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以及精神症候,现今,大众文化蓬勃发展,各种网络小说、网剧、短视频等层出不穷,很多人也因磕cp、看二次元等带来的快感而沉浸其中。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或隐或显地意识到流行文化背后资本支配的逻辑,而在内心所感受到的异化感与悖谬感面前,也转向了更为现实主义的文学和理论研究作品。 如何理解我们当代的文化生产逻辑,如何把握我们的时代精神并努力做一个自主而清醒的人,周志强教授的书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授书单01 荐书嘉宾 ![]() 周志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 著有《寓言论批评》《汉语形象中的现代文人自我》《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 ![]() 治学感言 来自博雅讲坛
文化批评必读书单 01 《导读拉康》 ![]() 作者:[英]肖恩·霍默 译者:李新雨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 推荐理由:拉康的思想离经叛道且晦涩难懂。他对精神分析的批判性回归与后期围绕“圣状”线索阐发的震撼性创见,是理解当前社会文化生产逻辑秘密的重要途径。这本导读书线索清晰、论述详尽,又因译者严谨的翻译和精妙的注释而增色,成为触摸这位法国鬼才思想家的经典入门读物。 02 《现实的社会学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 ![]() 作者:[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 译者:吴肃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推荐理由:“未名社科”的大学经典系列以社会著作为主,涉及民俗、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除了名满天下的《乌合之众》外,我个人也隆重推荐这本著作。一本上个世纪中叶的著作,如何可以成为今天思考现实问题的重要资源?该书“披露”了这样的秘密:我们信以为真的“现实”,可能是诸多社会知识话语共谋的后果;特定历史时期,存在特定的“结构性力量”在创造我们生活的形态和客观知识的基础。 03 《裸体》 ![]() 作者:[意]吉奥乔·阿甘本 译者:黄晓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推荐理由:单独推荐这本《裸体》,是因为这本论文集中有我个人最喜欢的关于“当代性”(同时代性)的论述。同时代人乃是疏离这个时代的人,是对于宇宙的黑暗和不可言说敏感的人。我想象的剩余物与症状,皆应从这种同时代精神中获得。 04 《事件》 ![]() 作者:[斯洛文尼亚]齐泽克 译者:王师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 推荐理由:“地铁上的哲学”这套书装帧精美,摆出一副“休闲时刻读哲学”的架势。我去纽约,十几个小时分飞行,枯燥无聊,又无法入眠,就拿出来这本《事件》阅读。结果恰如这套丛书所“期待”的,小册子样态的哲学,摆脱了学院派术语的艰涩,也置学究式的死板于他处,重在领悟和心得,蔑视严谨和推理,一路读下来,落地竟然能到结尾。该书对于现代社会之悖论性经验的分析,成为这几年我个人思考诸多文学、文化问题的起点。 05 《酒楼》 ![]() 作者:许春樵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推荐理由:我把21世纪能够典型呈现时代之精神症候的四部小说称之为“四大精神史写作”,《原谅我红尘颠倒》《高兴》《望春风》三部名气较大,而这本给人带来自我诘问的力作《酒楼》却较少人了解。事实上,从《放下武器》《屋顶上空的爱情》《男人立正》《酒楼》到今年的《下一站不下》,许春樵的作品成功演绎了我所说的“多异性震撼”。这本书把世界最后一点心灵的遮羞布都扯碎,令我们尘灰满面,眼落深渊。这种“直面内心之荒诞”的作品,值得收藏阅读。 06 《锦瑟》 ![]() 作者:范迁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 推荐理由:又是一本被大众低估和忽略了的精品小说!《锦瑟》把欲望与情感写成了无法融合的心灵纠葛,而这个纠葛正是“一个人的真正硬核”。时代和历史需要把每个人的硬核转化为 “罪恶”或“隐秘”,而把“单个的生命体”“改造为”“伟大的历史力量”。小说写出了顽强燃烧的“剩余快感”和“无法被彻底规训”的活生生瞬间。在历史面前,我们是人类;而在爱你的时候,“我是人”。不阅读这本小说,可能难以了悟我所说的“某物”的倔强。 07 《为自己的人》 ![]() 作者:[美]弗洛姆 译者:孙依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推荐理由:我当然不是旧书摊,却依旧强烈推荐弗洛姆的四部当代必读的著作:《逃避自由》《爱的艺术》《健全的社会》《为自己的人》。我们现在“做人”,其实都在为别人做人:父母、孩子、领导、朋友……看似简单的生活态度中,却可能隐藏了令人惊惧的可能性:以壮怀激烈的形式“屈从强者”、以满怀悲悯的态度“欺凌他人”。读一读弗洛姆,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成为健全社会的生长点。 -End- 编辑:嘉婧 黄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