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堂上作文|我们读过的名著,可能已如食物,融入了骨肉

 开心华之里 2022-05-03 发布于上海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告诫同学们应该多读名著经典,这引来学生们的讨论。

学生甲:“高中各科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实在没法安排课外时间阅读这些对高考帮助不大的闲书,等高考完再读吧。”

学生乙:“在这个信息为王的时代,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快速高效地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花大量时间抱着名著经典细嚼慢咽。”

学生丙:“我愿意读我自己喜欢的名著经典,例如《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老人与海》,这些小说比《乡土中国》《美的历程》这些理论著作更有趣味,不会扼杀我的阅读兴趣。”

阅读名著经典已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以“阅读经典,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体现你对当代中学生阅读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解题】

本作文题目的写作要点可以概括为“一个问题,两组关系”。

“一个问题”是对于阅读名著经典,高中生应如何正确看待并实施?“两组关系”中,一是知与行,二是结合三位同学的讨论,在不同背景下对阅读名著经典不同的“知”。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最容易陷入两种写作误区。

一是对核心概念理解有误,将核心概念“高中生阅读名著经典”中的主体“高中生”以及对象“名著经典”忽略掉了,泛化为“全民阅读名著经典”甚至“阅读”;

二是没有结合具体对象、背景,导致分析流于表面、泛泛而谈。

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需要突出两点特质。

第一,针对性——紧扣高中生的特征及三位同学的立场背景。

同学甲讨论的是高中学习与名著阅读的合理安排、名著阅读与高考、名著阅读与高中生品格发展等;

同学乙讨论的是信息浏览与感受体悟、他人经验与自我感悟、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信息的时效性与名著的经典性等;

同学丙讨论的是阅读单一取向与多元追求、高中生的名著阅读要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等;

第二,思辨性。

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除了运用非此即彼的排他思维,还可以运用互融共生的包容思维以及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例如信息为王与阅读名著经典并非完全对立,我们可以先看视频《九分钟读完》,把握梗概和主线,自己的阅读就不会轻易迷路甚至掉线;

自己看完《红楼梦》之后,再看相关的专题讲座视频,可以深化理解。多元分析问题,这恰恰是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张雨晴同学的作品,文笔流畅优美,说理形象生动,相较于成熟的应试作文,少了点规范严谨,多了些灵动自由,恰如其分地体现出高一学生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文风。

(广州市第六中学教师 郭子健)

堂上作文|我们读过的名著,可能已如食物,融入了骨肉

【学生习作】

积经典之流,成慧识之海

文/张雨晴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一(11)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随着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发难停下脚步细品名著经典。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我今天发言的标题是《积经典之流,成慧识之海》。

经典如江河,润物细无声。我们读过的名著,虽然可能会在时间蔓延下遗忘其内容,但它们都已如食物一般,融入了我们的骨肉。

有同学认为,高中学业时间紧,任务重,看这些“闲书”意义不大。但时间都是海绵里的水,挤挤就有了。

回望先辈,孙中山先生进行斗争之时仍坚持每天读书半刻钟,即使为革命而席不暇暖。难道我们的时间会比先辈们更少些?

每天抽十几分钟,读一篇、一章甚至只有几页的名著,都能安抚我们的浮躁心绪,缓解学习之余的紧张,为茁壮生长的芽儿添上一抹斜阳。

经典如江河,积万千水滴。无论是《百年孤独》还是《红楼梦》,无论是莫泊桑还是鲁迅,都值得我们一读。

部分同学只喜欢看小说,认为理论著作无趣,但理性的光辉,照遍了世界的角落,让我们看到也许平日里无法觉察的道理。

读《乡土中国》,我们了解了礼治秩序、差序格局;读《美的历程》,我们了解了汉字的发展、汉字的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览经典是引领前行的明灯,是擦亮道德星空的光芒。

经典如江河,成慧识之海。经典是现实与理想的灯火,黑暗是现实与理想的阻碍。

信息为主的时代,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很重要,但沉淀下来体会经典的好处更难能可贵。一个人读的经典越多、越深,他的精神自由度越高。

耄耋之年的老者,虽然肉体的自由度很小很小,但在经典的浸润下,灵魂的自由度也会是极大的。一如哥白尼编写《日心说》,留给我们那一笔精神自由的财富。

阅读经典,是阅读前人积累的万千经验;阅读经典,可阅读各色人群的美好;阅读经典,能让我们提高思想境界,潜游慧识的海洋。

普希金曾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当下我们讨论名著阅读的热潮会褪去,但学习经典的热潮不应褪去。让我们细细品味经典,积淀智慧。阅读经典,你我同行,从挤出时间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