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到《勇》这首歌,我更想聊聊它的作曲者。

 愚人音乐坊 2022-05-02 发布于四川



2002
   杨千嬅《M vs M上半场》

天的《声生不息·港乐季》,杨千嬅与新声代歌手炎明熹合唱了她早期的代表作《勇》。今天就来顺着这首歌,聊聊想跟大家分享的音乐与观点。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了,“那谁”的名字又没了。当众多“港乐迷”遍地哀嚎之时,我倒想问问:谁记得《勇》的作曲、编曲人是谁呢?人家的名字可一直摆在那儿、从来没被“佚名”过。口口声声说热爱“港乐”的人,又有多少人关注过呢?

我不否认粤语“九声六调”的规律极大丰富了歌词的韵脚,也认同歌词对于一首歌来说是灵魂、思想一般的存在。但是,“有趣的灵魂”一定是放在好看的皮囊和健康的体魄之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显然,作曲、编曲是让文字流动起来的根本。少了这些,“音乐”的本质就不成立了。可是在一部分“港乐”听众的心中,只知“俩伟文”,甚至对于香港乐坛除了歌手和词人以外的从业者基本没有了解。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不上网搜的前提下,大概率无法第一时间想到《勇》的作曲人是谁,除非你听歌的时候及其认真、或是看过我公众号的往期推送。《勇》的作曲人叫Barry Chung,中文名钟庆鸿。香港乐坛非常资深的作曲人、编曲人、职业吉他手及和音歌手。我上一次介绍他,是因为他给草蜢的《永远爱着你》这首歌录制了吉他Solo。罗大佑的音乐工场在香港那张“开山之作”,也有Barry参与。他作为编曲人比较被人熟知的作品有王菲的《你喜欢不如我喜欢》,Barry与Adrian Chan共同编曲。

讲到这儿就再顺带提一句,Adrian也叫“伟文”、也参与过许多重要的专辑,但是为啥就没人提他呢?好像和港乐有关的功劳全部“算”在艺人和那两个伟文头上了?

Barry Chung不仅在流行音乐领域与非常多的大牌歌手合作过,电影配乐方面同样有代表作。香港电影配乐大师金培达,凭借电影《伊莎贝拉》原声带,获得了06柏林国际电影节、07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电影配乐。原声带中的吉他部分,全部都是由Barry弹奏的。

去年,Barry Chung和刘以达、Tommy Chan等9位香港地区资深吉他手共同参与了一套合辑叫《Guitar Calling》,爱地人老师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Barry将早年为郑伊健创作的《长发》重新编成“Instrumental”版,原版以木吉他作为动机,新编曲版则录了四轨吉他、能感受到不同类别的吉他之间音色的对比。

《勇》收录在杨千嬅的专辑《M vs M上半场》,发行于2002年4月15日。原本错过了它的“二十岁生日”,正好借这个机会再推荐给大家。几个月前,我向大家介绍的杨千嬅的“同名单曲”《杨千嬅》,也是出自这张专辑。

这张名为“上半场”的专辑只有8首歌,因为它还有“下半场”。其中只有《勇》这一首歌是“那谁”作词,其余的歌词几乎都来自“佚名”(各位看官记好,从这期开始,“那谁”和“佚名”这两个昵称在我这儿有了专属代指的用途);另有一首《男女关系科》于逸尧填词,杨千嬅参演的电影《新扎师妹》主题曲。

别看《勇》现在是专辑里传唱度最高的歌,但是当年在专辑里还不是主打歌。难怪坊间一度传言杨千嬅和“那谁”有段时间关系不好、后来普遍关于杨千嬅的“乐评”,也大多围绕着她和俩伟文之间的故事展开。看多了不免让人误以为本世纪的“港乐”是专门为他俩准备的竞技场。这样不好。

“上半场”的第一主打是杨千嬅同名歌曲《杨千嬅》、第二主打是《闪灵》。相对于Barry Chung来说,前者的作曲人Eric Kwok和后者的作曲人伍乐城真的幸运很多,都属于港乐里比较出圈的作曲人。另外,据说,《声生不息》把Eric郭的名字打错了?愚以为,与其抱怨“俩伟文”消失,不如多研究研究可以出现的名字。当提到“港乐”词曲作者、人们不再只知道“俩伟文”的时候,“港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复兴”了。

了,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


℗&©愚人音乐坊 20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