]() 小时候,男孩子为了做这个手枪,能拆掉废弃的家电,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爱动手的心,有聪明的孩子还能用电池和马达自制三叶电扇。 ![]() 以前的玩具少,红薯杆子、马齿苋草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把它们掰成一段一段的,就可以弄成项链和手链,非常受小姑娘的喜欢。 ![]() 这个眼镜是由高粱秆子弄成的,剥下皮就可以和芯子组成一个眼镜,也可以做成小鸡的形状,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 ![]() 还有一张留给诸君回忆。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捏过泥人,我还为它们搭过灶火,把泥人进行烧制,往往都因为我心急,导致破碎。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熟悉的风景早已随风逝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