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老员工多,不思进取怎么办

 一兵个人图书馆 2022-05-02 发布于河南
如果个人怀有危机感,自觉会形成充足的动能,去改变自己的工作行为,不断成就新的自我。而企业要想让员工具备危机感,那么就需要养一条“鲶鱼”。
图片

一、从企业外部引入“鲶鱼”
从企业外部引入“鲶鱼”,可以很快改变企业的原有精神面貌。当一个企业暮气沉沉、毫无激情时,企业管理者应尽快引入一条“鲶鱼”,打破不良局面,引燃企业成员的精神斗志。

二、在企业内部设计“鲶鱼”
为了避免企业内部死气沉沉的局面,企业管理者还可以在企业内部设计“鲶鱼”。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设置梯度奖励模式
       有梯度地设置奖励,并不是有功无功、功大功小都受赏的集体“大锅饭”思维,否则很容易挫伤那些“多劳者”,尤其是对企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员工的进取心。而有梯度地设置奖励,也不能是“干活人多、领赏者少”的奖励效果,否则同样会打击为企业卖力的员工的积极性。

        因此,对于员工的激励要拉开距离,“大功得大赏,小劳得小赏”,对无贡献者,不仅得不到奖励,还要接受一定的惩罚。通过区分员工的不同表现实施有梯度的、差异化的奖励模式,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能与水平。

2)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在较为完善的企业绩效管理机制中,每一级管理者都会与其下属员工针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考核情况进行有效沟通。这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沟通效果,也能让管理者及时了解到工作执行的进展状况以及需要为员工提供哪些帮助和辅导。由此可见,在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中,下属员工和主管的行为可以同时被考核。而如果每个部门的管理者与员工都能根据绩效管理机制来优化自己的工作,无疑会大大增强该部门在整个企业中的竞争力,整个企业的状态也会在这种个体进步中实现持续提升。

3)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竞争中,人们会产生优劣输赢的认知,而根据员工的表现去评判其应被嘉奖、晋升或淘汰,这便是企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核心。一种常用的办法就是“末位淘汰制”,它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竞争氛围,会给员工制造一种压力感——员工为了免遭淘汰会更加努力工作。但在实行末位淘汰制时,管理者也需要注意,是否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给予员工恰当的成长机会,避免因企业气氛过度紧张而造成员工的心理恐慌,进而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

      此外,企业在用人方面,可通过绩效考核,在企业中寻找有潜在能力的“明星”,并对其予以重点培养。这一举措会给众人树立一个榜样或对手,而员工不服输的意识会由此被激发,整个企业也会因此生机勃勃。通过从企业外部引进“鲶鱼”和从企业内部挖掘设计“鲶鱼”这两种做法,企业可以保持持久的活力。

        三、引入“鲶鱼”的注意事项
       管理者在引入“鲶鱼”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引入的时间节点、员工的情绪状态及企业管理问题。如果管理者未能对这些元素予以有效把控,那么不仅无法发挥“鲶鱼效应”,还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从“鲶鱼效应”中可知,在整个鱼槽中只能有一条“鲶鱼”。也就是说,只要能让他者引起警惕,并调动其积极性,便已达到了效果。如果过度地追求“竞争”效果,那么便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的动荡。一般“鲶鱼”引进不当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团队状态良好时引入“鲶鱼”团队状态良好时引进“鲶鱼”,实际上是对企业成员不信任的一种表现,企业成员的被认同感会大大降低,甚至有些人会认为企业对他们失去了信任。如此一来,员工会表现出一系列不良行为。比如,消极怠工,变成“休克鱼”,抱有“既然有'鲶鱼’,还要我做什么”的心态;将不满转化为破坏性行为,故意表现出与企业要求对立的行为;一些骨干员工还会产生“我对企业而言不再重要了”的想法,继而离职。

2)引进的“鲶鱼”数量过多
如果企业引入了数量过多的“鲶鱼”,会导致企业员工所受刺激过量。企业内部可能会相继出现各种流言、小道消息,从而加重员工的心理负担。并且老员工对“鲶鱼”的戒备之心会明显增加,容易形成老员工拉帮结派对付新“鲶鱼”的情况……这些都是不利于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如果企业管理者发现企业中存在这两种问题,切忌直接取出“鲶鱼”,此时,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处理。

①对于“鲶鱼”提出的各种改进措施,尤其是针对员工本身的,要暂缓处理。
②引进“鲶鱼”后,企业管理者要立即与老员工进行沟通,取得其认同;召开员工会议,将“鲶鱼”正式介绍给大家,以防产生不必要的猜疑; 同时,对骨干员工做出的贡献进行表彰,展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
③定期为“鲶鱼”和员工组织团建活动,如聚餐、游戏、郊游等,以此增进大家的感情,减少对“鲶鱼”的抵触情绪。
④坚决杜绝员工的不良行为,如对于谩骂、嘲讽“鲶鱼”,散布谣言、小道消息,消极怠工等情况,一经发现,严格按照制度处理,维护企业内部的健康氛围。

很多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今日的强大,完全得益于企业的危机感管理。管理者,应恰当地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剥离安逸的表象,使之时刻保持危机感而不被眼前的事物麻痹,从而以积极持续的动能引领企业持续向前发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