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 | 毛泽东的《实践论》

 老顽童的收藏馆 2022-05-03 发布于福建

毛泽东在《实践论》的开篇提到:“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了人的社会属性,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这段话在文章中极为重要,因为它将为我们解答如下的三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是什么;二是马克思的唯物论是什么;三是马克思唯物论给人们带来什么?(此处唯物论只涉及认识论部分)

01

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是什么?

先来看下毛泽东在文章中的原话:“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

以上这段话其实就表明一个意思: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对认识的运动过程存在问题(或者说不清晰、不清楚);而马克思的唯物论通过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探讨,将认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实现了对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认识发展过程。

其后,毛泽东补充到:“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是说到问题的一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段也极为重要!它更进一步指出:相较于以前的唯物论只解释世界,马克思唯物论的先进性在于既解释了客观世界,又强调利用理性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即用理性的认识去指导社会实践,实现对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而强调的后者是马克思最为成功的地方。

世界上许多思想家提出过不少社会思想,可却少有某个社会思想家的思想能指导一个国家进行真正的社会实践,并且最后取得成功。换句话说,就是某些国家利用马克思理论指导工人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比如前苏联和中国。这无疑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之一。

02

第二个问题,马克思的唯物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者们都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通俗地讲就是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那人们是如何进行认识的——人们在实践的认识过程中,开始时只是看到实践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是由人们的感觉和印象作出的评判,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

这种由实践引起的感觉和印象反复多次后,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叫做“概念”的东西,这个东西和刚开始对事物的看待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产生了质变,之后人们看待事物更能抓住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内部的联系。这就是认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阶段

人们的实践表明:感觉到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感觉它,也就是感觉解决现象问题,理论解决本质问题。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既然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那人们对理性的认知都需要付诸实践吗?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参与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上述提到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疑是认识来源的两种渠道。前者靠着亲身实践的感觉,能够客观的感受这个世界进而获取直接经验;而后者间接经验的获取,人们只能通过“古人或者外人”的直接经验采纳。

两者要想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均需要考量这些经验是否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直接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事物规律,那么就可以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并且这个直接经验可以被他人作为间接经验采纳,也就是说他人可以通过间接经验(客观反映事物规律)获取直接经验者的可靠经验。当然,在毛泽东的眼里,更重视的是个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在获得理性的认识之后,是否认识运动到此结束?答案是否定的。

我在第一个问题中提到: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是说到问题的一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那剩下的非常重要的一半是什么——就是利用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毛泽东在文中表述的:“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当我们运用理性的认识去指导实践是否会产生问题?答案是会。如果理性的认识不符合客观的真理性这个问题(如马列主义在苏联成功,但照搬过来后,前期革命受挫),理论必然没法指导实践。这就衍生出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实践是检验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此人们必须将理性地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多次实践以求得客观真理性的认识。

最后,到达此处,认识运动是否真的完成了?答: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简单来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去指导社会实践,之后再从社会实践中获取认识,又用认识指导实践,可以说认识的运动链条完整

但,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才是绝对的真理。而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性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故此,教员在本文的最后讲到: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以上归结一句话就是:实践论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03

第三个问题,马克思唯物论给人们带来什么?

在《实践论》的注解处提到,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反对党内存在的两种错误思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只会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并用其去吓唬人们;经验主义只相信自己的直接经验,难以真正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当然,在此篇文章中,教员的重点在于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

文章图片2

在前面对马克思唯物论的论述中,人们基本上对认识的发展过程已经具备大致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社会实践,循环反复,形成客观性真理性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讲求的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认识论中看两种错误思想:

经验主义是庸俗事物家的表现,“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

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最重要的表现,它否认了马克思认识思想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些人只会照搬马克思主义教条,却不知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置国情与现实于不顾,造成主客观分裂,最终导致认识和实践想脱离。

故此,毛泽东认为:“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中国未来的社会革命,必须运用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来指导实践,完成改造客观世界和自己主观世界的任务。同时呼吁:“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毫无疑问,《实践论》的出现纠正了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为革命的向前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如果说马克思唯物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其实在《实践论》的开篇段就已经提到:“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认识对生产和认识对阶级斗争的两对依赖关系,后人将其归纳为马克思通过唯物论给人们留下的两个重大社会思想:一个是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实践论);二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社会变迁理论指出: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二是社会变迁经历了五个阶段,人类的终极是共产主义。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指出:为了人类的解放,必须进行阶级斗争,具备真正革命性质的无产阶级作为最为先进的社会阶级,应该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历史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唯物论的胜利。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先驱们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以及未来该走向何方。最后得出结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在这个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运用最为熟练的唯有毛泽东一人

时代走到现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已经不再成为社会的主流,或者说已经慢慢被忘却,共产党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变得愈来愈艰难。当然,这样的境地是由时代环境所决定的。

文章图片3

后记:

从《实践论》的全文来看,人们从感性经验上升的理性认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毕竟,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同时,本文意在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克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反复的实践获取较为客观的真理性认知,以此来指导自身实践。

最后,新时代下,毛泽东思想越来越引发人们对其的研究,甚至掀起读毛选热潮。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任何的理论或者思想,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方法,即他人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陷入教条主义当中,以他人之教条来评判现存之环境或者指导自身之实践。

以上,也是在新时代环境下学习毛泽东思想应该秉承的一种时代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