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传统很不一样,相对应的实物载体也不同:东方烧瓷,西方炼金。
金匠,也许是欧洲大陆上最古老的一门手艺。

这里的金,并非只是金子,而是泛指贵金属,包括金、银和珠宝镶嵌等。据学者考证,最早的金匠手艺可能来自于中东,然后传到地中海地区,最终蔓延至整个欧洲大陆。
爱尔兰的凯尔特民族,似乎在贵金属装饰工艺方面,独具天赋。尤其他们的银饰品工艺,对之后整个欧洲的设计奠定了大致方向,甚至对于美洲大陆都产生了影响。
典型的凯尔特绳结图案,象征生命轮回、没有止境。

银器的制作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雕刻、注模和切割等,一个人很难全部独立操作,需要多位工匠携力完成。
与古代中国制瓷窑工不同,欧洲银匠热衷将自己的个人标记,印刻在银器上,除了表达出一种张扬气质。还有一半原因,是强迫为之。
银匠个人标识

1363年,新法令颁布,所有的银器必须敲刻上制作人(银匠)的个人标识。制作银匠的信息和他们的个人标识,一并汇总并且在金匠大厅存档,如果以后发现银的标准不符,犯规者可以很快找到。
大约在12-13世纪,欧洲出现了金匠行业协会,由此还诞生了相应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对于金匠行业至关重要。天然的纯金和纯银,材质本身都不够坚硬,并不适合做饰品和工具,必须加入其它金属制成合金,才能如愿以偿。
但是,各种金属的配比究竟该是多少,众说纷纭,完全靠金匠们自我调节显然不行,于是,行业协会和标准应运而生。
PS:银标的含义
通常以1000份为单位,925银,即925份银+75份其它金属。以此类推:900银=900份银+100份其它。这里面的“其它”,主要是铜。另外锌、锗和铂金也可以加入。
Sterling Silver斯特林银,是历史上存在最久、且唯一在英国以及美国有法律条款明文规定的银标准。依照法制,任何银的成份低于92.5%,都不可以被称为Sterling斯特林。
欧洲银标准比较复杂。
早期欧洲大陆,Sterling Silver是被各国普遍遵守的标准,在12世纪,德国甚至使用过Sterling银币作为通用货币。
17世纪前后,荷兰率先开始降低了银标准,先后出现过四五种标准。随后法国和德国也陆续推出不同的银标准。总之,这些都是银含量偏低的标准。
银器收藏过程中,银标应算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考量项目。
除了上面看到的银匠个人标识,银标还包括:
城市标识(伦敦)

1423年曾通过一道法令,涉及伦敦以外七个地方鉴定局,在那个时代,城市标识已经开始被普遍使用在银标记上。
银标准标识(英格兰 含银量92.5%)

The Lion Passant (Sterling Silver Mark) 走狮标识,为英国sterling斯特林银最著名的代表标识。这只行走中的狮子,被认作925斯特林银的特定标识,一直沿用至今。
日期标识

1478年,新的日期标识开始出现。这是一个每年变化一次的单字母符号。今天的收藏者可以从这些字符中,精准地找到银器制作的年代信息。
国王(或女王)头像

还有一种偶尔出现的标记,通常是国王或者女王的头像,一般来说是Duty Mark税标。表示银器加过税了。
一般来说,18世纪之前的银器,至今留世的非常少。一个主要原因是货币的短缺。
银子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银子。
贵族们一般把自己资产的30%投资在银器上面。一旦需要花钱或者周转困难,就直接把银器融化成银块当钱使用。
另外,以英国来说,17世纪中期英国内战,为了支付昂贵的军队的开支,也几乎把国内所有银器都融化得差不多了。所以,1700年以前的银器,非常罕见,而且价格奇高。
4月12日,巴黎苏富比刚刚完成一场“重要欧洲工艺精品”专拍,其中老银器成交即刻呈现——

1726-1732年
法国波尔多银茶壶
成交价:7.5万欧元





1606-1701年
比利时银烛台一对
成交价:51250欧元



大约1875年
纽约大号银色冰淇淋盘和一套12只小银盘
成交价:3.25万欧元





大约1819年
巴黎银镀金双盐碟一对
成交价:31250欧元




1800年
乔治三世爱神殿
成交价:2.5万欧元




大约1815年
意大利罗马银咖啡壶
成交价:2.25万欧元





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